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体坛预防性骚扰的对策及其启示

2015-02-01王一君车旭升

体育教育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

王一君,车旭升

(1.延边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2.南通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德国体坛预防性骚扰的对策及其启示

王一君1,车旭升2

(1.延边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2.南通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摘要:德国体育管理当局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重点着眼于制定和实施预防性骚扰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措施主要从运动训练机关的义务、训练的透明度、教练员的聘用、行政人员的教育、事件发生后的解决方法以及对受害人的保护措施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对我国体育界预防和解决性骚扰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性骚扰;德国体坛;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6-0010-04

Countermeasures and Enlightenment of Sexual Harassment

Precaution in German Sport

WANG Yijun1, CHE Xusheng2

(1. Sport Dept., Yanbian Univ., Yanji 133002, China;

2. Sports Science Dept., Nantong Univ., Nantong 226007, China)

Abstract:The German sports management departments has focused on making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exual harassment and made some achievements. The countermeasures include duty of sports training department, training transparency, coach employment, educ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incident solutions and protecting methods of the victims. It has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 sexual harassment precaution in sports field in China.

Key words:sexual harassment; Germany sports field; precaution measure

体育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体育运动更是给人类带来了一种无法替代的精神感受,这种感受包含竞争、荣耀、感人至深与撕心裂肺,但与此同时,体育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愚昧的行为与阴暗的死角,这不得不说是文明的一种耻辱。近些年来,中国体坛屡屡曝光出不少负面事件,特别是日前曝出的上海女排教练员醉酒性骚扰女队员的事件震惊全国,而围绕这一国内首例得到官方证实的体坛性骚扰事件,社会各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于此前中国体育界从未有公开得到证实的性骚扰事件,因此不少业内人士和媒体尖锐地指出,这起事件使得中国体坛又一个“阴暗的死角”被曝光在聚光灯下,它绝非孤立事件,而是真相渐露的冰山一角。其实放眼全球体坛,如何预防和惩治“性骚扰”,早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道公认的难题,在如此大背景之下,中国体坛显然难以独善其身。德国体坛对性骚扰的防治研究由来已久,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德国体坛预防性骚扰的对策,对我国体育界预防和解决性骚扰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1体坛性骚扰发生的原因

国际社会通常将性骚扰界定为一切与性相关、且违反他人意愿,对他人作出与性有关的行为。体坛发生性骚扰的原因可谓多种多样。从哲学与社会运动的观点来看,人类劳动方式从原始的狩猎、渔业、采集逐步过渡到农牧业,男性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逐渐突出,父系社会开始取代母系社会,男性在社会生活中确立了统治地位[1]。男性运用权力建立了体育运动中的男性主义意识形态并通过媒体宣扬进行再生产,使体育运动反映的是男性的价值观——攻击、力量、竞争、男子汉气质等,而这一特性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社会[2]。男权主义在社会中的权力渗透,使女性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不能得到完全的平等地位,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女性的一些基本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导致体育运动中两性分裂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堂而皇之地侵犯女性权利尤其是性权利的行为甚至为社会所包容和接受(如家庭暴力行为、性骚扰行为等),这进一步形成了将女性定位在从属地位上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正是男权社会的基础[3]。现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残存着男权社会的特点,女性的平等权利(包括性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男性性别上的优越感,两性之间在待遇、权利等方面的不平等现象,客观上也形成了性骚扰滋生与蔓延的空间。

IOC在2007年2月8日提出的“体育界防治性骚扰和性侵害指南”中指出,整个体育界都存在性骚扰现象,特别是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发生的概率更高。实施性骚扰者多为与受害者有利害关系的具有力量和权利的身边人员(包括队友),加害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结果多是不了了之。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多年以来在竞技体育活动中通常安排男教练、男陪练、男医护人员以及男性管理人员帮助女选手,在女队员与指导团队之间形成了比较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和利害关系。在如此氛围中,男性指导者与女选手乃至其家属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但是由于男性指导者与女选手尤其是未成年女选手之间,强弱之势非常明显——教练对选手、男性对女性、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所以也蕴藏着潜在的风险。面对强势的男教练,女选手有时即使遭遇委屈也不敢声张,甚至未必意识到是性骚扰,从而导致对方越来越肆无忌惮。德国学者布瑞肯里奇将在体育界发生性骚扰的危险因素按教练、队员和运动项目3个维度对相互间的关系和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整理[4]。通过表1 可以很清楚地对教练员因素进行分析,即教练员大部分是男性且年长于运动员,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威望,特别是家长对教练员具有较强的信任感,但是当管理机关对教练员的道德和品行方面的监督和控制却没有任何措施时,具有潜在的发生性骚扰的高危因素。运动员主要表现为女性,大部分年龄偏小并对性骚扰自觉水平较低,容易成为性骚扰受害者。运动项目主要表现为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身体接触比较频繁,训练场所离家较远,到外地集训的机会比较多,队内很少有关于性骚扰的教育等问题。

