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山西石刻刻工辑补

2015-01-31李贞光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民国

民国时期山西石刻刻工辑补

李贞光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石刻刻工研究是石刻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就目前民国时期石刻刻工的研究状况而言,该时期刻工的信息主要集中在程章灿先生的《石刻刻工研究》中,然该书遗漏的民国时期的山西石刻刻工较多,《三晋石刻大全》的出版为辑补民国时期山西石刻刻工提供了重要材料。今依据《三晋石刻大全》对三晋民国时期的石刻刻工予以辑补。

[关键词]三晋石刻;民国;刻工;辑补

[收稿日期]2015-10-10

[作者简介]李贞光(1990-),男,山东临沭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2013级历史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历史文献、石刻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7.4 [文献标识码]A

石刻刻工研究是石刻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先后有曾毅公先生《石刻考工录》[1]和程章灿先生《石刻刻工研究》[2],另外刘汉忠先生《<石刻考工录>续补》[3]、官桂铨先生《<石刻考工录>补正》[4]《<石刻考工录>再补》[5]等文章,亦收录一定数量的刻工信息。然而,民国时期石刻刻工就目前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在程章灿先生在《两种碑刻集中的刻工资料——<石刻考工录>三补》[6]一文中收录了若干民国时期的石刻刻工的信息,此外程章灿先生的《石刻刻工研究》一书中收录了大量民国石刻刻工的信息。然该书遗漏的民国时期的山西石刻刻工较多,今据《三晋石刻大全》中的书目予以辑补。

说明:

1. 凡石刻落款中有刻工籍贯,在刻工姓名后面以括号形式注明其籍贯。

2. 凡石刻落款中有自署“石匠、石工、铁笔、玉人,玉工”及籍贯者按先籍贯后题署之序照录;凡落款中自署“勒、刻、镌、刊”字样者一并省略。

3. 由于所参考的资料来自《三晋石刻大全》中的书目,故在下文中,将其六字省略,例如《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侯马市卷》写成《临汾市侯马市卷》。

温西泰(石工)

民国元年(1912)暑月刻《郭村堡重修三圣庙碑序》见《临汾市侯马市卷》[7]第171页。

田保顺(玉工)

民国元年(1912)十月刻《常乐村重新整理社事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10页;民国五年(1916)六月刻《重修东华观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14页。

王俊德(兴道村铁笔)

民国元年(1912)十一月刻《修路碑记》见《阳泉市盂县卷》[9]第517页。

李□□(石工)王恒

民国二年(1913)刻《重修禅庵寺碑序》见《大同市灵丘县卷》[10]第131~132页。

吕儒(石工)

民国二年(1913)梅月刻《小寨村重修庙宇记(二)》见《大同市灵丘县卷》[10]第133~134页。

李学政

民国三年(1914)三月刻《重修阖村各庙碑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786~787页。

景富禄

民国三年(1914)闰五月刻《重修都城隍庙厦廊石梯碑记》见《长治市长治县卷》[12]第249页。

李润保(玉工)

民国三年(1914)十月刻《贾村补修诸庙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11页。

赵安才(铁笔)

民国三年(1914)十一月刻《新建三官庙重修五道庙碑记》见《阳泉市盂县卷》[9]第518~519页。

方玉珍(石匠)

民国五年(1915)桂月刻《马家沟村补葺庙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04~605页;民国八年(1919)三月刻《任家掌村补修三官庙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13~614页。

王春杨永田许银全(玉工)

民国四年(1915)小阳月刻《重修神殿碑记》见《长治市长治县卷》[12]第250~251页。

牛见奎(石工)

民国五年(1915)十一月刻《补修开化寺碑文》见《晋平市市卷(下)》[8]第815页。

王萝周(石匠)

民国五年(1916)五月刻《修建老君庙碑记》见《阳泉市盂县卷》[9]第520~521页。

王金声(玉工)

民国五年(1916)六月刻《西街西佛阁清理财产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16页;民国六年(1917)九月刻《创修围墙接龙补气序》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19页;民国九年(1920)九月刻《补修关帝圣庙暨禅室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4页;民国十一年(1922)十月刻《补修观音殿关帝殿高禖祠暨创修东南禅室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31页;民国十八年(1929)十二月刻《补修关帝庙暨禅室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58页。

何福喜(石匠)

