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2015-01-30李志昌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利益效应改革

李志昌

(中共楚雄州委党校 云南 楚雄 675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三个“永无止境”可概括为“改革永恒论”,明确回答了“要不要继续推进改革”的问题。作为一种重大的社会活动,改革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永恒过程。改革的根本意义在于解决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克服阻碍社会进步的各种因素,形成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社会问题总是具体的,在不同历史阶段,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一定阶段的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又需要进行新的改革。过去的改革解决过去的问题,现在的改革解决现在的问题,当然以后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同样要进行改革。当前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过去相比是不同的,这些问题的表现就是“攻坚期”、“深水区”、“硬骨头”、“险滩”、“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些问题的特征就是“躲不开、绕不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所产生的,就是说,面对新的问题,不改革没有出路,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是唯一出路、是必由之路。

一、深刻认识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角度,论述了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从“伟大觉醒”到“伟大创造”,从“活力之源”、“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到“关键一招”,深刻地告诉我们,从过去看,我们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从现实看,要发展进步,也必须改革;从未来看,实现宏伟目标,同样要改革。

我国改革历程已经过30 多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要不要继续推进改革,社会上存在不同看法和各种心理,“改革终结论”、“改革疲惫症”、“改革乏力论”等都有所表现。人们都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们处在一个问题时代”。从改革的角度看,我们面临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怎样对待长期没有解决的“老问题”。有人认为,改革经过30 多年,问题基本都解决了,现在没有什么要改的了,改革的意义不是那么重要了。过去的改革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要看到以往在政策措施层面上的改革较多,而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怎样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有人认为,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是改革造成的,不改革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对改革持怀疑否定态度。发展中会出现新问题,改革中也会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新形势必然产生新问题,老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问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改革中一些决策不当、措施不妥也会引起新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改革中的问题也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不能因为发展中出现问题、改革中出现问题,就不发展、不改革了。不改革只会导致问题积累、矛盾激化,严重阻碍社会发展进步。

第三,怎样对待躲不开、绕不过的“重大问题”。有人看到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难以解决,产生畏难心理,缺乏改革信心,不敢改革,企图躲过去、绕过去。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的时候总是从容易改的问题着手,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暂时放一放,但是容易改的都改了,最后总是要解决那些回避不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 亿多人口的国家要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 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里说的“攻坚期”、“深水区”、“硬骨头”、“险滩”、“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就是那些躲不开、绕不过的重大问题。

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宏观角度,对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从方法论角度提出了若干基本要求。

