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5例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2015-01-27关英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1期
关键词:开胸手术心律失常护理

关英华

65例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关英华

【摘要】目的 对开胸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部分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65例行开胸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6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开胸手术;心律失常;护理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the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fter thoracotomy,and explor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Methods 65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fter thoracotomy were selected,and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65 case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through comprehensive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arrhythmia,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fter thoracotomy.

【Key words】 Thoracic surgery,Arrhythmia,Nursing

开胸手术由于操作时会直接刺激心脏,创伤较大,术后容易造成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调,对循环功能产生影响,易引起患者的心律失常、低血压,甚至心脏骤停[1]。而且持续的心律失常多为某些严重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因此,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对我院65例行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总结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对我院胸外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行开胸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20~76岁,年龄<60岁的患者20例,60~70岁26例,>70岁19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17例,全肺切除术患者8例,纵膈肿瘤切除术患者9例,食管癌切除术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19例,剖胸探查术患者8例,其他手术4例。术前检查心电图异常者52例,其中室性期前收缩12例,房性期前收缩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心房颤动7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9例患者并发2种以上心律失常。

1.2 方法

1.2.1 氧气吸入 缺氧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常见因素,因此,根据患者病情,及时供氧,术后给予常规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2~3 d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身体的应激反应,是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如果患者为全肺切除手术,术后一般多需要持续低流量吸氧3 d以上。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安排合理的术后功能锻炼,慢慢过渡进行间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缺氧情况的发生。

1.2.2 心电监护 开胸手术后患者多需要常规进行心电监护,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心电监护的使用方法,准确设定报警的上下限(50~120/min),及时对心电图波形进行监测,发现异常现象出现,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2.3 病情观察 常规情况下,开胸手术后2 d内是患者容易发生病情变化的危险期,要求护理人员要做好巡视工作,根据等级护理要求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关注患者的病情,每30 ~60 min巡视观察患者, 并详细记录。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心前区疼痛等现象,对于心电异常的患者,大多数患者在增加供氧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1.2.4 呼吸道护理 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咳痰,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保持良好的血氧含量,有效的气体交换,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2]。对于痰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实施雾化吸入等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呼吸系统的通畅。

1.2.5 疼痛护理 由于手术创伤,术后切口处的疼痛剧烈,可以刺激患者体内血管紧张素、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和神经递质的分泌增多,使患者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兴奋,引起患者的心肌应激性和自律性加强,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发因素。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感应能力,指导患者放松身心,转移注意力,做深呼吸等方式减轻痛感,充分休息,减少氧耗,必要时使用止疼泵等方式给予镇痛,避免术后心律失常的出现。

1.2.6 规范输液 遵医嘱执行用药等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以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度的平衡。对于全肺切除的患者,输液速度一般保持在40滴/min以下,避免短时间内忽然补液过多,引起患者血容量增加过快,加重心脏负担而诱发心律失常。合理的安排输液药物的顺序,控制液体的输入速度,有利于保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减轻心脏负担。

1.2.7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对疾病的接受程度,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术后的康复锻炼。责任护理要有计划、有目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帮助患者认识疾病,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和征兆,以便达到减少和控制心律失常的目的。

2结果

65例研究对象,术前心电图异常者52例,占80.0%,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45例,占69.5%。术前心电图有异常及高龄是行开胸手术患者在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发因素。65例患者通过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开胸手术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容易引起患者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疾病恢复造成影响。患者的身体素质,生理病理因素,术后的疼痛及缺氧情况,高龄因素等[3]是开胸手术后导致患者心律失常的常见因素。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临床症状表现不一,轻时患者可无不适感,重时却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这时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对患者进行观察宣教,尤其是术后2 d内,24 h密切监护,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树立治疗信心。

通过本次笔者对我院65例相关患者的研究,术前有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及高龄患者是并发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部分脏器的老化,免疫功能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易患病。在术前积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学习有效咳嗽,补充机体供氧,提高并改善心肺器官功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4]。做好高危人群的宣教,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减轻心理负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能够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

对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准确的评估患者的状况,进行宣教及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忠琴. 28例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 全科护理,2014,12(7):618.

[2] 吴宝玲. 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 当代医学,2013,19(20):131-132.

[3] 林慧慧. 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0):1715-1717.

[4] 徐婷婷,高雅文. 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60-62.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21-0156-03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1.121

作者单位:471000洛阳,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65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fter Thoracic Surgery

GUAN Yinghua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0,China

【Abstract】

猜你喜欢

开胸手术心律失常护理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胸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1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