民国五年(1916)五月刻《铁佛寺重修金妆神像募化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02~603页。

冉树楷(直隶曲阳) 胡书香

民国五年(1916)七月刻《知县李炽题赠龙诚文》见《大同市灵丘县卷》[10]第135~137页。

师麟学(石匠) 黄□

民国五年(1916)九月刻《永垂不朽碑》见《临汾市洪洞县卷(下)》[14]第623页。

李绍文(玉工)

民国五年(1916)冬月刻《买到施业碑记》见《晋城市沁水县卷》[15]第430页。

王守凤(玉工)

民国五年(1916)十二月刻《补修观音庙碑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789-790页;民国七年(1918)六月刻《重修东西二桥碑记(第二石)》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795页;民国十三年(1924)仲冬刻《李兆麟兰花碣》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14页。

王□□(石匠)

民国六年(1917)仲春刻《重修禅院碑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791~792页。

郭贵忠(铁笔)

民国六年(1917)二月刻《重修龙王庙碑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283页。

刘聚全(石匠)

民国六年(1917)桃月刻《罗汉村移财神像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09页。

岳兆财王春喜 (石匠)

民国六年(1917)榴月刻《重修东西堂碑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284页。

李长清(玉工)

民国六年(1917)七月刻《重修大殿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17~818页。

易集之易希文安法来 (铁笔)

民国七年(1918)刻《东河社为恭扶圣母盛会募缘捐资置地碑记》见《阳泉市盂县卷》[9]第524页。

闫孝(玉工)

民国七年(1918)二月刻《重修诸庙戏楼碑志》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285~286页。

原金印(铁笔)

民国七年(1918)十一月刻《雷家庄重建通济桥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11~612页。

王润芝(石工)

民国八年(1919)四月刻《重修北牛马王庙碑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289页。

牛春阳(玉工)

民国八年(1919)七月刻《高禖会成立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1页。

张汝恭(铁笔)

民国九年(1920)孟春刻《杂姓入籍碑志》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799页。

郭佛成(玉工)

民国九年(1920)正月刻《重修菩提山庙碑记》见《长治市沁源县卷》[17]第198页。

方起(石匠)

民国九年(1920)五月刻《石膏山重证白衣序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15页;民国九年(1920)清和月刻《增修石膏山天竺寺正殿仙龛饰佛金身及碑亭开舍身崖径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16~617页。

尤先元(玉工)

民国九年(1920)五月刻《高平县建宁镇补修济渎庙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3页。

刘俊林刘海林马海明赵毓魁(沁州新村玉工)

民国九年(1920)桂月刻《重修中台山庙碑》见《长治市沁源县卷》[17]第199~120页。

王起树(石匠)

民国九年(1920)戊子月刻《南关村重修观音庙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18页。

李三孩(玉工)

民国十年(1921)三月刻《补葺寺庙修理街道挑渠导水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5页;民国十三年(1924)十二月刻《恢复义学碑序》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41页。

李文魁(玉工)

民国十年(1921)四月上旬刻《重修龙王亭增修耳房创修戏台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6页。

李志和(铁笔)

民国十年(1921)五月刻《重修石桥碑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01~803页。

柴金城(石工)

民国十年(1921)十二月刻《创建沁源县旅省同乡会馆碑记》见《长治市沁源县卷》[17]第201~202页;民国二十三年(1934)六月刻《重修茅庵碑记》见《长治市沁源县卷》[17]第216页。

吕芳(石工)

民国十年(1921)季秋月刻《陈家岸村新建重修庙宇碑记》见《大同市灵丘县卷》[10]第144页;民国十二年(1923)七月刻《邓李氏节孝碑》见《大同市灵丘县卷》[10]第147~148页;民国十六年(1927)刻《重修邓峰寺碑记(四)》见《大同市灵丘县卷》[10]第149~150页。

黄志厚(石匠)

民国十年(1921)九月刻《南王中村茹子窊村划界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22页。

李贵连(玉工)

民国十年(1921)十一月刻《学校纪念功德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7页;民国十三年(1924)二月刻《补修祖师庙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38页。

田银发田库发(玉工)

民国十一年(1922)七月刻《白衣阁补修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8页。

罗财科(玉工)

民国十一年(1922)九月刻《补修各庙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29~830页。

曹福生(玉工)

民国十一年(1922)九月刻《重修诸神庙碑记》见《长治市沁源县卷》[17]第203页。

冯家珠白存江魏天存 (石匠)

