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英雄工兵营营长丁志轩

2015-01-26丁秦生

文史月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日军

丁秦生

1937年10月12日,娘子关战役中,日军突破了雪花山17师防线,连夜向无人防守的旧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前进,27路军总指挥冯钦哉将手中仅有的工兵营和手枪营派往旧关阻击日军,与敌血战三昼夜,指挥这支队伍的就是工兵营长丁志轩。1940年,丁志轩被国民政府评为“全国百名抗战英雄”,后由于给八路军运送武器和药品差点被枪毙,经蒋介石特批由少将降为中校,连降三级才得以免罪。

弃商从戎

丁福恩,字志轩,以字行之,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山西省万荣县薛里村人,家庭世代务农,九岁在本村学堂读书,十二岁就与本村张印山、丁福生等人步行半月到陕北安边县万发店熬相公。

1922年夏,陕西靖国军杨虎城部编为陕北步兵团,团长李子高、副团长烟匡,团部设在柠条梁。姬汇伯率第一营驻防定边县城,冯钦哉率第二营驻防安边堡,曹国华率第三营驻防延安县城。一次,万发店掌柜宴请二营营长冯钦哉和侄儿冯广兴。冯广兴自幼在薛里村上学,与丁志轩是同窗好友,丁志轩端盘上菜时被少爷认出,掌柜就让丁入席陪客,随后就给冯钦哉当了勤务兵。 第二年,丁志轩当了冯钦哉的贴身士卫,晚上冯睡里间,他住外间,阎锡山曾多次派人刺杀冯钦哉都被丁志轩发现。因保卫工作出色,丁志轩被提升为卫士班班长。

激战西府

1924年冬,杨虎城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11月出山南下进驻关中渭北一带,与北洋军阀作战,冯钦哉任第二支队(杨虎城当年带到陕北的人马)第二营营长,驻防临潼,并与田润初、冯子明等部联络,策划驱敌之策。

1925年夏,国民第三军孙岳部进入陕西,杨认为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有地盘思想,难以共事,遂逐渐脱离井岳秀部,接受孙岳委任,任国民第3军第三师师长,部队经过改编后,冯钦哉任旅长,在八女村、九龙村一带,经数日激战,击败刘镇华之麻振武部。在沿渭河岸追击吴新田部的战斗中冯旅部为前锋,忽闻杨明斋营被敌围追,杨明斋阵亡,于是急带骑兵一连、警卫一排解围杨部,冯钦哉带骑兵挥舞马刀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骑兵挥刀砍杀,警卫排用短枪射击,敌阵混乱。敌发现冯部不过二百人马后,组织部队想围歼冯部,在此危机时刻,冯部步兵赶到,敌大乱退却,冯带兵紧咬逃敌,与后续部队失去联络,在银渠,他率一团与敌一混成旅展开血战,亲自上阵拼博,以寡胜众,毙敌四百余人。第二日又猛追到高店镇,敌未及关城,冯即入城内,与敌展开巷战,俘敌团长以下官兵二百余人,全歼了吴部手枪旅、骑兵旅、炮兵团。后续部队赶到后,吴新田全军覆没于渭河南岸。是役,冯建大功,并缴获敌炮八门,此为杨虎城部队建立炮兵之始,这些炮在西安守城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战后冯部成立了手枪营、骑兵营。

丁志轩在这几场战役中紧跟冯钦哉与敌作战英勇,被冯钦哉提拔为团部警卫连一排长。

1926年春,在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指使下,刘镇华率领镇嵩军由东路扑入关中,进逼西安,吴新田复由汉中再起,扑入关中,由西路进逼西安,适逢冯钦哉部驻防西路,他以攻势防御手段,节节抵抗吴军,不断取得胜利。3月2日,他奉命后退至西安地区,为了顺利撤出战场,乘吴军不备,突然猛烈反攻,亲临前线指挥冲击,因距敌太近,忽为流弹伤其颈部,血流浃背,用白布缠住颈部,犹挥马刀指挥冲锋。本军将士看冯钦哉浑身是血,带伤指挥,士气大振冲锋不止。这时冯钦哉因失血过多昏倒不醒,被丁志轩背上冲出阵地。此时吴新田部已被击溃退,冯率全军大步退至泾阳、三原地区。

