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5-01-31杨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观察

杨辉

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杨辉

【摘要】目的 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分析可以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患临床指征的主要方法。方法 笔者随机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取并予以全脑血管造影的6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40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结果表明患者动脉狭窄情况已得到控制,有5例患者存在低血压,6例存在心动过缓,1例存在HS。结论 基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而言,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可取得显著近期疗效。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为了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笔者随机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取并予以全脑血管造影的6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40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通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情况,重点分析可以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指征的主要方法,期待能够成为后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系统性救治时的参考指标,从而提升其救治效果,介绍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来源

随机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取并予以全脑血管造影的6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40~88岁。其中,有13例患者并发冠心病,有28例患者并发高血压,有25例患者并发糖尿病。

1.2方法

给予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

1.2.1全脑血管造影 (1)本院所用造影设备的生产商是通用电气公司。(2)股动脉穿刺环节选择Seldinger术,于患者升主动脉位置安设5F猪尾巴导管,取患者左斜位,使之倾斜25°。(3)给予患者主动脉弓造影时,将总量设置为20~30 ml,速度设置为每秒2~4帧,对患者双椎动脉的起始端、升主动脉、双侧锁骨的下动脉、头臂干动脉、颈总动脉以及主动脉弓等情况进行详细观察。(4)以照射野和患者头部对齐,选择好高压参数以及采集模式以后,即可给予患者头部全脑血管造影灌注。针对血管病变疑似病患,需予以选择性的血管造影,同时添加投照方位。

1.2.2介入治疗 (1)患者接受手术前的3~5天,予以应用75 mg氯吡格雷+100 mg阿司匹林,1次/天。(2)给予患者局麻,于患者颈总动脉的远端分叉以下位置,或者是锁骨的下动脉位置安放导引导管,予以使用3 000~5 000 U肝素化以后,把0.014型微导丝送至患者狭窄病变位置,达到患者颈内动脉的颅外垂直部分后,即可将保护伞直接释放出了,沿着导丝将球囊送至狭窄段。(3)给予球囊不断扩张,使之达到命名压状态后,即可将球囊迅速抽瘪,并将其直接退出。结合患者狭窄程度、狭窄位置选择适合患者的球支架,同时将其送至患者狭窄部位,确保支架能够对动脉狭窄处进行全面覆盖[1]。(4)对支架进行缓慢释放,将其推送器撤移以后,给予动脉的正侧位置造影进行复查,并查看动脉形态能不能满足既定要求。(5)咨询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在观察其意识形态、肢体状况的基础上,予以血压控制方案。同时,给予动脉鞘有效固定,于术后4~6 h将其拔出,予以监护24 h。(6)术后给予患者抗凝治疗3~5天,药物选择低分子量肝素钠,同时使用75 mg氯吡格雷,治疗时长控制在2~3月。此外,还要给予患者用药100~300 mg拜阿司匹林,使用时长不低于1年。

2 结果

2.1全脑血管造影情况

6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已成功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发现有3例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37例重度狭窄,2例闭塞以及14例造影阴性。造影阳性的52例患者中,共发现77处病变,其中有21处是颅内动脉,56处是颅外动脉。

2.2介入治疗情况

所有患者均已成功完成介入治疗,术后发现,有5例患者存在低血压,6例存在心动过缓,1例存在HS。术后随访发现59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已得到改善,有7例患者存在着轻度偏瘫、支架移位等情况。

3 讨论

近几年,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整体数量极速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除了致残率非常高以外,其死亡率同样很高,会给患者家庭生活、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与巨大压力,所以引起了越来越多重视。基于影像学而言,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以及超声都可用作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中[2]。其中,尽管超声诊断本质为无创检查,然而操作人员经验、操作熟练程度都会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磁共振血管造影通常会受到操作人员经验情况、机器场强情况的影响,可能会有伪像出现;CT血管成像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然而同样会受操作人员经验、图像软件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同样会存在误差[3]。

全脑血管造影强调对介入材料进行合理应用,结合患者血管流速情况把非离子型碘水溶液对比剂注入患者目标血管中,再结合其脑部血液的循环特征对窦期图像、动脉期图像、静脉期图像等进行采集,再借由计算机对数字减影进行处理,即可获取到全血管造影图像[4]。本院给予6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以后,再予以介入治疗,所有患者都已完成治疗程序,效果突出。

结果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可取得显著近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赵美英,王润青,刘威,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5):85-86.

[2] 乐碧芳,闾小慧,刘伟香,等.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0):2403-2406.

[3] 秦跃红,王苹,王灵民,等. 院内系统教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4,12(26):2490-2491.

[4] 黄晓勇,栾松,刘娟,等.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4):105-106.

作者单位:135000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神经内外科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erebral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YANG Hui, Jilin province Meihekou center hospital department, Meihekou 13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whole cerebral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can improve th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clinical indications of the main methods. Methods 66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ho underwent total cerebral angiography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5, 40 cases of patients underwent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observe all patients treatment.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artery stenosis situation is under control, there are 5 cases patients hypotension, 6 cases of bradycardia, 1 case of HS. Conclusion Based on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the cerebral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linical indicators, help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can be achieved in the near future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ll the cerebral angiograph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linical, Observation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0.048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0-0068-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743.3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