民国十一年(1922)十二月刻《重修圣母龙王庙碑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291页。

刘保金侯于峰(玉工)

民国十二年(1923)嘉平月刻《重修学校碑记》见《长治市长治县卷》[12]第252~253页。

樊贵昌董化喜(石匠)

民国十二年(1923)刻《移修关帝庙重补各庙宇碑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292页。

张万盛(石匠)

民国十二年(1923)季月刻《云家庄村创修关帝庙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 627页。

许夺锦李三成郭福来米松旺(玉工)

民国十二年(1923)二月刻《补修成汤庙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32页。

李致和(铁笔)

民国十二年(1923)暑月刻《苏君东秩输赀回赎祀田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08~809页。

邓堆金(玉工)

民国十二年(1923)六月刻《玉皇庙补修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33页。

朱聚财李法昆(玉工)

民国十二年(1923)十月刻《重修六名寺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34~835页。

郭福来田毛孩(玉工)

民国十二年(1923)十月刻《重修二庙碑》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36~837页。

郭国治(玉工)

民国十三年(1924)刻《重修财神庙碑记》见《长治市长治县卷》[12]第254页。

葛生金岳聚福(石工)

民国十三年(1924)一月刻《重修龙王庙碑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294页。

房允升

民国十三年(1924)仲春刻《傅山手书摹勒》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31页。

李继和阎昌喜(铁笔)

民国十三年(1924)梅月刻《重修玉皇阁及新建阁后正窑碑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15~816页;民国二十二年(1933)仲冬刻《北烟竹村补修德馨庙暨新辟太平坡碑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32~833页。

郭保孝路三则(玉工)

民国十三年(1924)年小阳月刻《祷雨即应碑记》见《长治市长治县卷》[12]第255~256页。

□文林周章(石工)

民国十三年(1924)四月刻《范家山重修炎帝阁碑记》见《长治市长治县卷》[12]第257页。

牛炳重刘维汉 (玉工)

民国十三年(1924)孟夏刻《重修紫微观碑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296页。

刘庆瑞(武邑石工)

民国十三年(1924)仲夏刻《重修老君庙碑记》见《长治市沁源县卷》[17]第204~205页。

蔚伦□(铁笔)

民国十三年(1924)八月刻《新建东水口普济桥并重修文殊寺西水口碑记》见《阳泉市盂县卷》[9]第531页。

张金楼张全楼(石工)

民国十三年(1924)葭月刻《三教庙改建学校碑记》见《临汾市洪洞县卷(下)》[14]第638页。

王梦庚(铁笔)

民国十四年(1925)四月刻《重修碑记》见《阳泉市盂县卷》[9]第534页。

司秋喜(玉工)

民国十四年(1925)五月刻《补修关帝庙及三官庙并奎星楼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42页;民国十四年(1925)五月刻《补修观音阁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43页。

孙文玉(石工)

民国十四年(1925)七月刻《施树乐善碑》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44页。

郭增辉郭增伟连耀文(沁县高庒沟玉工)

民国十四年(1925)季秋月刻《重修天神庙碑记》见《长治市沁源县卷》[17]第208~209页。

魏玉美(林县石工)

民国十四年(1925)仲冬刻《重修中阁禅院纪念碑》见《临汾市洪洞县卷(下)》[14]第640页。

郭福成(玉工)

民国十四年(1925)嘉平月刻《创建三教圣人、关圣帝君、八祖罗师庙碑记》见《长治市沁源县卷》[17]第210~211页。

赵琳(玉工)

民国十四年(1925)嘉平月刻《建修三教圣人、关圣帝君、八祖罗师庙碑志》见《长治市沁源县卷》[17]第212~213页。

李际和(石工)

民国十五年(1926)四月刻《寿阳县重修鼓楼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19~820页。

郭锡兴(石工)

民国十五年(1926)五月刻《创修东廊房碑志》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297页。

许家沟村乡公所

民国十五年(1926)七月刻《沟村息讼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9]第845页。

贺国富曲丕成 (石匠)

民国十五年(1926)八月刻《重修北天寺玉皇庙碣石记》见《忻州市宁武县卷》[18]第178页。

曹楠名(石匠)

民国十五年(1926)孟冬刻《重修清居禅寺碑记》见《忻州市宁武县卷》[18]第180页。

张明(石匠)

