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部队作战单元实战化练兵探讨

2015-01-30王宗盛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练兵器材救援

王宗盛

(威海市消防支队,山东 威海 264200)

消防部队作战单元实战化练兵探讨

王宗盛

(威海市消防支队,山东 威海 264200)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类灾害事故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消防部队的职责和任务范围在不断扩大,所面临的救灾、救援形势也愈加严峻,如何开展好实战化训练改革,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高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成为广大消防官兵面临的巨大挑战。通过归纳现阶段消防部队实战化训练中的短板问题,结合新形势下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训练中出现的四种不适应现象,深入探讨了如何实现实战化练兵。

实战化练兵;短板;消防;构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党的强军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坚持用打仗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不断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1]。新形势下,消防部队职能范围的横向拓展,灭火救援内容的纵向加深,“高精尖”消防器材装备的大量投入,以及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迅速发展,都成为消防部队实战化练兵的新而高的要求。

一、实战化练兵的意义

消防部队实战化练兵要求消防官兵们像训练一样作战,像作战一样训练,具体指的是以灭火救援实战需求为基础,在模拟实战的情景下开展针对性、适应性训练。把普通训练场变成最贴近实战的模拟场,贴近实战又超越实战,实现训练效益的最大化。实战化训练,是提高消防部队实战作业能力的重要目标和要求,是对日常训练经验、规律的总结,是对操场训练的延伸和发展。

二、当前消防部队实战化练兵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的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任务加剧,给消防部队的实战化训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要有四个不适应。

(一)实战化练兵的思想认识不适应

目前,各地消防部队通过不断强化和提高各级指战员的作战素质和能力,加大消防器材装备投资力度,大力创新部队训练模式,练兵氛围日益浓厚,灭火救援作战能力得到显著增强[2]。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效果,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行的训练效果与实战化练兵要达到的效果相比,我们的训练工作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六重六轻”、“六多六少”两大方面。

“六重六轻”主要表现在重考基层,轻考机关;重训士兵,轻训警官;重训体能,轻训技能;重练单兵,轻练合成;重研理论,轻研实践;重视操作,轻视研究。“六多六少”主要表现在演得多,练得少;文件多,落实少;考得多,评得少;成绩多,问题少;数字多,实践少;教条多,创新少。以上“六重六轻”、“六多六少”的落后练兵观念,使得实战化练兵始终流于形式,始终在低层次上循环。

(二)实战化练兵的人员素质不适应

1.兵役制限制多

两年制的兵役制度,造成人员更新速度快。就两年制的义务兵而言,他们面临着新兵连集训、驾驶员培训、通信员培训、卫生员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各类集训,还有部分新兵入伍的目的就是考军校,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业务锻炼之中,真正投入到执勤训练和灭火救援的时间不足一年。时间短,对器材装备、合成操法熟悉训练少,缺少实战经验,战斗力薄弱,较难形成常态化的实战化练兵机制。此外,受编制限制消防部队值勤警力严重短缺,存在很大的人员缺口,影响了部队正常的灭火救援、实战化练兵工作。

2.基层指挥员的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近年来对基层指挥员的要求不断提升,各项考评集训、日常管理、竞争考核等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指挥员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实战化练兵工作的持续推进,依然有少量干部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实战化练兵模式。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的来源具有多元性,主要是通过军校毕业生分配、招收普通地方大学生入警以及部分战士提干等方式,不断往干部队伍添加新鲜血液。部队内部成长干部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知识结构单一,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改善和优化了公安消防部队整体知识结构,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浮现,比如缺乏对军队的优良传统掌握、缺乏实战指挥经验、缺少基层锻炼、缺少对日常任务的大局观等。可以说基层年轻指挥员现在呈现出懂知识的业务不精,懂业务的文化不足的现象。

3.战训人才流失严重

受市场经济现实主义思潮和用人环境导向的影响,灭火救援一线的战训人才流失严重,积累多年的优秀战训经验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很大部分战训岗位干部不愿在危险性大、工作艰苦、待遇低、进步慢的岗位发展,“跳槽”的现象较为普遍,战训人才资源不足的现象已越来越严峻。此外,战训干部队伍建设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严重影响了战训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

4.练兵的氛围不浓

当前的训练工作,因岗位轮换快,调动频繁,日常事务繁多,许多基层指挥员缺少对本单位部队战士的了解,也缺少对辖区情况的熟悉,影响了部队执勤战斗指挥和实战化练兵开展。此外,在实战化训练的过程中,受训者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官兵 “要我练”的多,“我要练”的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将训练被动的当作任务,而不是看成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缺少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战化练兵的装备建设不适应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火灾形势和救援现场日益复杂严峻,各地购置的高、精、尖装备陆续充实到消防部队,基层部队的器材装备在新时期取得了质的发展。实战证明,先进的、强有力的作战装备使得部队灭火救援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很大程度上提高基层作战单元战斗力。但也有部分单位陷入了盲目追求新装备器材的配备,缺少器材配备的统筹性和针对性的误区,真正用到实战,投入使用、训练的却少之又少。主要表现为:

1.高、精、尖装备器材熟练掌握差

每年度因新老兵交替、器材保养不到位、器材培训不到位、各种高新特消防装备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许多高、精、尖器材在实战中未发挥优势作用,官兵对器材装备维护保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特勤训练器材不足

对于特勤器材如侦检、破拆、堵漏、真火、烟热、水上救援等器材,部分基层部队面临装备老旧、数量不足、损坏严重、型号繁杂、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很大程度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阻碍了部队实战化练兵的进程。

3.人与装备结合欠佳

现基层部队停留在传统练兵的层面上,一味追求米数、秒数,对装备器材训练一味要求“死记硬背”,较少结合装备的使用去熟悉器材装备。此外,基层官兵对装备的性能、适用范围、技术参数熟悉了解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和挖掘现有器材装备的作用和潜力,尤其对新型装备不能学以致用,未能将装备及时转化为战斗力。

4.虚拟现实技术未推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模拟仿真实验、视听多媒体课堂、网络技术等虚拟技术在各种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正好可以弥补消防部队开展实战演练受各种因素限制效果欠佳的缺陷,能够将实战化训练与虚拟场景紧密结合。虚拟系统可以通过对各种复杂情况模拟,假设各种形式的灭火救援实战现场,丰富参训人员实战经验,锻炼提高基层官兵应对不同类型的灾害事故的临时处置和随机应变能力,也可为各级指挥员提供学习交流实战经验的平台。

(四)实战化练兵的训练水平不适应

当前,消防部队由于受训练体制、人员编制、训练环境以及经济因素的制约,“练为战”仍是停留在一种口号层面,处于摸索阶段。主要体现为:一是训练内容难以训实。因《公安消防部队执勤业务训练大纲》的概括性强,各级指挥员理解不深不透,满足不了官兵业务理论学习的需要,存在“偏训、漏训、错训、粗训、跳训”的现象。二是训练时间难以保障。由于消防工作的社会化要求,消防站开放、消防巡查、会议培训、临时勤务、安全保卫等任务挤占了日常的训练时间。三是训练模式难以创新。训练中“一刀切”、“一锅煮”、“齐步走”的模式较常用、固化,“新兵受不了,老兵吃不饱,”“班长旁边看,干部一边站”的现象较为普遍;四是训练的手段难以创新。今后一段时期,基地化训练是实战化练兵的一种趋势,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各省、市的基地化综合性消防训练场地未建设全面,致使各种合成训练、真火烟热训练、化工装置训练、模拟仿真训练、水上救援等训练设施缺乏,灭火救援模拟训练难以开展,实战化训练难以落到实处。

三、改进和加强消防部队实战化练兵的构想

(一)开发训练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提高训练质量,就要解决好受训者“为谁练兵”思想认识。当前训练动力的开发有以下误区:一是各级党委(支部)对训练动力的开发重视不够。支队级以下单位仍停留在会议部署、下发文件、培养尖兵、表演比武等形式,“甩带子”、“竖梯子”等传统科目,追求“米数”、“秒数”等老一套模式。二是练兵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没有将训练的好坏作为考学、入党、士官选取、年终评先的重要条件,使练兵的活力下降。三是练兵的内驱力不足,习武练兵的欲望不强,仍停留在“要我练”的层次上。激发练兵动力要做到:一是摆正实战化练兵的动机。推动受训者参加业务训练的内部动因,启发为什么练、如何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培养训练情感。积极的情感对士兵的训练行为产生增力效应,一个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军人,必定在训练中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三是开发训练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训者对训练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就会倾注更多的时间、精力。

(二)创新训练模式

实战化训练源于实战、贴近实战。当前部分消防部队作战单元的训练,存在着“只求安全,不求质量”的求稳心态,不按规定组教施训,随意删减训练内容,简化训练程序,降低训练标准,单一的训练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消防实战灭火和救援的需要,创新训练模式要做到“五化”:一是训练对象“层次化”。按内容分为单兵、班组、中队合成三个层次;按兵员结构分为义务兵、士官、警官三个层次;按岗位分为战斗员、通讯员、驾驶员、安全员、指挥员等层次。二是训练内容专用化。《消防法》赋予了消防部队灭火和应急救援的法定职责,尤其涵盖了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处置等18项救援任务。新形势下的救援任务,需要专业的场地、专业的器材、专业的装备和专业的人才。三是训练时间常态化。常态化的备战执勤,就要求消防官兵具备超强的体能,超熟的技能,而常态化的训练是消防官兵的基本功。四是训练场地基地化。要针对不同的训练任务打造不同的训练基地,就当前的消防训练而言,应建立“四大块基地”——总队级单位的综合训练基地、支队级单位的专业训练基地、大(中)队级单位微型训练基地和依托社会单位的社会实践基地[4]。五是训练环境仿真化。只有将训练环境模拟实景,做到实装、实兵和实战,才能弥补传统作战和训练的脱节。例如模拟化工等复杂危险装置、虚拟火场设置、模拟烟热训练环境、模拟爆炸现场场景等。

