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硕士培养模式创新设计与教学管理机制变革

2015-01-31苏力华马园园

职教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职教硕士职业

□许 晟 苏力华 马园园

职教硕士培养模式创新设计与教学管理机制变革

□许 晟 苏力华 马园园

职教硕士学位教育是一种为职业院校培养师资的继续教育类型。文章分析探讨了江西农业大学在提高职教硕士培养质量、创新建构以“双师型”骨干专业教师为目标,面授和网络双轨课堂教学,学员的创新专业师范、学术应用研究和职业发展三能力建设为重心,实施课程学习、技能训练、毕业设计和应用实践四方位评价的“一专双轨三能四评”培养模式,同时提出了若干教学与管理机制变革的配套举措。

职教硕士;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机制变革;管理机制变革

职教硕士即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一种提高职教师资素质的继续教育类型。起源于2000年5月国务院学位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1],原称“中职硕士”。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对职教师资建设需求的提升,在2011年的招生简章中,“中职硕士”称谓已被“职教硕士”取代,招生对象也由原来面对中等职业学校拓展为涵盖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其使命是为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专业师范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十四年实践探索与发展,职教硕士学位教育为职教事业培养了数以万计高素质“双师型”师资,对职教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同时为构建新的职教师资继续教育制度进行了成功的实践探索。

虽然职教硕士学位教育在十四年的实践中成绩斐然,但在培养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一是对职教硕士在职继续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有些高校对职教硕士的课程配置与相关专业学术硕士课程雷同;而有关教育教学实践、岗位要求、职教观念、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课程开设很少。同时,适合职教硕士在职继续学习特点的网络教学平台没有被充分开拓和有效运用,课后服务支持流于形式。[2]二是教学方式难以满足能力培养的需求。仍有一些高校线上线下仍沿用传统灌输教学方式,而能体现专业学位实践性特点,激发学生思维灵动的团队互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引导教学、角色扮演、模拟训练等教学方式应用较少。三是培养评价机制陈旧,有些高校依然套用普通硕士“平时表现+考试成绩+学位论文”的传统评价方式,极少把职教硕士在供职单位学以致用的成效和德行操守纳入考核评价中。四是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个性化学习需求。

一、职教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

“培养模式是以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目标为导向,教育内容为依托,教育方式为具体实践形式的活动范式”[3]。建构怎样的教育教学范式才能更好地推动职教硕士学位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全国职教师资重点培训基地,下面简称职教研究中心)在广泛走访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建模和参数分析,提炼出职业学校和职教硕士反馈的7个共性需求:

培养目标:职业学校需要大批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扎实的专业师范能力的“双师型”骨干专业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教学内容:实用的基础理论,系统的职教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跨专业知识和方法原理;

能力培养:专业师范创新能力、学术应用研究能力、职业发展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创新思维与方法能力;

技能培养:娴熟开发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以及专业动手能力;

教学安排:尊重他们在岗工作继续学习的实际,灵活地安排集中面授的教学时间(最好是寒暑假),加大满足需求化的网络教学比重;

课后服务:为他们提供便捷的课后学习支持服务,及时排解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疑难,指导他们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管理:更多体现人性化、柔性化。

针对这7个主要共性需求,同时借鉴兄弟高校在职教硕士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职教研究中心通过多次民主集思广益和专家论证,对职教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如下创新设计。

(一)培养目标——高素质“双师型”骨干专业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按照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创新职业学校师资培养模式,加快研究生层次的‘双师型’骨干师资培养步伐,使 ‘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教师中的比例达50%”[4]的文件精神,职教研究中心把职教硕士培养目标定位为职业学校急需的“双师型”骨干专业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位置上。澄清职教硕士的学位性质,以确定教育教学主次顺序。职教硕士对综合理论的要求高于专业硕士,对技能和学术应用要求强于学术硕士,是一种“专业学位+学术学位”综合性质的特殊专业学位。并根据这种学位性质和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配置与专业学位、学术学位不同特色的课程结构。

