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对早期山西省政协工作的回忆

2015-01-26王连陞

文史月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民主人士界别人民政协

王连陞

65年前,即1949年9月21日晚七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掀开了新中国人民政协历史的第一页。

山西省政协正式成立于1955年2月,其前身是1950年3月选举产生的山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从正式成立之日起,已有将近60年的历史。

我是1959年到省政协工作的,当时仅17岁。那时,省政协在太原市皇华馆5号办公,共有20余名工作人员,设三个处室,即联络处、秘书处和学委会。第一届山西省政协委员119人,共设25个界别。当时政协的工作重点是团结改造各界民主人士。

那时,省政协主席由省委书记兼任。我刚参加工作时是省委书记陶鲁笳兼省政协主席,常务副主席是张隽轩,驻会副主席有支应麟、冀贡泉、刘少白。驻会常委有梁园东、王文光、武进卿、郝季甄、孙安萱、王梦龄、张吉辰、杨明葆。委员智力展等。

刚参加工作时我对政协工作不是十分了解,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领导要求我们对党外人士要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广交朋友、讲真话实话;要起表率作用,对党外人士要服务优先。其中有几件事在我的记忆中最为深刻。

那时党外副主席冀贡泉、刘少白,都是半年在太原住,半年在北京住,每次他们回并,时任主席的陶鲁笳都要亲自到他们家看望问候,并要求机关工作人员服务好、照顾好他们。这使我深深体会到我党对党外民主人士的关怀,真正体现了政协领导礼贤下士、善纳群言、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

记得有一次,常务副主席张隽轩要去省委开会,同时党外副主席支应麟也要外出,当时政协只有一辆华沙小轿车,于是张隽轩同志就步行去参加会议,把车让给支应麟副主席。那时,我们党内干部就是这样起表率作用的。

上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政府专门为党外民主人士开设了“海子边”饭店,每月发给民主人士8张优待劵供他们就餐。每张优待劵可以带全家去饭店就餐一次。有时,党外人士就想给张隽轩和其他工作人员几张优待劵,以表示对自己关怀照顾的感谢,但张隽轩都一一谢绝,机关工作人员更是没有一人敢去饭店吃饭。这说明那时的机关干部确实保持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纪律,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协工作停止了10年,机关只留了七八个留守人员,其余的下放基层,我也被下放到工厂锻炼。1976年省委决定政协恢复工作。省政协恢复工作后,召开了五届一次会议,选举郑林同志为主席。之后,开始组建各科室,抽调工作人员。刚恢复工作时工作人员40多人,设办公室、提案室、学委会、文史办、行政处5个处室,委员增至385人,共设23个界别。

从六届省政协开始,工作重点转移,凡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各界人士都要为党和政府献计出力。从此,人民政协紧紧围绕省委的决策开展工作,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为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同时,省委对政协的自身建设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武光汤担任主席期间,积极为省政协改善办公和生活条件,新建了办公楼(现南办公楼)等。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省政协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

人民政协的历史,是一部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历史。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人民政协,是加强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下两个联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集中体现了我国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进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主人士界别人民政协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
人民政协70年的“变”与“不变”
“爱国民主人士——新四军之友”征文启事
中共界别要突出党性特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努力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
简述在沪爱国民主人士拥护和响应“五一口号”
河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
“党外人士”称谓的由来
香港立法会功能界别制度30年之重思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