表1体育性骚扰危险因素

教练员内因运动员内因运动项目内因性别男性性别女性身体接触频繁年龄年长者年龄小个人/集体有待研究体型大/强壮体型小/弱训练场所远公认资格大部分有性骚扰自觉低外地集训机会多社会地位高社会身份潜在的高训练着装后续研究声望高自我评价低被雇佣或聘用机会少性犯罪前科不知情或忽略性骚扰经验不知情或没有集训经常家长的信任高与家长关系弱体育伦理或品行的特别规定无或弱道德监控弱或无性骚扰教育无讨论性骚扰的氛围非常弱或无

2德国有关性骚扰的法律

1949年二战结束后,联邦德国政府为了促进男女平等原则,在其《基本法》第三条中规定了男女的平等权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男女有平等的权利,国家应促进男女平等的实际贯彻,并致力消除现存的歧视;任何人不得因性别、出身、种族、语言、籍贯、血统、信仰、宗教或政治见解而受歧视或享特权;任何人不得因其残障而受歧视”。为进一步追求男女平等的目标,并落实《基本法》第三条的精神,1957年联邦德国制定了第一部两性平等法,但是这时期的男女平等权力法律仅局限于民法领域[5]。

1994年6月24日德国制定了第二部两性平等法,其立法目的在于,希望能袪除女性在工作环境上的不利,改善其家庭与职场间的协调关系,并促进女性在重要领域的参与机会。该部法律的立法形式非常特殊,将男女平等权利法、工作场所性骚扰保护法以及女性促进法三部法律融为一体。这部法律对性骚扰作出了立法界定,同年实施的联邦雇佣法也对此进行了十分相近的规定。目前德国关于性骚扰的定义主要根据第二部两性平等法中第10条第2款界定为:所有具有一种性意函,而会在工作场所触犯受雇者人格尊严的行为,包括在刑法范畴内的性方面的行为举止、其他性方面的行为及要求、具有一种性意涵的肢体接触、具有意象性内容的言语,以及展示明显违反领受人本意的猥亵物品等。另外,柏林邦的《反歧视法》第12条第 2 款对职场性骚扰界定为:工作场所的性骚扰,是指特别不必要的肢体接触、不受欢迎的言词、对某人的外表或身体具有挑逗意味的评语或玩笑、公开展示春宫资料及性方面的甜言蜜语等,明确把性骚扰行为界定为一种对工作场所雇员人格权进行侵害的不法行为,不论是采取言语还是肢体行为等方式,不论被骚扰的员工是获得了经济利益还是损失了经济利益,只要是骚扰给员工造成了人格尊严上的损害,工作场所性骚扰便可成立。欧盟成立后,为了使德国国内法与欧盟条例相一致,欧盟对性骚扰的定义也适用于德国国内法:违反当事人意愿而具有一种性意涵的行为,或其他基于性而会影响工作场所男女尊严的行为,这类行为可能包括不受欢迎的肢体行为、语言行为或非语言行为在内。

过去德国对性骚扰的研究范畴大部分仅局限于二战后的“战争与性骚扰”以及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起社会关注的家庭暴力议题。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体坛性丑闻的频频曝光,性骚扰开始引起部分学者和社会的关注,女性在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领域遭到的性骚扰问题都有了深入的研究。之后又相继有学者对体育圈里性骚扰的发生机制、发生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报导和研究。由于对性骚扰行为的惩治问题已经在刑法和民法中有了相应的措施,德国体坛把如何预防在体育领域发生性骚扰行为的问题作为重点来进行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期,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th Rhine-Westphalia,NRW)在联邦政府的支持下以官方的身份正式对体育领域的性骚扰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研究,同时委托州体育联盟和青少年体育部收集性骚扰案例,开展和制定了相应的体育性骚扰预防对策。

3德国体育性骚扰防治对策

德国制定体育性骚扰防治对策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在体育活动领域保护女性的人权,在此基础上强调体育活动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和金牌,而是为了营造锻炼人性之根本的社会氛围。另外,通过制定防治对策使体育爱好者们能够放心自由地接触体育运动,从而进一步实现整个社会的两性平等。

