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文明背景的广东森林生态安全体系构建

2015-01-25邓鉴锋李爱英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2期
关键词:林地广东全省

邓鉴锋,姜 杰,李爱英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州 510520)

基于生态文明背景的广东森林生态安全体系构建

邓鉴锋,姜 杰,李爱英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州 510520)

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广东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山、海、水、路、城为要素,构建广东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建议,为广东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基本思路;建议;广东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奋斗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实施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提出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1]。本文根据广东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景观格局现状,提出以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布局理念为指导,以山、海、水、路、城为要素,构建“一屏一带两廊道多核” 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从而优化广东森林生态空间布局,稳固生态基础、丰富生态内涵、增加生态容量,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1 广东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现状

根据广东省林业厅《2013年广东省林业生态状况公报》数据统计,全省森林资源现状、森林生态状况及生态建设如下[2-3]。

1.1 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

1)森林资源数量。201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58.2%,林业用地面积为1096.7万hm2。按林种划分,商品林为682.4万hm2,占62.2%;生态公益林为414.3万hm2(其中国家级公益林为150.81万hm2),占37.8%。按地类划分,有林地面积为984.9万hm2(乔木林为949.60万hm2、竹林为33.43万hm2、红树林为1.87万hm2),灌木林地为64.17万hm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为50.04万hm2和其它灌木林为15.18万hm2),疏林地为2.78万hm2,未成林地为21.71万hm2,无林地为22.60万hm2,苗圃地为0.34万hm2,辅助林地为0.2万hm2。

2013年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为52424.67万m3。其中:乔木林为50537.38万m3,占总蓄积量的96.4%;疏林为58.47万m3,占0.1%;散生木为510.71万m3,占1.0%;四旁树为1 318.11万m3,占2.5%。

2013年全省森林植物生物量为6.326亿t,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5.190亿t、下木层生物量为0.328亿t、灌木层生物量为0.452亿t、草本层生物量为0.356亿t。

2)森林资源质量。2013年全省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53.3 m3/hm2,其中:商品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49.72m3/hm2、生态公益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59.21m3/hm2。全省林地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7.85t/hm2,其中乔木林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9.71t/hm2。全省乔木林按优势树种(组)分,针叶林为381.9万hm2、占乔木林总面积的40.2%,阔叶林为481.1万hm2、占50.7%,针阔混交林为86.6万hm2、占9.1%;以马尾松、杉木、桉树、其它软阔四大优势树种(组)为主,四者合计面积占乔木林总面积的57.4%,树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省乔木林平均单位面积株数为1804株/hm2,平均胸径为11.02cm,平均树高为8.79m。

截至2013年底,全省森林面积比上年增长11.15万hm2;森林蓄积量比上年增长3220.59万m3;森林覆盖率比上年增长0.5%,实现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双增长。

1.2 森林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1)生态功能等级。全省森林(地)中,一类林为61.42万hm2、二类林为705.18万hm2、三类林为282.94万hm2、四类林为47.16万hm2。其中,一、二类林面积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69.9%。

2)森林健康。全省森林(地)内,健康和较健康的面积为1078.86万hm2,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98.4%;亚健康和不健康的面积为17.84万hm2,占1.6%。

3)林地土壤流失状况。全省无侵蚀的林地面积为983.82万hm2,受不同程度侵蚀的总面积为112.88万hm2。其中,轻度侵蚀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10.3%、中度侵蚀占0.6%、强度侵蚀占0.1%。

4)森林自然度。全省森林(地)中,Ⅰ类林为6.13万hm2,Ⅱ类林为254.84万hm2,Ⅲ类林为108.45万hm2,Ⅳ类林为595.49万hm2,V类林为131.79万hm2;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0.6%,23.7%,9.6%,52.4%,13.7%。

5)森林景观。全省森林(地)中,I级景观面积15.35万hm2,Ⅱ级景观面积101.99万hm2,Ⅲ级景观面积287.34万hm2,IV级景观面积692.02万hm2;分别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0.9%,6.6%,19.2%,62.0%。

6)森林生态效益。根据测算,全省森林生态效益明显提升。其中:森林同化二氧化碳总量10.886亿t、固碳总量2.969亿t,与2012年相比年增量分别为0.775亿t和0.211亿t。森林释放氧气总量为7.992亿t,与2012年相比年增量为0.123亿t。森林植物储能(广东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体系的一项固定指标)总量为124138.43亿MJ,与2012年相比年增量为4 730.36亿MJ。森林调水蓄水总量为187.70亿t,与2012年相比年增量为2.05亿t。森林保育土壤总量为5331.72万t,与2012年相比年增量为29.92万t。

1.3 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加大

2012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部署以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以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主要抓手,精心组织、迅速行动,因地制宜、攻坚克难,推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取得重要进展。