民国十五年(1926)孟冬月刻《清居禅寺诉讼碑》见《忻州市宁武县卷》[18]第181页。

王文□郭舍则(玉工)

民国十五年(1926)十一月刻《西天院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47页。

魏天存(玉工)

民国十五年(1926)己亥月刻《创修五谷神庙碑序》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298页。

张贵(西岢)

民国十六年(1927)二月刻《重修清微观移盖吕祖庙钟鼓楼新建女学校平房大门请宫麻河看台乐楼下处碑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23页。

刘珍(玉工)

民国十六年(1927)荷月刻《土沃相公庙碑》见《晋城市沁水县卷》[15]第449~450页。

王二松(玉工)

民国十六年(1927)八月刻《两社公议让地留葬小引》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49页。

蔚正茂(铁笔)

民国十六年(1927)十一月刻《创修培风阁碑记》见《阳泉市盂县卷》[9]第541页。

王根冬(玉工)

民国十七年(1928)后二月刻《白家坡村补修观音庙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52页。

张继传(玉工)

民国十七年(1928)清和月刻《重修白衣阁碣记》见《晋城市沁水县卷》[15]第452页。

樊述尧武万元 (崞邑铁笔)

民国十七年(1928)孟秋刻《新建鹿泉山山规碑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25~826页。

王开德(铁笔)

民国十七年(1928)七月刻《苌池南村韩姓追认纠首并为全村讼办山产始末记》见《阳泉市盂县卷》[9]第543~544页。

张书绅(玉工)

民国十七年(1928)七月刻《佛祖庙创修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53~854页。

常景晟刘文魁(玉工)

民国十七年(1928)七月刻《来凤山重修昊天玉帝行宫碑记》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55~856页。

孙根国(铁笔)

民国十七年(1928)八月刻《文子庙补修碑记》见《阳泉市盂县卷》[9]第545页;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刻《增修流霞阁诸神祠碑记》见《阳泉市盂县卷》[9]第551页。

宋成祥(林邑东官庄)

民国十七年(1928)孟冬月刻《重修观音堂碑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299页。

费柴旺

民国十七年(1928)十月刻《河南村下南渠表扬功德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49页。

杜骏烈(龙门铁笔)

民国十八年(1929)季春刻《原头村重修庙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50页。

智如隽(石匠)

民国十八年(1929)八月刻《重修八龙庙龙神庙碑记》见《忻州市宁武县卷》[18]第183页。

杨福金(玉工)

民国十八年(1929)八月刻《司昌龄小传碑》见《晋平市高平市卷(下)》[8]第857页。

陈德兴(石工)

民国十八年(1929)九月刻《景家沟桥梁修理改判记》见《晋城市沁水县卷》[15]第453页。

张占武(铁笔)

民国十九年(1930)季夏刻《重修圣寿寺关帝庙碑志》见《忻州市宁武县卷》[18]第184页。

原熙昌(石工)

民国十九年(1930)桂月刻《赵帝箴先生德教碑》见《临汾市洪洞县卷(下)》[14]第653~654页。

魏天存曲全仁曲全生 (玉工)

民国二十年(1931)四月刻《创修后家底下水井碑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00页。

宁德庆

民国二十一年(1932)刻《静升村建修商会工程石碣》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55页。

李继和

民国二十一年(1932)刻《石姓门户地始末碑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27页;民国三十年(1941)十月刻《赵氏宗祠碑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38页

师生福(石工)

民国二十一年(1932)九月刻《铁案千秋碑》见《临汾市洪洞县卷(下)》[14]第656~658页。

樊述□张孔业(石匠)

民国二十二年(1933)仲吕月刻《新建晶月亭碑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28~830页。

田云王(玉工)

民国二十二年(1933)暑月刻《兴峪村护堤禁取土碑记》见《晋城市沁水县卷》[15]第457页。

白鸿銮(铁笔)

民国二十二年(1933)瓜月刻《创修义仓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31页。

胡炳财(稷邑)

民国二十二年(1933)九月刻《重修春秋楼记》见《临汾市洪洞县卷(下)》[14]第659页。

禹灼善禹玉林禹映雪 (玉工)

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月刻《府君庙新建铁旗杆寿圣寺重修大石堰碑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01页。

