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法于课内 受益于课外

2015-01-28刘秀荣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阅读方法阅读兴趣

刘秀荣

摘 要: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要想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那么学生小时候阅读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切实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真正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53-01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要想让学生有大量积累,必须让其广泛阅读,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那么学生小时候阅读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切实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真正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

那么,应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面对刚刚入学的小学生,首先应该要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字量也不多,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这时,老师就应该用心地去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时才会游刃有余。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领”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还要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从教多年,慢慢地我也琢磨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利用每天早读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老师要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且,听故事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

2、设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十二生肖的故事,讲到结尾时,我说:“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呢,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听,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趁热打铁地说:“你们想不想知道原因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就有哦,这时我便抓住时机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书阅读,那孩子们读得是津津有味,可起劲了。

3、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学生阅读了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也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完成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记得我讲《猫和老鼠》时,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同时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上好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把一篇课文读懂不是目的,学会读懂一篇文章,逐步做到自己能读书,不需老师讲才是目的。也就是说,不是要学生“读会”而是要学生“会读”。那么要指导小学生会读程度适宜的课外读物,必须教给他们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够把他们带上阅读之路。“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这足以证明方法之重要,我的方法很简单,就三种:

1、反复诵读法。尽量提供给学生程度适宜的课外读物,它们大部分是全文注音,为指导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反复诵读既培养了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起到了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低年级的学生识字少,缺少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读一两遍,也许弄不明白其中意思,读多了,意思也就搞清楚了。读的形式也要多样化,注意因文而异。总之以读为本,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引导学生去读,去体会。

2、图文结合法。低年级的课外读物几乎每篇都有插图,有助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低年级注音版《唐诗三百首》中《静夜思》就画着一个人在静静地望着月亮思考,让学生看图和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前看看图,读后讲讲图,发挥图帮助理解内容的作用。

3、符号标注法。课改后的低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内容丰富新颖,时代感强,贴近儿童生活,而且语言生动活泼,灵动优美。学习时,我结合课文题材和内容特点,有意识地让学生用横线、圆圈、圆点等简单的符号把优美词句,段落划出来,让他们在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时也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4、故事复述法。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书籍,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之后,就会产生表达的需要和冲动,因此,在课堂上或语文课外活动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把读到、听到、看到的故事讲给同伴们听,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实现了“内在”语言积累的“外化”。

总之掌握了一些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之后,孩子们都能找到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都能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那就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指导开始吧,有了良好的开端,并不懈地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带来丰硕的果实。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阅读方法阅读兴趣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