至2013年底,全年完成森林碳汇造林24.13万hm2,累计完成49.67万hm2;建设生态景观林带3160km,累计完成5880km,重点路段生态景观林带基本成行成带;新增建设森林公园90个、湿地公园39个,惠州、东莞、佛山、肇庆、中山、汕头、茂名等七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960个。

至2013年,全省已建立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70个,总面积124.51万hm2,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9%。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13.14万hm2;省级自然保护区52个,面积39.98万hm2;市、县级自然保护区212个,面积71.40万hm2。建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130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30个,市县级89个,初步构建了全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实施珍稀物种救护、种质资源保存和鳄蜥繁育等保护工程,开展了珍稀物种野外放归工作,野生动植物资源逐步恢复和扩大。

2 存在的问题

2.1 空间布局有待优化

随着我省林业生态建设的稳步推进和发展,林业生产技术条件、森林资源结构、生产要素、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对林业需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年来林业生态建设形成的总体布局和体系构成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发展和维护我省国土生态安全的要求,森林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强,已建和在建的一些森林生态安全体系之间的关联度不高,建设力度大小不一,协调性不够,特别是北部连绵山体生态屏障的构建、道路防护林带建设、珠江水系等主要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珠三角城市群森林绿地建设以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方面还相对薄弱,需要从空间布局上进行整合优化、科学布局。

2.2 内部结构有待调整

当前,全省已建和在建的森林生态体系普遍存在森林质量不高,森林生态效益较低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天然林少,人工纯林、低效林分比重大;森林结构简单,林分郁闭度低,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中幼林多、成过熟林少;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低,全省森林生态体系中现有乔木林平均蓄积为53.3m3/h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当前,全省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一、二类林面积约占全省林地总面积69.9%,森林质量指数为0.709,森林整体功能不强,林业在应对灰霾天气(PM2.5)、酸雨、水土流失、增加森林碳汇、改善人居环境等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在城市绿化中绿地之间缺乏连接通道,缺乏以林木为主体、以大型片林和主干森林廊道为骨架的城市森林景观。这些突出问题都导致现有森林生态体系难以保证从整体上持续发挥最佳的生态功能,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森林功能多样化的需求,需要对森林生态体系中的林种、树种等内部结构进行全面调整提升。

2.3 系统功能有待提升

我省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使森林生态体系中的物种多样性减少,系统结构简单化,系统功能减弱,系统稳定性降低,抗逆性差,抗干扰性弱。一些受损生态系统没有得到及时修复,在抵御自然灾害时,森林生态体系的系统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减灾防灾能力弱,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2.4 生态产品数量供给不足

全省对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声、调节气候、吸附尘霾、生态疗养、宜居环境等无形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省对森林、湿地、草原、野生动植物、水资源、清洁空气等有形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产品短缺问题将更为加剧,生态差距已成为与全省最大的差距之一。

2.5 森林资源保护有待强化

局部地区石漠化、水土流失等情况依然严重,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木材少批多砍及无证砍伐现象屡禁不止,部分地区破坏林地、森林、湿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现象仍时有发生。林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仍很突出,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林地保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不够,造成林地无序开发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坚守生态底线,森林资源保护形式依然严峻。

3 基本思路

根据广东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景观格局现状,以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布局理念为指导,以山、海、水、路、城为要素,构建广东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安全屏障、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带、珠江水系等主要水源地森林生态安全廊道、道路林带与绿道网生态安全廊道和珠三角城市群森林绿地核等 “一屏一带两廊道多核” 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4-5]。

3.1 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山)

以南岭山脉、云开山脉、凤凰-莲花山脉等北部连绵山体为主,涉及韶关、河源、梅州、茂名、肇庆、清远、云浮共7个地级市的25个县(市、区)和北部山区的省属林场。

按照“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矿区复绿、抚育改造和封山育林等措施,加强重点生态敏感区域保护,增加北部山区森林面积,提升林地生产力,修复南岭地带性森林植被,构筑北部森林生态屏障带,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最基础、最根本的生态安全屏障。

3.2 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带(海)

以海岸带、近海岛屿和沿海第一重山为主,涉及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江门市、珠海市、中山市、广州市、东莞市、深圳市、惠州市、汕尾市、揭阳市、潮州市及汕头市14个地级市76个县(市、区);大小岛屿759个,主要有南澳岛、川山群岛、海陵岛、东海岛、新寮岛、南三岛、硇洲岛、内伶仃岛、外伶仃岛、担杆岛等。

科学开展沿海滩涂红树林、沿海基干林带和沿海纵深防护林建设,加强近海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构建防灾减灾功能与景观效果相结合的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体系。加强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的建设,全面维护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3.3 水源地森林生态安全廊道(水)

包括“四江”(东江、西江、北江、韩江)和“小四江”(鉴江、漠阳江、练江、榕江)等主要江河流域两侧、源头第一重山以及全省具有饮用水源地功能的大中型水库集雨区范围内的林地,涉及全省21个地级市。