王鉴(石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一月刻《赵城县北益昌村同霍县北泉里村水利规则碑文》见《临汾市洪洞县卷(下)》[14]第661~662页。

郭永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二月刻《重修戏台碑记》见《长治市沁源县卷》[17]第214页。

韩文升(石工)

民国二十三年(1934)九月十五刻《重修水渠建筑双龙桥碑记》见《长治市长治县卷》[12]第258页。

赵富定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三月刻《“龙洞”题刻》见《阳泉市盂县卷》[9]第548页。

郭兆祯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中秋月刻《东河村新建初级小学校碑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34~835页。

郭启材(玉工)

民国二十四年(1935)己丑月上浣刻《刻合同碑记》见《晋城市沁水县卷》[15]第458页。

李发周(玉工)

民国二十四年(1935)季春刻《补修庙宇学校碑记》见《晋城市沁水县卷》[15]第459页。

刘广兴(玉工)

民国二十四年(1935)清和月刻《中寨邨凿井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04页。

赵作楹(石匠)

民国二十四年(1935)仲冬刻《东许村新建菩萨楼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59页。

纪文卿(石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刻《清赐进士出身诰授奉政大夫晋赠资政大夫皇考寿林贾府君墓表》见《晋城市沁水县卷》[15]第467~469页。

黄财发王印锁(石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元月刻《修葺文昌宫暨吕祖祠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63~664页。

田读仪(玉工)

民国二十六年(1937)二月刻《永安村开辟方山植树造林公地碑记》见《晋城市沁水县卷》[15]第470~471页。

高安则(玉工)

民国二十六年(1937)杏月刻《水泉庄创建龙王庙碑记》见《长治市长治县卷》[12]第259页。

王聚福李文全(石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四月刻《河南村上南渠四五甲建筑光堰沟石桥碑记》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65页。

史文清(铁笔)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六月刻《昭古韵》见《阳泉市盂县卷》[9]第550页。

韩嘉德(铁笔)

民国二十六年(1937)仲秋刻《武全信碑记》见《阳泉市盂县卷》[9]第552页。

王金黑(玉工)

民国二十六年(1937)仲秋刻《庙中公产碑记》见《晋城市沁水县卷》[15]第473页。

王得山(玉工)

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一月刻《重修上下庙戏楼戏台墙碑》见《晋城市沁水县卷》[15]第472页。

赵福元(铁笔)

民国二十七年(1938)七月刻《碧屏山玉皇庙新建乐楼碑记》见《阳泉市盂县卷》[9]第553页。

王双旺

民国三十年(1941)正月刻《重修寥天洞古迹记》见《临汾市洪洞县卷(下)》[14]第666页。

董保林

民国三十一年(1942)刻《“满江红”碑》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08~309页。

张世伦(山东淄川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正月刻《成立公所并兴修烟房碑文》见《临汾市洪洞县卷(下)》[14]第668页。

王生荣

民国三十二年(1943)十月刻《了心亭纪念歌》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39~841页。

乔美玉(玉工)

民国三十四年(1945)十一月刻《烈士刘云旺巨贵如同志生平略历》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21~322页;民国三十四年(1945)十一月刻《创建烈士祠碑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25~326页;民国三十五年(1946)三月刻《李俊明同志略历》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32页;民国三十五年(1946)刻《李一清题字》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45页。

张麟祥(马堡村玉工)

民国三十四年(1945)七月刻《赵副团长玉珍同志纪念碑》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16~317页。

籍希元(玉工)

民国三十四年(1945)十一月刻《烈士马佩珍同志纪念碑》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23~324页。

甄雪臣(石工)

民国三十五年(1946)刻《刘庄村“三一惨案”纪念碑》见《大同市灵丘县卷》[10]第155~158页。

张麟翔

民国三十五年(1946)刻《建烈士塔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34页。

赵米贵郭福有牛得秀(石匠)

民国三十五年(1946)正月刻《马厩村革命烈士赵同庆同志纪念碑》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27~328页。

杨成则侯文修(玉工)

民国三十五年(1946)二月刻《抗日村干武佩温烈士碑》见《长治市长治县卷》[12]第261页。

郭凤堂郭生和(铁笔)

民国三十五年(1946)三月刻《烈士碑记》见《晋中市寿阳县卷》[11]第844~845页。

刘文俊(石工)

民国三十五年(1946)三月刻《纪念烈士碑文》见《长治市沁源县卷》[17]第227页。

许金水许成孩 (石工)

