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内涵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2015-02-01马庆栋

职教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技术型研究型应用型

□马庆栋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内涵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马庆栋

廓清“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内涵是地方高校科学转型发展的关键。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发展本科乃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代表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并非针对特定专业。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理工农医学科还是人文经管学科,无论是实务应用课程还是基础理论课程,都应遵循“应用导向”,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既不能跟随研究型大学亦步亦趋,同时也应避免将“应用”简单化,滑向就业技能培训中心。

应用技术型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调整、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地位任务进行了明确阐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需要加快转型已不容置疑,当务之急是方案设计,廓清内涵是关键前提。

一、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内涵与高校的类型配比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发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今后我国普通高校将按 “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高等职业学校”,进行分类设置和评估、指导[1]。相比之前的研究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的划分方法,新的分类方法更加注重从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类型的角度对高校进行划分,更好地体现了经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差异化要求。换句话说,研究型高校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应用技术型高校主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一线操作技能型人才。

那么,什么是“应用技术型人才”?这需要借助两组概念来比对体会。

第一组: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操作型人才。研究型人才以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研究见长,善于提炼概念、搭建思维框架、构筑理论体系,常以学术为导向,以学者自居,遇事习惯“看本质”“想原理”。操作型人才是基层、一线、执行或操作层面的岗位能手或熟练工人,熟悉具体业务,怀有一技之长,“能工巧匠”是社会对他们的赞誉。应用型人才则介于“研究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之间,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将原理应用于实践”,对实际问题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因而能够做到“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对他们工作水平和社会地位的近似评价是“专家型人才”或“行家里手”。

第二组: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这组概念主要借助工程技术或产业行业的情境,从功能作用的角度描述人才类型。学术型人才主要进行原理、理论方面的基础研究,或苦思冥想,或埋头实验;思维能如天马行空,也能条分缕析,将研究结果、概念汇成体系。在理论世界和科学王国中,他们努力要做的是“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工程型人才则能看到科学原理、理论发现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开发设想和市场方案,通过工程、项目将其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实际应用,以期“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技术型人才能综合考虑材料设备、技术条件和社会需求,将粗线条的工程方案或设计图纸化为具有操作要领或商业价值的产品设计,形成“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图。技能型人才则能根据产品设计和操作要求,通过工艺选择和个人技艺,将产品样式转化为实际产品,最终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将以上两组概念进行对比整合,提炼应用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可以大致描绘“应用技术型人才”最重要的品质,即介于“研究(学术)型人才”与“操作(技能)型人才”之间,既有较好理论素养,又熟悉生产一线要求,具有问题导向的惯性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提供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善于推陈出新,实现能力迁移;面对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和工作变化,具有较强适应性,具有“复合型”特征。当然,人才类型的划分是一种模糊性描述,是对人的个性倾向性和能力特长的定性分析。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为有效策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擦亮“中国制造”,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我们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更需要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支撑。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反映了社会各个领域对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渴求。大力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既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强烈需要,也是地方本科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紧迫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属于人才类型划分而不代表教育层次,任何层次的高等教育都可以是“应用导向”,也可以是“学术导向”。比如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本科层次的学术教育,前者培养学生直接就业,后者有利学生考研。再比如,硕士阶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前者培养“专业硕士”,后者培养“学术型硕士”。甚至,博士阶段的研究生教育,例如在澳大利亚,也分成了学术导向的“哲学博士”和应用导向的“专业博士”,前者称为Ph.D(Philosophy Doctorate),后者称为Pr.D(Professional Doctorate)。同样道理,教育层次也不代表人才类型,大中专院校如果培养方式不当,未必就能造就擅长实际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也可能出现高分低能、动手能力不强的现象。

二、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与新建地方高校的宗旨使命

“应用技术型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出来?对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主要特征与核心品质,相关大学(培养机构)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第一,具有一定学术积淀和研究氛围,既不主要发展基础研究或书术研究,又不是就业技能培训中心或岗前培训班。第二,价值取向重视应用,推崇运用理论解决行业前沿或生产一线实际问题;培养过程重视实践性,重视通过思维训练或其他以学生为主体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第三,在外部环境方面与行业或地方联系紧密,直接对应行业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便于进行政、产、学、研结合。

在我国,最具备或接近这些条件的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985院校和大多数211院校,适合发展“研究型大学”;众多的高职高专和中职学校当然要重点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在767所地方本科高校中,既有历史悠久、学养深厚的综合性大学,也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行业大学,可谓类型众多、结构复杂。由于不少地方高校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其影响和服务面向超越了主办机构的地域范围,或者与特定行业具有由来已久的紧密联系,从策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化解办学困境、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角度来看,这部分高校转型的动力不足、紧迫性不强。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高校,主要是1999年以来伴随高校大扩招而由各类专科院校合并升级形成的新建本科院校。这类学校目前约有646所,国家已决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引导建成一批地方本科转型示范学校[2]。