二虎守长安

1926年4月初,刘镇华的镇嵩军兵临西安城下。当时,西安城内只有督办李云龙所属第十师的一个旅、四个独立团和陕西陆军第四师卫定一部的两个团,因建制不全,共计还不到5000人。当时李云龙对守城没有信心,给杨虎城打电话说:“你要来咱就守,你不来我就走。”杨虎城在三原东里堡召集将领们开会研究,决定参与固守西安,并立即电告李虎臣,说他已令冯钦哉、姬汇百二位旅长率部星夜赴省,他随后就到。4月16日,在渭北进步力量的支持和西安各进步团体的欢迎下,冯钦哉带领先头部队从北门进城。刘镇华获悉杨部从三原向西安转移时,大为惊讶,即令攻城,原驻在东郊的守军纷纷向城内撤退,情况十分危急,先头部队冯、姬二部未及休息,就投入战斗,击退敌人,才把战局稳定下来。丁志轩也随警卫连和骑兵营连夜抢渡渭河进入西安,在东关与敌接火,打退刘军占领东关地区,随后冯钦哉其他部队也先后赶到,占领东城墙及城外重要据点,冯钦哉将指挥部设在东门城楼,丁志轩随警卫连也在东城门楼里外设警戒哨。

4月18日,杨虎城率部进入西安,进一步稳定了战局,安定了人心。在小雁塔争夺战中,镇嵩军多次攻占,冯钦哉调骑兵一连支援从南稍门侧面攻击,在南门上指挥炮兵射击支援。攻占小雁塔后,骑兵连伤亡惨重,连长马世久阵亡,冯钦哉命令丁志轩代理骑兵连长。

坚持到10月,冯玉祥的部队经宁夏入甘,派孙良诚为援陕总指挥,西安解围。15日,孙良诚的先头部队和于右任领导的陕军开始向咸阳地区的刘镇华部进行总攻。孙良诚部援军进抵西安外围之初,受到刘镇华部的顽强抵抗,孙良诚将刘镇华包围后,城内部队组织突围,丁志轩带领骑兵连为尖刀连突围东城门外敌阵地,直接向刘镇华炮兵阵地攻击,冯钦哉亲自在城墙上指挥炮兵射击,勇挫敌军一举得胜。

由于丁志轩在突围战中立了大功,受到冯玉祥将军的嘉奖,并被保送到王曲军校深造。1933年,丁志轩军校毕业,到冯钦哉所在42师任工兵营副营长,1937年升为军直属工兵营长。

血战娘子关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制造了卢沟桥事件,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7月12日,冯钦哉将军领衔本军将士致电卢沟桥前线的抗日将领:“本路将士,愿作后盾,同仇敌忾,灭此朝食。”并首先请缨抗日。

10月9日,冯钦哉率部向娘子关预定阵地转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任命冯钦哉为娘子关总指挥,10月10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把黄绍竑派到娘子关任娘子关总指挥,冯钦哉失去指挥权。12日晚,日军突破17师阵地,连夜向西进攻,于13日晨进至核桃园,逼进旧关。因作战部队不在身边, 13日上午5时20分,冯钦哉指挥他所能指挥动的工兵营、特务连驰赴旧关,阻止日军西进。到达目的地后,立足未稳便与敌遭遇,工兵营勇猛顽强,打退多次进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工兵营死伤惨重,冯钦哉将辎重营调去支援工兵营。守至中午,旧关被敌攻破,工兵营、辎重营退至旧关以西高地继续抵抗。随后几日工兵营、辎重营、特务连在旧关西端高地与敌对战,虽互有伤亡,但仍维持原阵地,互无进退。至16日正午,敌将工兵营阵地突破,适38军教导团奉命增援赶到,与工兵营激战到20时将突入之敌击退。endprint

此时工兵营已伤亡过半,副营长杨江永被日军重机枪子弹穿腹而过打断脊柱骨,负重伤,后被送到太原中央第29路后方医院抢救治疗,终伤势过重于10月29日晚10时牺牲。营长丁志轩在血战中左臂被日军机关枪击中,导致骨折;工兵营、辎重连、手枪连减员半数以上,教导团牺牲四五百人。此战在抗日历史记录上称为“血战三昼夜”。

孤军战晋南

1938年3月4日,日军向河津方面开来,冯钦哉派工兵营到县城以东十公里的黄村伏击日军。3月5日早上,日军先遣骑兵大队被工兵营歼灭在汾河滩上,缴获十多匹战马。后组织27路军剩余部队在晋南进攻稷山县城,以特务营长淮九皋指挥正面主攻,工兵营由丁志轩带领1、3连主攻西城,二连由杨临俊带领阻击日军支援稷山的援兵,副营长董冶国和营后勤人员带领刚成立的河津义勇军一连的民兵组织坚守北山一带村庄,严防鬼子偷袭。稷山县城光复后,官兵伤亡很多,冯钦哉把伤员送过黄河到陕西养伤,因部队减员太多,兵力不足放弃了稷山县城,工兵营仍回原驻地。