(三)拓展训练内容

《公安消防部队执勤业务训练与考核大纲》对业务训练的概括性强,缺乏具体性和灵活性,致使组训者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照搬大纲,要么另搞一套,使训练内容难以训全、训实。主要体现为:理论学习与体能、技能结合不够;常规训练与战法研究、战例研讨结合不够;操场训练与“六熟悉”工作、重点单位演练结合不够;新装备的配备与新理念的认识、传统装备的结合不够。拓展训练的内容,应做到:一是紧贴作战对象(灭火和应急救援),突出针对性。按照任务编组,紧密结合灭火攻坚、抢险救援等作战任务,分步、分段、集合的步骤,随机设置灾情,开展实战化演练。二是紧贴高科技条件,提高先进性。新时期的消防训练,要利用好高科技这一条件,受训者要突出人与新装备的结合,指挥员要突出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和驾驭。三是紧贴作战环境,增强适应性实战化训练。这就要做到像打仗一样训练,才能做到像训练一样打仗。单兵训练要更加侧重心理适应能力的训练,班组训练要更加侧重作战合成化训练,整建制训练要更突出临机设情的处置和演练。

(四)完善训练机制

当前,消防部队受编制、体制等方面的限制,人员流动性大,难以实现实战化长效的训练机制,主要表现为:一是义务兵役制与职业化发展不适应。两年制兵役制,真正投入到执勤训练和灭火救援的时间不足一年,难以形成战斗力。二是人才选留机制与战训岗位的高风险不适应。受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基层战训岗位的骨干奉献精神淡化,士官晋升、战士考学,业务分数比例偏少,造成骨干流失大。三是考核手段的传统化与练兵实战化不适应。考核内容“一刀切”,考核结果仍用“米”、“秒”裁量,没有建立“考核-总结-监督-提高”的长效机制。

要加强士官队伍的建设,增加经验丰富的士官在基层部队的比例,充分发挥其骨干标杆作用;要进一步优化战训骨干管理工作制度,严格落实战训骨干岗位补助标准,优化工作环境,从政治上、生活上关怀战训骨干,转变战训岗位冷门的现象;要坚持严格落实计划制度、会议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教学制度、会操制度、考核制度、登记统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安全制度、奖惩制度十项制度,完善训练考核机制,确保实战化训练能训全、训实,训出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炼什么”[4]。消防部队 “养兵千日、用兵千日”,一切的训练方法、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灭火救援战斗力,训练实战化的迫切性明显高于其他部队。因此,我们应该用战斗力高低的标准来衡量,要破除只注重“练为看、练为考”的训练项目和方法,大力推进实战化训练工作,夯实训练基础,提高训练质量,加强部队的装备建设,努力提升基层指挥员的技战术素养,最大限度地缩短训练与实际灭火救援作战的差距,实现训战一体化目标,力求训练结果的效益最大化,努力铸造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铁军。

[1] 陈治国.消防部队实施区域灭火救援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11,27(2):26-29.

[2] 吕显智,王永西,葛巍巍,等.基层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构成要素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3):137-141.

[3] 强跃中.论消防部队专业救援体系的建立[J].武警学院学报,2010,26(8):69-71.

[4] 李汉旗,陶其刚,王谋刚.加强和改进消防战训工作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5):22-23.

(责任编辑 陈 华)

On the Actual Troop Training of a Single Combat Unit in Fire Forces

WANG Zongsheng

(WeihaiMunicipalFireBrigade,ShandongProvince264200,China)

With the fas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isasters and accidents occur continuousl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expanding duties and missions of disaster rescue and relief operation pose great challenges for fire force, and prompt them to carry out reforms of actual troop training, to change the generation model of combat power, and to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fighting and winning”.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and generalize the shortcoming in the process of current actual troop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ctual troop training and taken the four in adaptations in current training of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into consideration, we discuss and explore how to realize actual troop training further.

actual troop training; shortcoming; firefighting; suggestion.

2015-11-10

王宗盛(1974— ),男,山东章丘人,工程师,硕士。

D631.6

A

1008-2077(2015)12-0027-04

●灭火救援技术

猜你喜欢

练兵器材救援
紧急救援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3D打印大救援
思政课,课堂怎样“萌”起来——因为课前“大练兵”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孙武练兵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