3.1体育性骚扰防治行动指南

长期从事体育性骚扰研究的布瑞肯里奇与德国的体育管理机关和协会制定出了“性骚扰防治行动指南”,内容如下。第一,所有体育管理机关要制定杜绝、预防性骚扰的预案,规定杜绝性骚扰的具体目标和态度,强烈表明男女平等原则和反对性骚扰的基本立场。第二,提高运动训练单位的透明性和开放性。训练机关有义务定期向家长提供孩子的训练和生活状况,允许训练和比赛时家长陪同参与。所有的男女教练员有义务熟知保护运动员的条例,经常与外界咨询机关联络等。第三,严格把关人员聘用。将审查聘用人员是否具有犯罪前科或潜在的犯罪可能性作为必要的前提条件,尽量聘用能够理解和包容性骚扰处理方式的人员。第四,事件发生后积极采取对策。发现具体疑点时坚守基本原则,还原事情真相,积极与外界相关机关取得联系。积极保护和治疗受害者,保证受害者随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同时对加害者采取必要的相关制裁措施[6]。

3.2体育性骚扰防治目录

NRW州的体育管理机关在上述行动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体育性骚扰防治对策。

3.2.1对男女体育指导员的教育

教练员或体育教师在运动队中作为最具权威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平时与运动员接触时间最长,不仅对运动员的影响最大,也最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生活和思想状况,因此教练员的素质高低会影响性骚扰防治对策的有效性。因此,德国体育管理机关首先对男女体育指导员加强了教育和管理,其措施如下:

第一,实施教练员和青少年运动员的性别融合教育。由于青少年对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存在的性别差异问题较敏感,因此NRW州体育联盟为了消除这种差异性问题,构建了能够均等的适用于男女的具有个人项目、集体项目以及格斗类项目特征的各种基础教育模式。另外针对没有自觉接受义务性骚扰预防教育的指导者(包括女性教练员和教师),实施了特别的教育措施。第二,实行教练员特别资格证制度。1997年位于法兰克福的德国体育联盟颁布了《男女体育教练员指导手册》,规定了体育指导者应该具备的道德准则,即为了创造稳定和谐的体育环境,所有的指导者必须具有独立的世界观、宗教、政治信仰或经济状况。另外要求检查体育指导者是否具有药物或酒精中毒等身体或心理上的不良症状是必须的环节。在德国妇女委员会的支持下,NRW州体育联盟还实施了体育指导者特别教育。1998年以来,接受了这一特别教育的150名女性指导者成为了专门的体育性骚扰咨询师,针对年少女孩成功地进行了预防性骚扰教育。此后在NRW州政府的主导下,约有2万个体育团体和体育联盟、妇女委员会等援助机关以政府为主体成立了网络平台,加强了相互间的联络和协调。第三,加强体育团体的义务教育和强制性再教育。所有的体育团体接受了州体育联盟的专职人员持续不断的体育性骚扰教育,教育的对象还包括了就职于体育机关或体育团体的行政人员。强制性再教育的理论出发点是通过不断强化刺激,积累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有关性骚扰问题的基础知识,使过去仅靠自觉性进行的性骚扰教育配上再教育手段后,进行法律上的强制教育。

3.2.2对信息的认知和共享

公开讨论关于性骚扰的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或轻松的事情。事实上,体育界不仅已经存在性骚扰现象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由于担心这样的负面消息会让家长或普通人对子女参加运动训练形成不信任感和偏见,因此很多体育工作者很忌讳讨论这一话题。但是NRW州体育联盟、体育内务部以及体育青少年部为了防止和杜绝性骚扰事件的发生,加强了女性和孩子们对性骚扰的认知和理解,并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实施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方案力求创建没有暴力的体育环境。如以青少年为对象进行的《沉默只能保护坏人》、《我们也能做到》等活动,以小手册形式介绍了性骚扰、性骚扰危险因子,并提供了发生性骚扰事件时的对策、方法等信息。最近体育青少年部还制定了青少年男子的性骚扰预防手册。不过,到今天为止仍然有些体育指导者或体育组织因顾忌其形象受损,拒绝接受与性骚扰有关的书籍或海报。

3.2.3体育行政职员的筛选和聘用

体育行政人员具有管理和监督一线体育指导者的职责,当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掌握事情真相并向有关部门和主管领导进行实事求是的报告。为了聘用合格的体育行政人员,NPW洲的体育管理机关制定了如下措施:第一,在体育组织和体育行政部门采用类似公务员的招聘方式聘用职员。第二,要求聘任者接受过关于培养孩子人格发展的教育,在面试时不仅要再次确认其经历,还要通过现场指导考察其合适性。第三,保障聘用者的工作岗位长期稳定,而不是短期的临时工,使其能够无后顾之忧、尽心尽责地工作。第四,无条件确认聘任者是否具有犯罪前科或犯罪记录。第五,要求出示其他体育组织或机关的推荐书。