1938年5月,日军集结万泉、荣河、稷山、河津、绛卅的伪军和小林联队攻打工兵营。工兵营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打击日军,敌人怕山上有高射机枪未出动飞机,只调来炮兵,义勇军第一连民兵也参加战斗,凭着熟悉地形的优势在日军侧后打击日军,当地群众送情报、送饭、救护伤员,双方激战三昼夜,日军未攻进村庄,工兵营也伤亡不大。到第四天,一连长到西坡去指挥部接受任务,阵地由副连长指挥,日军集中炮火向一连阵地射击,随后日伪军一同发动冲锋强攻,副连长让通讯员回营部汇报,营长命令该连退到石匣滴水崖守住进山道路,通讯员在返回途中中弹身亡。由于没有接到撤退命令,一连官兵死守阵地,被攻上的日伪军压迫到西硙口以东的大西洼,与逼近的日伪军血拼,全连一百多人全部壮烈牺牲。西硙口村周围几个村庄的群众和当地抗日组织在大西洼修建了烈士陵园,挖了一片大坑,下铺芦席,将这些烈士遗体并排放下,上面盖芦席全部掩埋。在坟墓上立一大石碑,碑文是尚文光书写,记载了牺牲官兵的姓名和籍贯,丁志轩在碑上题了“可歌可泣”四个大字,当地民众按当地风俗举行了哀悼仪式。村民们给工兵营送去两面大锦旗,一面写“能文能武”,另一面写“为国为民”。

98军血战中条山

1939年夏,军政部命令27路军改编为98军,冯钦哉兼任98军军长并代理14集团军总指挥,命令工兵营到晋东南接受改编。工兵营出发时,北山根一带群众恋恋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义勇军也全部随工兵营加入了98军。当时过敌占区时,他们还和日伪军遭遇打了几仗,速战速决迅速到达沁水县,工兵营改编为四十二师三四八团二营,是军部警卫部队。

1940年全国军队上报评比战斗英雄,因丁志轩从1937年抗日以来表现卓著,获国民政府颁发的“全国百名抗战英雄”称号,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自授金质奖章和获奖证书。

在晋东南战场,98军和八路军协同作战数十次,多次打退日军进攻,在太岳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双方过往甚密,互派两名代表常驻对方,冯钦哉每次到八路军总部都是丁志轩带队跟随警卫,八路军首长到98军也都是丁志轩带警卫到警戒线迎接,走时送到98军防务线,丁志轩和八路军首长都很熟。

冯钦哉在驻地创办中学,从附近各县招收六七百学生进行抗日教育,八路军也派人来讲持久抗战的道理,彭德怀给部队讲游击战术。阎锡山一直很排斥冯钦哉,对蒋介石说冯钦哉与八路军过往密切,蒋大为不满,调冯钦哉赴河南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任命169师师长武士敏为98军军长。冯走时要带丁志轩,武士敏苦苦相求不放,冯说:“咱俩患难与共十几年,暂且让志轩给你留下帮忙。”武士敏当军长后与八路军接触比较谨慎,不公开接触,每有重大事情都是派丁志轩和八路军联系再去商量。

1941年9月中旬,敌军集中临汾、晋城、平遥、介休等地的主力部队两万五千之众,陆空协同,围攻太岳山区。武部奋勇抵抗,战况惨烈。二十日,敌复增兵,分九路继续猛攻,武士敏利用地形以机动战法,分头迎敌;战至二十八日,因敌军的优势火力和空军轰炸,在其节节进逼之下,逐渐缩小包围圈。二十九日,武士敏见势孤援绝,弹药将尽,将所部分为七个纵队,分别向外突围,自率步兵两营,自西峪口东南冲出,进至白晋公路终于突围脱险,但所部一六九师郭景唐部陷入重围,乃复率部重返西峪,浴血力战八小时,歼敌极众。敌集中飞机十一架、大炮十余门,向武部阵地轮番轰击,武的腿被炸伤,裹创再战,率部冲锋七次,毙敌三百余人。后武的头部又被炮弹炸伤,毅然自戕成仁。

丁志轩带领的就是随武士敏返回解围的两个营,武牺牲后,丁志轩带队突围,途中42师师长王明钦负伤被日军俘虏,丁志轩组织部队解救时,与日军短兵相接,被刺刀刺伤腰部,战士薛恒信把丁志轩救下后,随即背上丁志轩和其他战士突出日军包围,过了黄河在铁门镇整休,98军其他残部由169师师长郭景唐率领突围到河南集结。