以冀中南地方本科高校为例,截止2013-2014学年初,冀中南四市(含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共有普通本科高校27所,其中地方普通本科高校23所,军事院校4所(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陆军学院、陆军参谋学院、装甲兵指挥学院);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中,公办本科高校13所,民办3所(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美术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独立学院7所(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师大汇华学院、河北经贸大学经管学院、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公办本科高校中,新建本科高校4所。在所有这些高校中,担负培养冀中南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体责任、迫切需要明确类型定位、不转型难以生存的院校,首当其冲应是4所新建本科高校(石家庄学院、邢台学院、邯郸学院、衡水学院)。

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看,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是面向地方生产服务一线的人才,要服务于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城镇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体是行业、企业、社区和各类用人单位。在知识经济不断深化的时代,科技、经济、教育日益融合,行业企业成为技术改进和知识更新的重要一环,产学研之间往往需要紧密协作才能完成技术和管理等等方面的突破。这种趋势表明,高校不再是知识和技能更新进步的唯一来源,行业企业不仅是人才的需求方,也成为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而且是不可替代的环节,人才培养的主体不再只是高校自身。因此,高校必须破除封闭办学,让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实质过程;高校不仅要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征求行业企业的意见,也不仅仅着眼在实习实训环节获得企业在场地、设备方面的支持,而且在教材编写、教学过程等环节也要与企业实现无障碍联合。从外部松散的校企“结合”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实际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早已不是一种新鲜理念,政产学研之间已经形成运作顺畅的成熟体系。在德国的“双元制”下,高校和企业是人才培养同一过程两个互相借重的单元。在澳大利亚,占全国高校55%的应用型大学,高度重视且普遍推行“基于行业的学习”(Industry-Based Learning/IBL),在学程安排和学分评定等方面提供制度性安排,企业全方位、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生轮换完成在大学的课程学习与在企业的工作实践[3]。以澳大利亚斯威伯尔尼科技大学为例,学生为期3年的本科学程,有1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工作训练,时间始于大学二年级,而非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的临近毕业“出厂检验”式的实习。在IBL期间,学生由企业主管、学术导师和 IBL协调员三方进行管理和指导,针对实际问题展开专业训练,真实体会职场环境,能够较早培养更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学校与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了全面融合[4]。

三、产教融合的实质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否仅仅适用于某些专业?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是否仅仅覆盖某些方面?

在我国,“产学结合”乃至更加广泛的“产学研结合”、“政产学研结合”、“政产学研用结合”等等说法,由来已久。这些说法原意是指在办学过程的某些环节或人才培养的某些方面,双方或多方之间相互协助共同受益[5]。从本次高校转型发展的形势与动因来看,“产学结合”有更为深刻的内涵,代表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并非针对特定专业。因此,产学结合成为“学校与用人单位结合”的代称而非“学校与企业结合”的特指,在程度上由原来特定环节的“校企合作”发展到全方位的“产教融合”,也就是高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之间无障碍融通,共同培养适用人才。这就意味着,地方高校不仅要培养直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而且要培养满足地方文化、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需要的人文社科类应用型人才[6]。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理工农医学科还是人文经管学科,无论是实务应用课程还是基础理论课程,都应遵循“应用导向”的指导原则。

“应用导向”原则应当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对于各个专业、各类课程,在课程教学目标上,都要追求知识结构的实用性而非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教学内容处理上,都应着眼理论与实际的关联性而非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在教与学关系的处理上,都应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成长性而非实务技能的传授性。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既要防止纠结于学科的基础性而缠绵教学内容的学术性,也要防止倾情课程的实务性而热衷具体技能的传授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并非不要理论,而是用理论的光辉照亮学生思考的旷野;重视应用技术技能的训练,不是与高职中职竞逐实务技能的操作性、熟练性,而是训练学生面临实际问题时思维的宽阔性和解决方案的创新性。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可能让学生学会了思考;一门实务性的课程,可能并没有让学生学会如何因地制宜、灵活使用。

“应用导向”的实质是坚持“问题导向”,中心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落脚点是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非只有在实践环节和工作现场才能实现,学校中的理论分析、方案讨论,完全可以成为思维能力训练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中的基础课程、与产业需求关系较远的人文课程,更要重视问题导向和思维训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沙盘等教学形式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关键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充分训练。

围绕“应用导向”,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整体设计上,应特别注意做好两个方面:第一,政府搭台,行业主导,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问题。第二,产学共举,双师双聘,扭转师资队伍建设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要靠应用型教师。产学结合,校企对接,首先要共同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从源头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否则所有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1]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moe-630/201406/170737.html.

[2]鲁昕.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的致辞[EB/OL].http://kyc.ccughc.net/article8/?type=detailid=5.

[3]陶秋燕.澳大利亚应用型大学的课程体系及办学特征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6(9):23-26.

[4]冯梅.澳大利亚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5-8.

[5]胡天佑.产学研结合相关概念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3(7):53-56.

[6]张墨宁.地方高校开启“二次转型”[J].南风窗,2014(16):37-39.

责任编辑韩云鹏

马庆栋(1970-),男,河北隆尧人,邢台学院国际教育交流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高等教育管理。

2014年度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冀南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践与策略研究”(编号:SD145014),主持人:赵建彬;2012年河北省教政项目“澳洲TAFE模式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借鉴研究”(编号:2012GJJG205),主持人:徐惠敏。

G710

A

1001-7158(2015)04-0035-04

猜你喜欢

技术型研究型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型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