3.2.4对男女指导者(教练员、辅助人员)的规定

NRW州体育联盟和体育青少年部为了预防性骚扰的发生,首先在体育法规上制定了体育指导者特别条例和严正规定。条例中规定“教练员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免受外界侵犯,不许教练员从身体上,精神上实施性骚扰行为……”虽然这些体育政策法规中规定了体育指导者有义务保护参与体育活动的孩子和青少年避免遭受性骚扰侵害,但是过去由于都是基于依靠体育指导者自身的道德准则来自觉性地遵守,可操作性不强,因此NRW州体育联盟要求所有与体育活动有关连的人和场所必须以制度化的形式强制遵守。

3.2.5杜绝体育性骚扰的对策方案

最初,NRW州体育联盟和各个体育组织在处理性骚扰事件时由于缺乏经验,对于性骚扰怎样定义,应该在什么时候举报,怎样举报,如果受害者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身份时应该怎样处理,曾经有过性骚扰前科的教练员或体育指导者到其他地方执教时应该怎样应对等情况不知所措,后来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制定了应对各种情况的专门处理措施。但是比较矛盾的是,当事情发生时看到或听到事件的人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为需要举报的对象往往是有很多交情的会员或同事。大部分情况下,由于他们在想保护受害者的同时,又不能公开地对加害者进行谴责,更不太可能到法庭举证,因此往往会不了了之。为了有效处理上述情况,NPW州的体育管理机关以所有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为对象制定了多个层面的性骚扰预防和防治方案,包括了从体育行政人员到现场体育指导员的一系列相应对策。德国政府从1987年开始根据刑事被害者保护法案的有关规定,由女警察和专门的心理咨询师担当接受性骚扰举报人员,设立了特别专职机构来处理性骚扰案件。德国政府认为性骚扰是男性的问题,而不是女性的问题,因此为了防止有过性骚扰前科的男性出现再次犯罪的现象,从财政上大力支持对加害者的专门教育。另外,德国体育指导者在考取高级资格证时不仅要通过性骚扰预防教育内容,还要接受审查以确定是否具有药物、酒精中毒等身心方面异常症状,同时,体育指导者所有的有关信息会通过共享的方式,让用人单位能够轻易地找到需要的人员。

4对我国体育界的启示

对于中国体坛来说,有必要以上海女排事件为契机,借鉴德国体育管理机关的预防对策,在源头上筑起一道抵御“性骚扰”的防火墙。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需要体育主管部门正视“性骚扰”的问题,并且对其进行基本的界定。毕竟对于体育项目来说,教练与选手之间难以避免会出现身体接触,那么怎样区别正当接触和性骚扰的界限,这是体育主管部门需要在内部加以明确的,并且对教练和选手双方都进行相应的教育,尤其针对未成年的女选手,更是必须普及基本的常识。另外,“性骚扰”行为往往发生在单独相处的封闭环境下,这给事后的取证增加了难度。那么从预防“性骚扰”的角度考虑,运动队内部也有必要明确一些基本规则,比如在男教练辅导女选手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出现一对一的情况。必要时,或许还需要在相关场所增加监控设备。如果关注一下国内地方针对“性骚扰”的立法尝试,会发现广东等地着眼于相关单位的预防和制止责任。同样的道理,国内体坛如果要向“性骚扰”全面宣战,核心也在于主管单位的作为与否。

参考文献:

[1] 丁洪江,张红学.竞技体育视野下的女性性别认同建构[J].中国体育科技,2012(1):27-31

[2] Klein, M.Gewalt gegen M?dchen und Frauen im sport[M].Düsseldorf:Cywalina,1998.

[3] 张红学.身体、权力与性别——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发凡[J].体育科学,2010(8):14-26.

[4] Brackenridge, C.Spoilsports: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Sexual Exploitation in Sport[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1.

[5] 张源泉.职场性骚扰之法制研究——以德国法为中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2):7-11.

[6] Brackenridge C,Fasting,K.Sexual Harassment and Abuse in Sport[M].London:Whiting & Birch,2002.

收稿日期:(2015-10-10)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市政桥梁施工质量预防措施与处理探讨
我国残疾人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与预防措施的研究
大截面梁高支模架倒塌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甜樱桃畸形果产生原因初探及预防措施
谈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措施
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常见问题与预防措施探讨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