(二)培养方式——“双轨”教育教学模式

职教硕士学位教育是一种学员不离岗的职成教育,网络教学是其最主要的培养形式。这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相融合的授课模式,为学生搭建了随时随地自主选学的平台,并且多媒体授课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增强了课程内容的形象化、趣味化,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情趣和选择性学习。为此,职教研究中心采用“面授+E-learning+B-learning+国际共享课”双轨教学模式[5]。以双轨教学的优势互补,较好地解决教学计划与职教硕士在校学习时间少,学习需求差异性大的矛盾,更好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三)培养内容——“三能力”重点建设

能力建设是教育教学的落脚点,必须满足职教硕士从事职教实践的需要。根据职业学校、职教硕士反馈的共性要求,职教研究中心把职教硕士的能力目标定位于“三能力”重点建设:即专业师范创新能力(含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改革设计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力等);学术应用研究能力(含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知识创新应用的研究能力、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管理创新能力等);职业发展能力(含职业观念的前瞻性、健全的人格、求实的作风、进取精神、活跃的思维力、顽强的意志力、灵活的应变力、情商等)。重心是打造专业师范的核心能力。

(四)培养过程——“四结合”全方位评价

培养质量来源于卓有成效的培养过程,培养评价既是对培养过程的监控与检验,也是对职教硕士学习动力的充电。职教研究中心采用高校与职业学校合作评价的方式,对职教硕士实施四方位评价,即课程学习评价、技能训练评价、毕业设计评价和应用实践评价。其中课程学习评价包括面授和网络课堂学习评价,评价内容为学习行为(在课在线记录、提问和回答问题、参与多向互动的频率等)、学习历程(学习计划、学习任务完成,学习日志与笔记等)、学习成效(作业、作品、教师评价信息、学以致用的效果等)三个方面[6]。技能训练评价主要通过模拟教学任务的完成,教案设计、教改方案设计、专业作品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等方式进行。毕业设计评价以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方案和学位论文评审为主。应用实践评价则由职业学校完成,主要评价职教硕士在教学实践中的操守和学以致用的成效,并把职业学校的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的学习档案中。

(五)课程配置——满足能力培养需要

课程是实施能力培养的手段或载体,规范着能力培养的方向与内容。为了实现既定的三大能力培养目标,职教研究中心采用“通识课程+专识课程+特识课程”三大模块的课程模式,其中通识课程为30%,包括哲学、外语等应用基础;专识课程为50%,包括职教理论、专业知识与技术等;特识课程为20%,包括特有的持业证书等[7]。

三、职教硕士培养机制的变革

(一)职教硕士教学机制的变革创新

教学机制是否与“一专双轨三能四评”培养模式相适应,直接关联着培养模式能否落地开花结果。根据培养模式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职教研究中心紧紧围绕着面授与网络双轨课堂进行教学机制的变革。

1.改革面授教学方式,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行动导向、问题引领和团队互动教学,并把是否实施教学方式创新作为学生评课、研究中心督导组考核评课的主要指标。

2.全力打造易扩展、满足学员多元学习需求的网络教学平台。职教研究中心抓住江西农业大学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深度融合的改革试点工作交给职教中心,并从人力和财力给予大力支持的契机,对职教硕士的网络教学,方面狠下功夫,以求新的突破,积极应对新一轮教育革命,具体措施有:创新推进教师转变观念和角色重塑,以职教硕士的多元学习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程序化教学向需求化教学的全面转移;优化整合职教硕士的教学资源,与时俱进地把国际前沿的职教理念、教育技术、应用方法整合在教学资源中;大胆实践教师在线备课、布置与评价作业、在线答疑等教学活动,探索大数据的课堂分析和学习分析试验研究,创新网络教学的评价机制;为了满足职教硕士多元学习需求,职教中心将多方汇聚和有效开发教学资源,规范资源标准,提升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效率。同时加快辅助、丰富教材内容的微观资源和名师课程资源库建设;制定若干强有力的保证举措(如实行教师网络课后服务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统一管理;又如在校园网开设学员对网络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满意度评价专区等),优化完善以教研室为单元的综合导师组与职教硕士学习需求对接的课后在线服务支持保障机制,确保课后服务便捷高效。

(二)职教硕士管理机制的变革创新

管理机制与教学机制是学校教育机制的两大支撑。变革管理机制之目标是革除一切阻碍职教硕士发展的消极因素,保证“一专双轨三能四评”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有序运行,体现以人为本更多的人性化,满足职教硕士多元个性化的学习与成长需求。为了顺应职教硕士在职继续学习的职业背景和特点,根据职业学校、职教硕士调查反馈的共性需求,职教中心从以下方面实施职教硕士的管理机制变革。

