APP下载

磁共振内耳水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02-01张文武李维傅伟琪周旭洋陈国栋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规管内耳耳蜗

张文武 李维 傅伟琪 周旭洋 陈国栋

磁共振内耳水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文武 李维 傅伟琪 周旭洋 陈国栋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内耳水成像在内耳病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5例怀疑内耳病变患者, 行磁共振内耳水成像扫描, 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后处理。结果 45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内耳结构, 其中内耳畸形8例, 结构正常37例。结论 内耳水成像能清晰、立体的显示内耳膜迷路及内听道精细解剖结构, 并显示其发育状况及通畅程度, 能够为内耳病变患者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磁共振;内耳水成像;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 ;容积重建

内耳位置较深, 位于颞骨岩部, 其解剖结构细微复杂, X线和CT检查对骨性结构显示较好, 但对于膜迷路显示欠佳。随着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开发利用, 通过获得重T2加权, 突出水的信号, 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内耳膜迷路的精细结构,显示先天性的发育异常, 并了解内耳发育不良的程度和部位,为内耳疾病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本文通过对45例怀疑内耳疾病患者行MRI水成像检查, 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行MRI检查的怀疑内耳疾病患者45例, 其中男29例, 女16例;年龄7~47岁, 平均年龄26岁。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1.5T HDxt超导MRI成像系统的CTL线圈, 受检者取仰卧位, 使用标准头部相控阵线圈, 耳部两侧对此, 先行内听道常规横断T1WI、T2WI、冠状抑脂T2WI检查, 再行内耳水成像3D序列扫描。

1.3 图像后处理 将图像传到ADW4.5后处理工作站, 将扫描所得原始图像, 进行MIP、 MPR及VR后处理。MPR图像在轴位进薄层重建, 可清晰显示耳蜗、前庭以及部分半规管;MIP及VR图像将内耳周围的低信号组织减去, 获得清晰内耳图像, 任意角度、多方向观察, 清晰、立体显示膜迷路、内听道等结构和解剖关系, 有利于发现畸形和迷路形态改变。

2 结果

45例患者均能完整显示内耳的解剖结构, 三个半规管在MIP及VR图像上经任意角度旋转, 均能清晰、完整的显示,呈“C”型, 耳蜗呈“蚊香”状盘绕两圈半;MPR重建图像上可见内听道呈高信号的管状, 其内可见两条并行走行的低信号, 为面神经和听神经。45例患者中有4例为半规管畸形,信号不均匀;3例耳蜗、前庭、半规管均未见显示;1例为前庭发育不良;其余患者均为正常。

3 讨论

内耳位于颞骨岩部, 位置较深, 结构细小复杂, 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成, 膜迷路由膜半规管、蜗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 外有骨迷路包绕, 内耳道中充满脑脊液;膜迷路为一封闭管道, 管内充满内淋巴液。CT由于高分辨率对骨质显示较好, 但是其只能显示骨迷路及内听道的骨性结构,对于耳蜗膜迷路的显示及耳蜗纤维化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1-3]。随着磁共振水成像的开发成功, 将其应用于内耳成为可能, 并且弥补了CT的不足。磁共振内耳水成像是利用膜迷路内的淋巴液及内听道中的脑脊液具有长T2特征的缓慢流动液体成像, 进而达到内耳成像的效果[4]。经三种后处理技术对 3D原始图像进行重建, MPR薄层重建是观察神经病变的有效方式, 可以清晰显示内听道段神经走行及粗细,同时还可以显示膜迷路信号有无异常及走行有无中断;MIP显示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 可以立体地观察膜迷路;VR图像可以赋予不同的伪彩, 任意角度旋转, 更加立体直观显示图像。三种后处理方法综合运用, 清晰显示内耳的细微结构,提高内耳病变诊断率。磁共振内耳水成像为内耳显微外科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解剖依据及准确的定位定性信息, 尤其对耳蜗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发挥重要的作用, 包括排除手术禁忌证以及可能存在的正常变异等, 并且协助耳科医生制定合适的手术计划, 此项检查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有效影像检查手段。

[1] 张遭行, 胡宝华, 肖玉丽, 等.磁共振成像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评估价值.现代实用医学, 2003, 15(10):630-632.

[2] 刘中林, 刘博, 何海丽, 等.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影像学评估.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 40(12):1258-1259.

[3] 孙凤国, 孙克英.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后影像学检查技术应用进展.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 16(2):209-210.

[4] 习伟, 邢新博, 曹庆, 等.磁共振内耳水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感染、炎症、修复, 2011, 12(1):46-48.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ner ear hydrography


ZHANG Wen-wu, LI Wei, FU Wei-qi, 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 Liaoning Panjin City Liaohe Oil Feld General Hospital, Panjin 12401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ner ear hydrography in inner ear disease patients.Methods MRI inner ear hydrography was applied in 45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inner ear disease, with process of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RP), and volume reconstruction (VR).Results The inner ear anatomical structures were displayed clearly in all the 45 cases, and there were 8 cases with inner ear malformations and 37 cases with normal structure.Conclusion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nner ear hydrography can not only clearly and stereoscopically show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inner ear membranous labyrinth and inner auditory canal, but also show their developmental situation and unobstructed degree.It can provide important imaging parameters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inner ear diseas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ner ear hydrography;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Volume reconstruction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016

2014-09-11]

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总医院放射线科

李维

猜你喜欢

规管内耳耳蜗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恐龙内耳的秘密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动物也会晕车吗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疗效分析
LDV在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内耳局部给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磁共振对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术前诊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