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2015-01-31王晓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9期
关键词:预见性成功率心肌梗死

王晓辉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王晓辉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MI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明显的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

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应用效果

急救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急症,40%~60% 的AMI患者在发病最初的几个小时内死亡,其中约40%的患者在发病后15 min之内即死亡[1]。我院急诊科对72例AMI患者在常规急救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了预见性护理措施,效果比较满意,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34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8.6±9.3)岁;病变部位:前间壁29例,前壁22例,后壁13例,下壁5例,心内膜下3例。观察组男41例,女3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3±8.7)岁;病变部位:前间壁28例,前壁21例,后壁15例,下壁以及心内膜下各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 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每周组织医护人员学习AMI的相关知识,并不定期的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能力。

1.2.2 准备急救药物和器械 平常做好AMI的药物和器械准备,并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期以及器械的完好。

1.2.3 指导家属自救 在接到急救电话后,指导家属将患者就地平卧后进行家庭急救,禁止剧烈搬动患者;如家中备有急救药物,可以指导家属为患者应用硝酸甘油0.5 mg或速效救心丸10粒,舌下含服。家中有吸氧条件的,可以给予吸氧。

1.2.4 现场急救 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心电图检查、测量血压和脉搏等,观察有无病理性Q波、ST-T改变,根据家属介绍的病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快速的做出判断。由于患者比较恐惧,对疾病十分不利,因此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指导其尽可能的保持平静的心态;对于疼痛比较剧烈的患者,及时给予镇痛药物,比如杜冷丁、吗啡等[2]。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并妥善固定。

1.2.5 安全转运 在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电话告知医院患者的情况,让医院做好接诊的准备。

1.2.6 并发症预防 AMI早期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室颤。因此,要通过对患者采取持续心电监护,密切注意有无室颤的发生。如果发生室颤,要尽快进行直流电除颤,按心脏骤停进行处理,并且要注意避免使用抑制心肌的药物[3]。注意患者有无心源性休克的表现,比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血压降低、意识模糊不清或昏迷等;可以通过高流量吸氧(4~6)L/min,患者取头低足高位,应用正性肌力药物以及血管扩张剂,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状。有无急性左心衰的症状,比如烦躁、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口唇发绀、咳嗽、咳泡沫样血性痰以及肺部湿啰音等左心衰竭的表现。要早期应用吗啡、哌替啶以及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左心衰竭[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1.64±8.75)min、88.89%(64/72)、4.17%(3/72)以及(12.67±2.86)d,均较对照组的(68.33±12.53)min、61.11%(44/72)、20.83%(15/72)以及(15.89±3.71)min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AMI急救有3个重要阶段:院前、急诊、ICU,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是急救成功关键[5]。预见性护理是指护士运用专业知识、护理程序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提前预知存在的危险因素,在实施急救和护理的过程中,确定护理的重点,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AMI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

[1]韦笑云.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60-62.

[2]梁慧.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护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23):125-126.

[3]李佩佩,孙杏梅.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5,5(5):114-115.

[4]吕晓芬,徐慧红,吴春羚.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5):49.

[5]曾英.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116-1118.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NG Xiaohui Harbin City Emergency Center,Harbin 150056,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Methods Selected 144 patients with AMI from July 2013 to June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7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emergency ca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lemented on the basis of predictive nursing measures.The effective rescue time,rescue success rate,complication rat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effective rescue time,rescue success rate,complication rat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duced,P<0.05,had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to patients with AMI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rescue time,improve the rescue success rat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 stay.

Predictive nursing,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Pre-hospital care,Application effect

R473

B

1674-9308(2015)29-025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29.181

150056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猜你喜欢

预见性成功率心肌梗死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