以服务流域可持续发展,构建珠江流域生态屏障为目标,强化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沿江防护林建设,发挥森林在改善水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调节江河流量、降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成结构优、健康好、景观美、功能强、效益高的珠江水系主要水源地森林生态安全体系,保障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省水系流域生态安全。

3.4 道路林带与绿道网生态安全廊道(路)

包括全省21个地级市,道路林带主要建设高速公路隔离网外两侧20 m~50m宜林地带的绿化景观带,绿道网主要推进已有绿道网绿化升级,突出抓好自行车道和步行系统建设,提升绿道网森林景观与生态效果。

通过道路林带和绿道网生态系统建设,大力增强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空间的连通性和观赏性,促进和恢复地带性特色的森林景观。在构建覆盖全省的绿色廊道网络,保障地区生态安全的同时,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休闲游憩的生活需要,使其成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抓手。

3.5 珠三角城市森林绿地体系(城)

包括珠三角地区9个地级市53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5.43万km2。

根据珠三角森林进城围城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在保护现有植被和自然风景的前提下,以建设森林公园体系和湿地公园体系为主要抓手,构建类型齐全、分布合理、管理科学、综合效益良好的森林公园体系和湿地公园体系。加强城区绿地、生态廊道、环城防护林带等区域绿地建设,构建大型森林组团、城市绿地与绿色生态廊道相结合的城市森林绿地体系,提高城市森林绿地总量,提升区域城市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碳汇能力[6]。

4 建议

4.1 构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优化国土生态空间

根据党的十八大“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8]要求,以“一屏一带两廊道多核” 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为骨骼,结合广东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差异性、社会生态需求及林业生态建设现状等,通过合理布局,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依托,进一步优化国土生态空间,努力提升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9]。

4.2 划定林业生态红线,强化林地资源管控

生态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底线。通过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确定全省及各市县林业生态红线保护的目标和任务,明确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空间。强化林地管理,严格控制占用征收,确保林地利用有度、管控有效,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广东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1]。

4.3 加强森林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资源效益

重视中幼龄林抚育工作,结合生态学、生物学的特性,采取合理的抚育方式、方法,加强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的抚育力度。通过调整林分密度,为不同龄组的保留木提供足够的营养空间,促进林木生长;通过调整树种组成,保留目的树种,为其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优化龄组结构,增加近成熟林比重;通过科学抚育间伐,提高林分整体质量、林分木材利用率和林分抗性[10-11],从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功能性。

4.4 完善配套政策机制,保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加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构建所需的政策、机制等保障措施,政策措施主要有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实施严格的林地保护政策、持续加大重点工程的资金投入。机制措施主要有建立政府目标责任制、建立保护激励机制、推进林业碳汇交易机制、改革林木采伐管理机制等,从而确保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1] 广东省人民政府网,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EB/OL]. (2013-08-30).http://www.gd.gov.cn/gdgk/gdyw/201308/t20130830_184794.htm.

[2] 广东省林业厅.2013年广东省林业生态状况公报[R].广州:广东省林业厅,2014.

[3] 广东省林业厅.2013年度全省森林资源情况的通报[R]. 广州:广东省林业厅,2014.

[4] 邓鉴锋,战国强,林中大,等.广东现代林业发展区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5] 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广东省林业厅.广东省构建五大森林生态体系规划[R]. 广州:广东省林业厅,2014.

[6] 邓鉴锋,战国强,姜杰. 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稳定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的探讨[J]. 广东林业科技,2010,26(5):83-87.

[7] 广东省林业厅.广东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R]. 广州:广东省林业厅,2011.

[8]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EB/OL]. (2012-09-14).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211/t20121107_352873.html.

[9]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 (2014-08-08).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408/t20140814_541841.html.

[10] 戚福常.简述森林抚育对森林生态效益的作用[J].林业勘查设计,2004(4):45.

[11] 陈彩香,王卫祖.浅议当前中幼林抚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2,22(1):52-55.

TheConstructionofGuangdongForestEco-SecuritySystemBasedontheEcologicalCivilization

DENG Jianfeng,JIANG Jie,LI Aiying

(Guangdong 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Guangzhou 510520,Guangdong,China)

Based on the deep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of Guangdong forest eco-security system,we put forward the elements of mountains,sea,water,road and city,the basic idea and suggestions of constructing Guangdong forest eco-security system,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 forestr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orest eco-security system;basic idea;suggestion;Guangdong

2015—01—05

2015—3—26

广东省林业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粤林办函[2014]99号)。

邓鉴锋(1969—),男,广东高州人,硕士,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等工作。

F 326.20

A

1003—6075(2015)02—0006—04

10.16166/j.cnki.cn43—1095.2015.02.002

猜你喜欢

林地广东全省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图片新闻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广东舆情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全国92%林地完成确权登记发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