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根本教学谈高效教学的重要性

2015-01-31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顾钱睦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恒等式向量数学

☉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 顾钱睦

从根本教学谈高效教学的重要性

☉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 顾钱睦

一、根本教学

高中数学知识点较多、纷繁复杂,在高一、高二环节新知教学阶段主要是解决单一的知识体系,随着高三复习教学的开始,不仅要复习单一章节知识体系,还要将多种知识进行整合考查,这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显得较为力不从心.笔者也经历过这样的教学时刻:在复习教学中出现非常茫然的时刻,怎样有效高效地进行数学难点的突破?做一些符合高考要求的复习教学?有时往往无从下手,只能以大量训练来替代.这导致了教师陷入教学无重点无核心状态,学生陷入重复训练无效问题环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近年来,根本教学一词广受欢迎.何为根本教学?人教版主编章建跃先生是这么描述的:“数学考查的是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这些核心即所谓的根本之一.”还有一些根本来自数学性质及高等数学中一些定理,这些东西往往反映在数学问题中,并形成了另一种根本.教学要与时俱进研究当下热点的根本,做好根本教学才能使复习教学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不妨总结近年的高考数学核心难点问题,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些有效的根本,作为“根本教学”的基本模型,如:线性规划问题,函数f(x)= m|x-a|+n|x-b|的图像和性质,向量中的向量恒等式,向量背景下三角形的“心”,关于一元三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关于分式函2值域求解,以及复合最值(min{max{f,g,h}}或max{min{f,g,h}})问题等.掌握这些根本,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类记忆,并在数学解题中游刃有余、更加自信.

按“根式教学”的原理,笔者可以形象地将它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数学根本;第二阶段:证明数学根本;第三阶段:变形数学根本;第四阶段:完善数学根本;第五阶段:拓展数学根本;第六阶段:链接其他根本.笔者以近期聆听的一堂研究向量恒等式问题的公开课为例,谈谈根本教学对于高效教学的重要性.

二、根本实施案例

笔者对本堂课的整体感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授课王老师用和风细雨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使学生获得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整堂课语音语调平和温柔,态度和蔼,润物无声,最终使学生的知识大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1.课堂教学目标

在“根本教学”的理念下,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首先确定本节课教学的“根”具体是什么?你的“根”要扎在哪里?扎多深?然后紧紧围绕这个“根”来制定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节课,课堂设定的教学目标为:(1)借助向量恒等式解决向量与三角、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2)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从本节课的设计来看,其“根”应该是向量恒等式(下面介绍),所以首要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理解掌握向量恒等式.针对目标: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借助向量恒等式解决向量与三角、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在掌握理解向量恒等式的基础上,应用这个结论同时需要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因此这个目标的设计合情合理.

2.课堂教材处理

王老师设计的是高三复习课,但对教材的深层挖掘是“根本教学”中“根”的土壤,她决定了根的深度和广度,最终能不能真正实现枝繁叶茂,很大程度上是要看它与教材联系的紧密程度.与教材结合的好,“根深蒂固”,与教材脱节,则终会枯枝败叶.针对本节课,课堂设定的“回归课本”环节:利用了课本的习题(必修4,P120:B组2)已知向量a,b为非零向量,求证:a⊥b⇔|a+b|=|ab|.这本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处理本题的基础上寻找a·b与a+b,a-b三者之间的联系,这三者也是向量恒等式的三元素,通过探究发现本节课的教学之“根”——向量恒等式.引入十分自然,从课本出发,根的土壤十分肥沃,学生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当然,在这个教学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改进:比如向量恒等实数模式a·b)2+(a-b)2=2(a2+b2),另外,要让学生欣赏这个恒等式的特点:数量积都变成了模!最后,在解释向量恒等式的几何意义方面,课堂处理显得不够系统全面,应该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两个维度来分析:①平行四边形:向量的数量积可表示为以这组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和对角线”与“差对角线”平方差的四分之一;②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③三角形:中线的平方和对边一半平方差.

3.课堂教学程序

(1)思路设计.

在“根本教学”指导下,教学思路应该由点连线,由线及面,逐步加深拓展,推而广之.从而映射由根成林的程序,即根深蒂固,根繁叶茂,节外生枝,嫁接成林.其中每一步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注意衔接的自然,详略得当,难度适中,使教学过程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最后自然水到渠成.针对本节课,笔者认为,王老师对选题已经作了精心的设计,由易到难,其中既有高考题,也有最新的模拟题,既有平面的问题,又有空间的问题(只可惜时间关系,最后没来得及讲),题目虽然不多,但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好题.有待改进的是各题的连接比较生硬,不够自然润滑.