(一)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在改革问题上,要把“政治勇气”和“改革智慧”统一起来,就是要解决好“敢不敢改”和“怎样改的问题”。越是困难的事情,越需要勇气和智慧的高度统一,才能把事情做好,没有勇气就不敢去做,有勇气而没有智慧只会把事情弄糟。面对“深水区”、“硬骨头”、“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些改革难题,矛盾复杂、风险不小,首先需要的是改革勇气,要敢于改革。没有改革勇气,不敢改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敢于改革,但不能仅凭勇气推进改革,不能盲目草率、简单从事,要以理性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这就是改革的智慧。把“政治勇气”和“改革智慧”统一起来,才能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二)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这三点要求是在总结以往改革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以往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上做得不够。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就是要以系统工程的思路推进改革。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是相互孤立、互相无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协调处理好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才能避免相互制约、互相掣肘的情况发生。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核心就是要进行系统设计。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就是要从整体效应、整体利益出发,全方位推进改革,而不能停留在局部改革上。局部改革可能产生局部效应、形成局部利益,但不可能产生整体效应、形成整体利益,而且局部效应、具体利益之间还会发生矛盾冲突、相互抵消。局部改革可能导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从局部看所产生的效应、利益是好的,但从全局看并不是好的,而是对整体效应、整体利益的损害。注重改革的协同性,就是要协调好各方面改革的关系,同步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使各方面的改革互为保障、相互支持。要注意“同步推进改革”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辨证统一,也不能不分轻重、绝对同步,但也不能有些方面太超前、有些方面太滞后。改革的合力、改革的整体效应,只有在协同推进中才能产生。如果有些改革超前,有些改革滞后,改革力量就会分散,难以产生改革的整体效应。改革的协同性,就是要实现各方面改革同时“发力”,产生较好的整体效应。改革的系统性强调的是“相关性”,整体性强调的是“整体效应”,“协同性”强调的是“同时发力”,三者统一,才能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三)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坚定信心”就是要有改革的意志和改革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当人们谈到“信心”的时候,有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所面对的事情有相当的难度,简单容易的事情是不用强调信心的;二是自身有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有能力就有信心,没能力就没信心。改革的信心取决于怎样看待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改革面临的问题很多、困难很大,但要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有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经过努力,问题可以解决,困难可以克服,这就是改革的信心。如果认为问题无法解决、困难无法克服,过分悲观或者缺乏改革的能力,就没有改革的信心。“凝聚共识”就是要协调好利益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改革的实质是利益调整,当前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对改革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对怎样改革有不同的主张,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在尊重合理利益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利益共同点,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没有利益共同点,难以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是改革中潜在的最大风险。“统筹谋划”就是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做出改革决策、制定改革措施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处理好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关系,使各方面的改革决策、改革措施协调配套。“协同推进”就是协调同步推进改革。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有观点认为改革总是有轻有重、有先有后,不可能同步推进。从全社会角度看,所有改革齐头并进、同时推进是不可能的,要突出重点、逐步推进。但从某个领域的改革来看,各方面的改革应该协调同步推进。一个领域中的改革涉及多个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某些方面进行改革,其他方面不进行改革,就会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难以产生改革的综合效应。总结以往的改革,一个重要教训就是一些改革单独实施,其他相关改革严重滞后,导致各方面改革不协调,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反而造成一些负效应。单项改革可以取得一定的局部效应,但难以产生整体效应,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局部效应也会被其他方面的阻碍因素所抵消。“同步”是“协调”的基础,不同步难以协调;协调才能产生合力,取得整体效应。各项改革只有在同步推进中才能协调,也只有在协调中才能顺利同步推进,使各方面的改革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各方面的改革合力,产生改革的整体效应。

(四)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改革方法论中,“改革方向”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改革方向错了,一切具体的改革措施都是无意义的,甚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就像一个驾驶开车的人,如果方向错了,车开得越快,偏离目标越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种现象,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往往被抽象化、空洞化,结果导致在实际中难以解决。在改革方向问题上也是这样,大家都讲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但实际上对正确改革方向的内涵并不清楚,一些具体的改革做法偏离了正确的改革方向,造成不良后果。正确改革方向的内涵是丰富的,但最重要的有这样几点,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改革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人民推进改革,等等。在改革方向问题上,要明确正确改革方向的内涵,认识上要清楚,保持清醒的头脑,立场上要坚定,不能动摇,更不能偏离。“正确的改革方向”和两个“敢于”、两个“勇于”之间是相互保证、相互支撑的关系。一方面,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是改革胆量、改革勇气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啃下硬骨头、涉过险滩,才能冲破障碍、突破藩篱。另一方面,只有啃下硬骨头、涉过险滩,冲破障碍、突破藩篱,才能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才能顺利推进改革。

(五)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人民首创精神”包含人民的利益追求、人民的丰富智慧和人民的实践经验三个基本方面。人民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发挥自身智慧,创造出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改革思路、改革决策的根本认识源泉。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顺应人民的利益愿望,发挥人民的智慧,在总结、提升人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其具体表现就是人民在实践中进行摸索、探索的过程,人民的首创精神就体现在这个过程中。这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之间的辩证关系。

(六)尊重实践、尊重创造

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改革的实质是创新,改革的过程就是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过程。不创新,改革就是一句空话。创新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脱离实践的所谓创新是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实践发展的动力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实践发展,不创新就会导致停滞和僵化。创新不是容易的事情,要突破各种障碍、克服各种阻力,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是推动创新、促进实践发展的精神动力,胆小怕事、畏首畏尾是不可能推动创新、促进实践发展的。

猜你喜欢

利益效应改革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利益与西瓜
改革创新(二)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