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基层治理中的协商民主联动机制

2015-01-30重庆行政学院课题组

中国机构编制 2015年12期
关键词:议事规则协商民生

● 重庆行政学院课题组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也是一种有巨大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基层治理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问题,完善基层治理中的协商民主联动机制,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协商治理、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破解民生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从丰富协商内容入手,完善多元互动协商治理平台

完善多元主体互动协商治理平台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基层协商民主强调的是通过平等对话、理性讨论来解决多元主体利益分歧与矛盾,从而实现公共利益。要解决好多元主体利益矛盾就必须完善多元互动协商治理平台,通过理性讨论、平等协商、达成共识来协调个人利益,实现公共利益。同时,基层协商民主所协商的内容与参加者的利益关系越直接,他们参与就会越积极。从现存的问题来看,既有的基层协商治理平台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协商的需要,适应新形势的多元互动协商治理平台较为缺乏。比如“一事一议”的社区协商,能够解决社区内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但不能有效解决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教育、医疗、农村留守儿童等民生难题。为此,一是强化已有的基层协商治理平台。进一步从事关城乡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方面入手,强化城乡社区“一事一议”、“五议五公开”等基层多元主体协商治理平台建设。二是积极探索基层协商治理的新平台。注重从改革发展中当地居民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入手,积极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政府及管理部门、基层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自治组织,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外来务工人员等广泛参与的协商治理平台,力争全面把握民生难题;建立健全民情恳谈会、第三方评估、网络咨询、居民论坛、妇女之家等协商民主平台,切实开展丰富多样的协商活动,精准把握民生难题;积极培育和规范各种社会协商组织,逐步探索社会协商对话平台,更好地汇集民智,从而切实把握民生问题,使各项行政决策更顺乎民意、合乎实际。三是实现互联网与群众广泛参与的多元主体互动协商治理渠道和组织载体的有机融合。建立社区网络论坛等各种互联网协商平台,拆掉时间和制度等隐性“隔离墙”,让外出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也能参与到基层协商治理中来,从而全面了解民众的困难疾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从创新协商形式入手,完善平等对话议事规则体系

完善平等对话的议事规则体系,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人们有序政治参与需要一定的话语权,离不开话语的支撑。基层协商民主在发展的过程中显然需要注重平等对话议事规则体系的完善,开展社区论坛、社区对话、百姓管家等多样化的协商形式,充分调动多方主体来参与平等协商、理性讨论的议事规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而使广大群众有资格、有能力参与基层协商治理活动,为解决多元利益问题和矛盾冲突提供一种有效途径。但现存的问题是,基层协商议事随意现象比较普遍,协商议事规则缺乏平等对话的合理性,多元多层协商议事规则不完善。为此,一是进一步完善基层协商议事规则。充分利用已有制度优势,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合理设计流程,将“沉淀的”制度规范用好,使协商民主在实践中更好运转起来。积极总结基层协商实践中的有效形式,适时上升为可操作的制度方式,并加以推广。二是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基层协商体系。积极构建基层协商制度体系,包括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程序、协商效力、监督问责等制度化方式,尤其是要对参加协商人员的条件、产生方式、结构比例加以规定,对协商的启动、时间、议程安排、会议机制、结果运用形成相对刚性规范。三是创新多元多层协商议事规则。在明确多元协商主体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创新多元多层协商议事规则程序及操作方式,以多元多层协商协调联动的制度化方式改善民生。同时,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筛选合格、有协商能力的协商代表;探索运用可视化技术,实现多元多层协商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确保多元多层协商民主真实有效。四是努力探索将基层党建创新、群众路线与基层协商三者有机融合的制度化方式。基层党建创新、群众路线、基层协商三者显然具有内在的契合性。通过努力探索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从而把党的领导作用变成组织引导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过程,变成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改善民生的治理过程。

三、从增强协同功效入手,完善协商民主多层联动机制

完善协商民主多层联动机制,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保障。基层协商民主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从增强协同功效入手,完善基层协商民主的多层联动机制。但现存的问题是,多层协商的信息沟通不畅通,基层协商与多层互动协同欠缺,多层协商的统领组织协调较弱。为此,一是完善多层协商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和健全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接待日制度、多层协商信息公开制度、多层协商回应制度和“网络公示”制度等协商信息沟通机制,并针对民生难题构建多主体、多维度、多渠道的沟通网络,促进和确保广泛多层协商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有效。二是创新基层协商与多层互动协同机制。建立和健全基层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等多元协商主体的互动协同机制;完善各级党政、人大、政协以及农业、民政、群团等职能部门共同组织参与协商机制,有效整合条块资源,从而多层联动破解民生难题。三是健全统领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和改善党对协商民主建设的领导,注重对基层协商的发展和制度安排进行系统设计,并纳入地方的规划;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基层协商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充分发挥统战系统和人民政协的协商引领作用、组织协调作用,强化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组织作用;建立和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方分工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组织参与协商的分工协作职能,避免多头协商、重复协商;建立城乡社区协商与多层协调联动的绩效考评机制,从而形成合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课题组成员:谭兴中、文茂伟、李祥营、谢菊、伏虎)

猜你喜欢

议事规则协商民生
欧盟议事规则将迎大改?一致同意或改为少数服从多数
从理念到规范推进地方人大议事规则的完善
我国人大议事规则研究: 回顾、反思与展望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新时代下应不断完善人大议事规则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