事实上,可以再将所选的题目进行分类归纳,理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区别和联系,如此就能达到衔接的自然了.例如可以这样:

例1 (基本式)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M=3,BC=10,则A→→B·A→→C=_______.

例2(综合式)(改编1)已知a·b=0,向量c满足(ca)·(c-b)=0,|a-b|=5,|a-c|=3,则a·c的最大值为_______.

例3(变型式)(改编2)设△ABC,P0是边AB上一定

A.∠ABC=90°B.∠BAC=90°C.AB=AC D.AC=BC

例4(空间式)(改编3)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MN是它的内切球的一条弦(把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称为球的弦),P为正方体表面上的动点,当弦MN最长时,P→→M·P→→N的最大值为________.

(2)教学结构.

一般地,课堂结构,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而“根本教学”指导下的教学结构首先应该特别重视根的深度,也即基础有没有打扎实,打得牢不牢;其次,应该把重心放在“根”的应用层面,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应该尽量将它的应用能力发挥出来.

针对本节课,从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来看:1分钟引导语,10分钟的“向量恒等式”,15分钟的例1,10分钟的例2,7分钟的例3,以及3分钟的小结.从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来看,有“前松后紧”的现象,但是讲与练的时间搭配比较合理,笔者建议:由于例1难度不大,可适当减少例1的讲解时间,而增加学生对例3的思考时间;从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分配来看:既有教师的讲解和提炼,也有学生的思考与练习,分配比较合理;从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来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比较合理,课前利用学案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部分作业,课堂主要进行集体思考,集体问答;从优差生活动时间的分配来看:总体比较合理,主要是优、中、后进生活动时间分配恰当,没有出现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后进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从非教学时间的比例来看:本节课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以及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语言简洁,符合教学内容.

4.课堂教学方法

在“根本教学”理念之下,所谓教学方法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它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尤其是引导法,以及体验学习教学法的应用.针对本节课,笔者认为其采用了:

(1)教学方法的合理化.本节课,教师充分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学生产生思维风暴,探索发现新的知识,感受“根”的发展和能效.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没有坚持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各种方法相互交融,使学生在学习“根本问题”之后,能够尽快地利用这个“根本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

(3)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能很好地利用多媒体PPT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又不拘泥于做好的课件,教师能够在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内容在黑板上板书演示,能够做到传统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实属不易.

三、根本教学的重要性

“根本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立体的,首先,从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看,学生是否对这个“根本”知识有了良好的感受,会不会应用到其他领域中去,有没有学习的欣快感,这是一个维度,另一个维度是学生的发展情况如何,他们在今后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不会用今天的“根”去解决,即使想到去用,还会不会像今天课堂上那样熟练.这两个维度的评价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说非常关键,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后来能不能真正绿树成荫.

“根本教学”强调“根”的作用,因此,在学法指导方面应该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根本,掌握根本问题的学习规律,并饶有兴趣地应用到其他问题中去,同时对此类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事实上不必在问题的讲解中穿插其他很多的方法,只要集中训练根本问题,并将问题辐射到数学的各个领域,比如二维、三维,比如代数、几何,比如三角形、数列等,从而发挥根系的作用,真正达到嫁接成林的局面.

根本教学让教学真正有了“灵魂”,是一种符合当下高效教学、带有明确性指导方向的教学方式,至少从数学热点问题的解决上来看,根本教学是一种有灵魂的教学,它让复习教学不再出现毫无目的、盲目的训练,从这样的困境中走出来,做一些与时俱进的数学问题,既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也让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走出了一条较为创新的道路.

1.宋卫东.从生“动”到生动,诠释思维品质的提升[J].中学数学月刊,2013(5).

2.方厚石.向量教学诠释思维品质[J].数学通讯,2014(1).F

猜你喜欢

恒等式向量数学
活跃在高考中的一个恒等式
向量的分解
聚焦“向量与三角”创新题
一种利用微积分法推广反三角恒等式的方法
向量垂直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向量五种“变身” 玩转圆锥曲线
与两个正切、余切恒等式相关的锐角三角形等效条件及其应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