民国三十五年(1946)八月刻《革命烈士纪念碑》见《长治市沁源县卷》[17]第228~230页。

路家庄石工

民国三十五年(1946)八月刻《乔维晋乔小元二烈士纪念碑》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36页。

杨俊卿

民国三十六年(1947)五月二十日刻《革命烈士纪念碑》见《长治市沁源县卷》[17]第234页。

郭长金韩柱鸿(石匠)

民国三十六年(1947)六月刻《烈士碑记(二)》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51~352页。

黄天根(石匠)

民国三十六年(1947)六月刻《张兴同志革命史略》见《晋中市灵石县卷》[13]第667~668页。

杨文河杨润林 (石工)

民国三十六年(1947)十月刻《光荣烈士碑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55页。

李有存刘雨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一月刻《纪念人民功臣碑》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56页。

王锁何振工何魁 (顿井村石匠)

民国三十八年(1949)二月刻《田源海同志纪念碑》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58~359页。

杨文河杨存林杨润林 (石工)

民国三十八年(1949)三月刻《石暴编村抗战殉难烈士纪念碑》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57页。

白存江(石工)

民国三十八年(1949)四月刻《解放战争烈士碑记》见《晋中市左权县卷》[16]第360页。

石刻刻工是社会底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石刻上留有姓名,一方面是受刻碑格式的影响,在碑文上往往留有碑文的撰书者和雕刻者的姓名,另一方面他们在石刻上留有姓名,可以宣传他们的刻碑技术,也是其谋生之道。

从以上刻工的籍贯来看,大部分刻工的籍贯都是山西的,当然也有个别外地的石刻刻工,这些外地的石刻刻工属于跨区域工作,这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人口流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某些石刻刻工没有在石刻上留有其具体的姓名,但是在石刻上署名为所在单位或刻工所在籍贯的,如民国十五年(1926)七月十七日,许家沟村乡公所刻《沟村息讼碑记》;民国三十五年(1946)八月二十日,路家庄石工刻《乔维晋乔小元二烈士纪念碑》等,这体现了他们注重团队意识,对于研究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的变化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从刻工所刻石刻的时间来看,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石刻留有石刻刻工姓名的石刻相对较少,这对于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石刻文化的变化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总之,民国时期山西石刻刻工的整理对于研究山西地方史,乃至民国史研究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毅公.石刻考工录[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2]程章灿.石刻刻工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刘汉忠.《石刻考工录》续补[J].文献,1991,(3).

[4]官桂铨.《石刻考工录》补正[J].文献,1990,(1).

[5]官桂铨.《石刻考工录》再补[J].文献,1990,(2).

[6]程章灿.两种碑刻集中的刻工资料——《石刻考工录》三补[A].古典文献研究(第五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7]高青山.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侯马市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

[8]常书铭.三晋石刻大全·晋平市高平市卷(下)[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

[9]李晶明.三晋石刻大全·阳泉市盂县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0.

[10]高凤山.三晋石刻大全·大同市灵丘县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0.

[11]史景怡.三晋石刻大全·晋中市寿阳县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0.

[12]贾圪堆.三晋石刻大全·长治市长治县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2.

[13]杨洪.三晋石刻大全·晋中市灵石县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0.

[14]汪学文.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洪洞县卷(下)[M].太原:三晋出版社,2009.

[15]车国梁.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沁水县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2.

[16]王兵.三晋石刻大全·晋中市左权县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0.

[17]杜天云.三晋石刻大全·长治市沁源县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

[18]任宁虎,郭宝厚.三晋石刻大全·忻州市宁武县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杨全顺]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hanxi Stone Inscription Carved the Album

LI Zhen-guang

(Clas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China )

Abstract:The study of stone inscription is a hotspot in the research of the stone carving, as for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stone inscrip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period of inscription information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himmering Mr Cheng Zhangcan"the stone inscription study," but the book miss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f shanxi stone inscription is more, the SanJin stone carvings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e wanted to fill in Shanxi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tone inscription provides important material.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the SanJin stone carving of the stone inscription of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pay wanted to fill.

Key words:the republic of China;Stone carving; Inscription; Wanted to fill

猜你喜欢

民国
民国八卦 小报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花样年华 民国之恋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以稀为贵 这些民国钱币能换豪车!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七种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