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灾调查询问证人场所选择研究

2015-01-30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住所证人场所

邓 亮

(武警学院 消防工程系,河北 廊坊 065000)

火灾调查询问证人场所选择研究

邓 亮

(武警学院 消防工程系,河北 廊坊 065000)

询问证人是火灾调查人员与证人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特定场所的交流是证人询问突出的特点。通过在证人住所、执法车辆、询问室等场所展开询问,巧妙地在这些询问场所间进行调整与转换,能够成为获取询问突破的有力武器。

火灾调查;询问证人;场所

询问证人是火灾调查人员对了解火灾事故情况的人进行调查诘问的一种调查方法,是获取火灾信息和线索的主要途径之一。询问证人不仅每案必用,而且贯穿火灾调查始终。实际工作中询问证人效果不尽人意,不仅与询问技巧使用不当,询问态度不妥有关,也与调查人员询问场所选择随意、贪图舒适便利有关。事实上,在询问开始前,证人首先感受到的是询问场所给个体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作为本能,证人也会在询问中做出相应反应[1],因此,选择恰当的询问场所对询问证人工作是重要的。当然,不同场所对证人的冲击与影响是不同的,导致差异的原因主要与证人对询问场所的控制力强弱有关[2]。例如,在询问中,证人对场所布局十分熟悉,甚至能够自由控制和使用室内陈设物品,说明在此场所环境中,证人对场所的控制力强,证人在询问中安全感、自我认同、防御力就强,反之亦然[3]。因此,根据证人对询问场所控制力的强弱,可以将询问场所划分为三种状态,即可控领域、中性领域和被控领域,下面结合询问实际逐一论述。

一、可控领域内的询问场所及选择

在询问场所中,如果证人较调查人员更熟悉询问环境,甚至能够自由控制和使用室内陈设物品,这些场所就属于可控领域内的询问场所,其代表就是证人生活起居的住所和工作、学习的场所。

(一)证人生活起居的住所

证人生活起居的住所是证人高度个性化和专有性的场所,证人不仅对其环境十分熟悉,而且天然具有优良的控制力。在生活起居的住所,证人身心放松、压力较小、警惕性低[4]。因此,一般认为,在证人生活起居的住所进行询问,有助于调查人员与证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有利于询问工作。但从笔者经历的住所询问分析,住所负面影响较多,适用范围有限,需要慎重选择,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证人较强的场所控制力,容易让其掌握主动权,造成询问工作被动。在证人住所内,从行进路线、座位选择、饮水如厕,以及询问干扰控制等方面,调查人员都容易受到对方的制约和限制。如果证人具有特殊的身份背景,或者调查人员适应环境场所、情绪控制的能力弱,就容易丧失询问主动权。因此,应避免在社会地位高的证人住所进行询问,经验不够丰富的年轻询问人员也不宜选择在证人住所进行询问。二是住所的私密性与询问的强制性之间的矛盾,容易导致证人对询问的抗拒。相比较其他场所,住所是最重要的个人领域,通常受到拥有者完全而明确的控制,不希望受到外界过多的干涉和打扰,因此,在未获得证人积极许可的情况下,调查人员进入其住所进行询问,通常面临证人潜在的对抗,难以获得较好的询问成效。如果调查人员随意将询问地点设在卧室或未经允许进出卧室等私密场所,更会引起对方的不适和反感,最终导致询问失败。当然,上述情况不是绝对的,对于儿童与老人[5],考虑到其不是住所的直接控制人,加之相对熟悉的环境可以缓解其陈述压力,反而适合在其住所进行询问。

(二)证人工作、学习的场所

虽然都属可控领域内的询问场所,但证人工作、学习的场所与住所对其心理的影响还是有差异的。比较而言,证人对工作、学习场所的控制和熟悉程度比在住所弱,这有利于调查人员排除询问中的干扰,掌握询问主动。在功能属性上,不同于住所是休息放松的场所,工作、学习的场所与询问工作在事件属性上是相近的,从情感上有利于证人接受。同时,工作、学习的场所通常比较庄重、严肃,可以使证人容易感受到询问的严肃性,有利于证人将注意力集中到询问上来,因此,在证人工作、学习的场所进行询问可以获得较好的询问效果,证言也更具可靠性。然而,在证人工作、学习的场所询问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工作、学习的场所通常人员活动密集,开放度较高,证人在此接受询问容易产生被“曝光”的感觉,易刺激证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进而可能抗拒询问,因此,在工作、学习的场所询问做好保密是关键。为了取得询问成功,除了要获得场所管理者的支持,调查人员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场所相对隐秘的通道和场所,利用这些地方为相关人员活动和询问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还需要注意的是,与城市相比,在我国农村地区,生活与生产区域界限模糊,人员彼此相互熟悉,场所区域开放程度高,从工作实践来看,无论是住所还是工作、学习的场所都不适合开展询问工作,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中性领域内的询问场所及选择

不同于火灾违法嫌疑人,火灾调查中证人的心态比较稳定,与火灾利害冲突较小,营造平等和谐的询问关系,有利于建立调查人员与证人的信任关系。在中性领域,调查人员和证人在场所的控制力上差距不大,地位是比较平等的,即便调查人员略微有一些优势,对整体询问态势影响也不大,因此,选择中性领域的询问场所作为首次询问场所最为有利,这是因为:一是在中性领域内的询问场所进行首次询问,可以根据询问态势,决定是否向可控领域或被控领域发展,有利于调查人员掌握询问主动;二是在相对平等和谐的环境中,证人与调查人员心理落差较小,有利于双方在较短时间内调整询问心态,寻找谈话切入点;三是场所选择余地大,灵活多样。在实际询问中,中性领域询问场所主要包括就近的宾馆、茶馆、咖啡厅与调查人员的执法车辆。