出任察哈尔省政府保安大队长

98军在河南休整后,军长换成刘希程,丁志轩任一二五团上校团长。军队开到陕西宝鸡整休时,丁志轩在98军医院养伤,与护士王玉珍结成革命伴侣。

刘希程当了98军军长后,拉邦结派,专门排挤行武出身的军官,把团长、营长全换成黄埔生。丁志轩领着尚文光等人到洛阳找冯钦哉,冯已被免去一战区副司令长官之职,成了察哈尔流亡政府主席,丁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保安大队长,是省政府的警卫部队,王玉珍也脱离军界,成了随军家属。1942年12月丁志轩长子出生,因生在陕西取名秦生。

1943年日军进攻洛阳,军政单位的家属用火车向陕西运送,丁志轩命副官薛恒信将玉珍母子送到西安,当日领的是第二趟车票,薛恒信硬时把王玉珍母子挤到第一趟列车上,车开到中途闯关时,日军炮弹未击中侥幸通过,但第二趟车被炮弹击中机车,日军赶到后杀了全车的大人小孩,在西安车站接第二趟车的亲属听到恶耗哭声震天。

洛阳失守后,察哈尔省政府迁到陕西礼泉县张驿镇。1945年,冯钦哉带领察哈尔省府人员到察哈尔接收伪政权,让丁志轩留在陕西,驻防咸阳窑店镇。1947年,冯钦哉调任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当了察哈尔省主席,傅任命丁志轩为察哈尔省保安副司令兼五大队队长,负责省府警卫。endprint

1948年傅作义任华北剿总司令长官,冯钦哉任副司令长官,丁志轩任警卫团团长兼平汉铁路保安副司令,少将军衔。不久陕西军法处十余人乘飞机来到司令部,将丁志轩扣捕,要带到西安审判后枪毙。原因是冯钦哉的侄子淮月明,在冯家的通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供职,他是中共地下党员,依靠冯钦哉这座大山,用烟土换取枪枝弹药,再设法运到陕北。1947年,淮月明到韩城对丁志轩说:“冯家公司有一批棉花布匹和中西药要运到宁夏,胡宗南的兵半路设卡盘查耽误行程,你给派上几个弟兄带上公函就省事了”,丁志轩派士兵把货物押运到交界处。时隔不久,由于中共地下组织出了叛徒,举报棉花、布匹里夹着枪支弹药,和随车的中西药都送给了延安共军,所以陕西军法处要带丁志轩走。傅作义出面担保,对方不行,傅就叫警卫人员把陕西来的人软禁在司令部。冯钦哉亲自乘飞机到南京向蒋请罪,认为是自己对亲属管教不严,愿承担责任,此事与丁志轩无关。双十二事变后,冯钦哉曾两次领丁志轩去过上海,蒋介石对丁志轩还有印象,宋美龄曾带丁志轩到南京路给27路军购礼品,对丁志轩很有好感。在宋美龄的劝说下,蒋介石亲自批示,以玩忽职守罪对丁志轩连降三级,由少将降为中校。现在万荣县档案馆存放的丁志轩档案中,丁的军衔为中校,职务副团长。其实在1937年1月,丁志轩就是27路军直属工兵营中校营长了。

北平和平起义

华北剿总司令部先在北平西直门外一个日本兵原来的兵营里,后来转到城内中南海,和解放军秘密谈判只有几个高级将领知道,傅作义明里调兵遣将和解放军作战,私下则几次派丁志轩到城外指定地点接他的亲戚朋友进城,过后又送出城外,后来回想,这些人都是与和平解放北平有关系。

解放后,丁志轩回家务农。1956年至1966年,丁当选为薛里乡城关公社南张公社人大代表,万荣县二、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万荣县政协第一、二、三、四届政协委员。1963年万荣县召开第五次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三届大会,县委书记李明在两会上讲话时说:“丁志轩委员是全国抗日百名英雄之一,全国两千多个县,万荣县就出了一个,是万荣县的光荣!”

1979年农历己未年正月初五,丁志轩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四岁。生前好友、县政协委员李国卿送来一付挽联:

有民族气节和谈义举返乡业农邀县人大代表名声大,无傲慢作风赋性直爽处事端正谁料癌魔夺生情堪悲。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军
放牛娃
烤片面包骗日军
侵华日军滇西无差别战略轰炸考(1940~1944年)
火焰喷射器重创日军
1938年中日两军上演爆竹大战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神头岭巧歼日军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
抗战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