1.进一步优化完善和深化落实职教硕士培养质量校内导师负责制。

2.启动职教研究中心与学员供职学校合作培养职教硕士的机制。包括双方合作制定学员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职业学校参与职教硕士管理和培养成效的监督、考核、评价。(职业学校负责职教硕士教学操守,教学创新和学以致用教学成效的考核评价;职业学校参与职教硕士的毕业答辩;建立职教中心与职业学校配合管理的绿色通道和信息资料库等)。

3.从以人为本视角,实施学制学分弹性化、教学计划灵活化,技能训练个性化,课后支持服务便捷化,学位论文形式多样化,考试管理拓展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七个方面的人性化管理创新[8]。

四、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通过三年对“一专双轨三能四评”培养模式教学与管理实践的创新探索,事实证明:“双师型”骨干专业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顺应了职业学校对“双师型”骨干专业教师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职业教育发展与“双师型”骨干教师紧缺的矛盾。“双轨”教学模式,较好地调节了职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习与工作的矛盾,满足了职校教师在职继续学习的需求。“三能力”重点建设,推动着职教硕士职业能力向理论系统化,技能专业化、学术应用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他们适应职教事业发展的执教能力。“四结合”评价强化了职教硕士的自我反思,提高了学习与实践相统一的效率。面授与网络双轨教学机制的变革,加快了我校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创新深化融合的步伐,需求化教学实践的创新基本满足了学员差异化选学的要求,线上线下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人性化管理机制的变革,基本顺应了职教硕士在职学习的特点和需求,提升了学员在岗学习的满意度。2013年5月,职教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职教硕士“一专双轨三能四评”培养模式教学与管理创新实践满意度问卷调查,97.2%的职教硕士给出了满意和非常满意的评价。同年6月,职教研究中心派员走访了学生的供职学校,反馈的信息是:100%的职业学校对职教研究中心的 “一专双轨三能四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管理改革举措表示赞赏;91.8%的学生已崭露头角的成为了职业学校的双师型骨干专业教师和专业带头人;53%的职教硕士已一次或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教师;43.5%的职教硕士已有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或在各类教研竞赛中获奖。

江西农业大学校方与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职教研究中心“一专双轨三能四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职教研究中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创新相融合,推进需求化教学改革试点的初步经验认真总结提升,为学校乃至江西省高校应用性专业学位教育的改革提供经验。

(二)反思

虽然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在探索“一专双轨三能四评”培养模式与教学、管理实践创新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受到职业学校和职教硕士的好评,但与新一轮教育革命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职教研究中心集体学习教育部2013年教研(01)号(03)号文件[9][10]后反思,认为本中心的职教硕士学位教育目前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与“一专双轨三能四评”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职员全方位。的教学与服务评价机制亟待改进和完善。二是汇集、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仍停留在专业范畴的层面,跨专业汇集和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的力度还很小。三是对大数据的课堂教学分析与学习绩效分析还处在感性认识界面,难以指导大数据的课堂教学创新深化发展。但我们坚信,只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以改革创新为抓手,群策群力,勇于探索,一定可以较好地解决新一轮教育变革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职教硕士学位教育“一专双轨三能四评”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向深化优化方向发展。

[1]国务院学位办.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Z].2000年教职成(5)号.

[2][5][6]王思科.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7):34-38.

[3]甄良,康君.建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4-18.

[4]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2011年教职成(17)号.

[7]周明星,董桂玲.“中职硕士”:现状、构想与实施[J].高等教育研究,2006(9):84-87.

[8]郭江平,张远双.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柔性化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33-36.

[9]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Z].2013年教研(01)号.

[10]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Z].2013年教研(03)号.

责任编辑 王国光

许晟(1978-),男,江西九江人,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培训;苏力华(1966-),男,江西莲花人,江西农业大学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培训;马园园(1979-),女,江西景德镇人,江西农业大学职教研究中心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艺术设计。

2013年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硕士’一专二导三能四评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XYJG-2013-036),主持人:许晟。

G715

A

1001-7518(2015)20-0058-04

猜你喜欢

职教硕士职业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职业写作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我爱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