(一)就近的宾馆、茶馆、咖啡厅

就近是指靠近证人住所、工作、学习的场所,或者靠近火灾现场。这体现了询问的便利原则。而宾馆、茶馆、咖啡厅通常具有良好的私密性,环境也比较安静,设施优越,既满足了证人安全的需求,也降低了证人的心理优越感[6]。调查人员也有相对充足的手段和措施排除外界的干扰,对证人施加影响。优越的设施条件便于询问工作持续较长的时间,避免了询问可能出现时间短促的情况。当然,上述三个场所也是有差别的,宾馆以休息为其主要功能,而茶馆、咖啡厅以信息交流为目的,从场所功能上分析,茶馆、咖啡厅与询问目标相近,因此,选择在茶馆、咖啡厅询问较宾馆更为适宜。

(二)调查人员的执法车辆

这里将调查人员的执法车辆纳入中性领域内的询问场所,是因为调查人员对执法车辆的实际控制力并不强烈,加之内部座椅、陈设相对固定,可调整度小,调查人员的心理优势不明显,可利用资源也不丰富,因此,将调查人员的执法车辆纳入中性领域询问场所。当然,执法车辆较宾馆、茶馆、咖啡厅等场所,证人的控制力还是比较虚弱的,压力感较大。如果执法车辆外壳涂标有明显的执法标志,则不能将该车辆纳入到中性领域之内。

在执法车辆中询问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在选择执法车辆为询问地点时,应考虑证人对安全性的需求问题,选择贴有玻璃膜,从外部难以观察内部情况的车辆,在询问时也不要随意打开车窗,以免证人感到不安;二是如果车辆停放地方环境嘈杂,或者有不适合询问的其他情形,调查人员可以将车辆行驶至证人熟悉、安静的场所,这样既可以保护被询问人员隐私,又不会使其感到过分紧张或恐惧影响询问工作;三是在车辆内进行询问时,由于空间狭小,长时间在狭小拥挤的环境中询问,会对证人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执法车辆内询问时间不宜过长。

三、被控领域内的询问场所及选择

与其他领域相比,在被控领域内的场所进行询问,最显著的特征是证人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完成询问工作,而这种规则潜在地包含了某种强制性。强制力的存在既可以对证人产生一定的压力,迫其配合调查询问工作,也可能使证人产生抵触心理,抗拒询问,特别是证人不认可被带入的理由时,对询问的负面影响较大,因此,选择此类场所询问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留有余地。被控领域的典型场所就是询问室和调查人员的办公场所。

(一)询问室

询问室的本质属性在于传达询问的严肃性和调查人员对询问的完全控制,询问室的内部设计也暗示了这种信息[7],这对于不熟悉询问室环境,没有思想准备的证人会产生较大压力和被制服感,因此,在没有掌握证人作证心理之前,不宜选择此类场所进行首次询问。但在中性领域或可控领域场所询问中,出现了证人消极配合,言行过于随意的情况,说明宽松的询问环境已经对询问产生了不利影响,如果调查人员不能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这种态势,就会使询问滑向失控。此时,适时转换询问场所,由中性领域逐步向被控领域转移,不失为一种巧妙的询问策略,让证人在场所转移中感受询问的严肃性,进而扭转询问态势。

(二)调查人员办公场所

调查人员办公场所是证人进入询问室前最后一处可以缓冲双方矛盾的询问场所。虽然证人在调查人员办公场所接受询问依然会感到压力,但比较询问室,这里有许多可供双方回旋的空间和余地[8]。调查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该环境,既展现调查工作的部分成果,瓦解证人的侥幸心理,又可以通过相对轻松的交谈方式,消除证人的思想顾虑,还可以通过暗示沟通失败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打消证人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因此,调查人员办公场所也是可供选择的有利场所。

总之,不同场所对证人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调查人员应充分了解这些场所的优势和不足,根据调查实际选择恰当的场所展开询问。同时,询问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也要求调查人员在充分掌握证人心理变化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转换询问场所和环境,通过场所转换突破证人心理防线,为获取询问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1] 赵慧宁.建筑环境设计中人体活动与心理情感因素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1):107-109.

[2] 胡正凡,林玉莲.环境心理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和行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跃兵.询问证人中的不当方法及其防治[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4):75-78.

[5] 刘志宏,刘林.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45-150.

[6] 张菁.电梯轿厢空间心理环境设计探讨[J].华中建筑, 2008,26(3):50-53.

[7] 徐启明,陈欣.论侦查讯问中的环境因素[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2):96-102.

[8] 蔡国芹.侦查询问证人的基本策略[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3):80-86.

(责任编辑 李 蕾)

Study on Inquiring Witness Place in Fire Investigation

DENG Liang

(DepartmentofFireEngineering,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Inquiring witness is a mode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which fire investigators face witness in special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a special place is striking features to inquiries. When the place is choose, adjusted or converted, such as residence of the witness, law enforcement vehicles and inquiry room, etc, it can be a powerful weapon to break through the psychological defense of witnesses.

fire investigation; inquiring witness; place

2015-07-16

邓亮(1977— ),男,陕西临潼人,副教授。

X928.7

A

1008-2077(2015)10-0085-03

●火灾调查

猜你喜欢

住所证人场所
Love in shoes 鞋中有爱
住所与居所的区别是什么?
“目击证人”长颈鹿(下)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目击证人
远离不良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住所
聋子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