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数学课堂培养良好数感策略琐谈

2015-01-28黄颖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数感数学课堂培养

黄颖

摘 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良好的数感在学习中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数学;在生活中能帮助学生灵活做出数学的判断,为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有效策略。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数感的建立,倡导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良好数感,并把发展学生的数感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我们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数感;在实践中深化数感;在动手操作中增强数感;在比较中发展数感;在综合运用中强化数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数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88-02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人对数及数的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情感。它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的判断,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数感的建立,并把发展学生的数感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具体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数感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教学“0”的认识时,启发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积极回答:“我们的直尺上有0”,“温度计上有0”,“电话上有0”,“车牌上有0”,“体育比赛的比分上有0”……通过联系身边的事物,学生体会到“0“除了表示没有,还可以在直尺上表示起点;在温度计上、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日历、电话、车牌上表示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又如:教学“生活中的数”这一单元,我开展了“天天和数交朋友”的辩论会,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学号、生日;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号码、门牌号,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居住区的邮政编码;自己喜欢的故事书有几页,一页大约有多少字……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这种“亲数学”的行为,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

二、在实践中深化数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深化数感。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创设和提供让学生接触和经历的有关情境,采撷“生活实例”,让他们在现实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从而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感念,深化数感。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我又长高了》,我先让学生估一估身上1米高的位置,然后用尺子量,再比划1米有多长,接着引导找一找教室里、操场上1米长(高)的物体,然后说一说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这些实践体验,将静态的结论性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性的教学,学生成功体验了1米这个计量单位,更具体地把握了数的的大小,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化了数感。

三、在动手操作中增强数感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理解数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感性的操作材料,构建数学活动平台,帮助学生增强数感。

如:在教学《数铅笔》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小棒来代替具体事物进行数数,学生有的1根1根地数,有的2根2根地数,有的10根10根地数……然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数数的方法。在数数和交流过程中,学生了解了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了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10个十是100。通过这样的数数活动,学生不仅经历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学会了多种形式的数数方法,同时也经历了新的计数单位“百”的形成过程,锻炼了用数来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加深对数的理解,进而增强了学生的数感。

四、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比较有助于突出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更清楚地了解事物。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数豆子》这一课,我先让学生估一估一把豆子有多少颗,接着让学生数出10粒豆子,然后通过比较再进行估计,最后组织数一数豆子的数量,验证估计结果,让学生进一步在比较中建立实际数量与估计数量的联系,在比较中发展对数的感知。又如:在教《100以内数的认识》后,组织学生运用“区间套”步步逼近的方法玩猜数游戏,发展学生数感。如下图:

通过比较学生加深了对数的理解,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以及辩证地看待一个数,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在综合运用中强化数感

数感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意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数的相对大小,帮助学生强化数感。

例如:学习《1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让学生用学过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学习了《11到20的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在课本上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从中体会20是2个十,找出课本上的第8页、第15页、第20页、将几和第几,比大小等多方面知识综合运用。

在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数的意义,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逐渐完善自己的原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能够用自己对数的理解去认识了解社会生活,进一步强化了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数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动手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将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宋彩娟.《实践新教材需要新思路》.小学数学教育,2003(10)

[2] 沈德立.阴国恩.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数感数学课堂培养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