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骨大师包金山的学术思想与临床实践

2015-01-24包占宏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蒙医教授骨折

包占宏

(内蒙古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 028000)

本论文主要对包金山教授的蒙医整骨学术思想的渊源和发展史进行阐述的前提下,对包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教授的蒙医整骨学术思想进行了传承和创新。

1 包金山教授的蒙医整骨学术思想渊源

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蒙医传统整骨术历经千锤百炼,自成体系,为草原人民健康和蒙古民族文化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蒙医整骨无需手术,只需要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蒙药辅助等多维疗法不伤元气,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健康状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可谓医学中的一朵奇葩。

蒙古民族由于在原始时期从事畜牧业和狩猎,每天与家畜和野兽打交道,长途跋涉、迁徙、游牧,连年征战,离不开马背,经常发生跌伤、骨折、脱位等创伤。因此,蒙医传统整骨术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与大自然及疾病斗争中形成的民间的、分散的传统整骨方法。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形成了蒙医传统整骨术。包金山教授的曾祖母“神医”娜仁·阿柏,是清代科尔沁整骨名医,成吉思汗最崇拜的萨满大师呼和初后代的徒弟,是整骨术的“渥都干(女博)”,她继承成吉思汗军医的医术,把博的法术和蒙医药及整骨知识有机结合,顺应自然规律、掌握天地人和的奥秘,创立了科尔沁孛尔只斤氏蒙医整骨术,简称包氏蒙医整骨术。第二代传人——包达日玛(1835年- 1909年),娜仁·阿柏之子,他继承了母亲娜仁.阿柏的医德和整骨医术,并在医疗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他指出“大自然中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做治疗骨折的工具,问题是看你们如何使用它。其中,整骨者的双手是最宝贵的工具。”第三代传人——包玛沙(1889年-1969年),著名蒙医整骨师,从16 岁开始随父亲包达日玛行医,从实践中吸取蒙医精华,在前人带领下不断总结创新,发展了蒙医整骨术,提出“整骨六则和七结合”。一生在马背上行医,有求必应,解除病人痛苦,人们尊称他为“莫力太爷爷”,意为“骑马的爷爷”。第四代传人——包金山(1939年——),蒙医整骨主任医师。1954年,他接过第四个接力棒,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他自学了8000多万字的医学书籍,通过参加国内、国际会议,吸取了国内外骨科专家们不同的经验和技术。他多年的矢志不渝地辛勤努力使多年来以言传身教而无文字记载的祖传蒙医整骨术变成为具有系统性、理论性、科学性为一体的蒙医整骨学而载入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和高等院校蒙医药统编教材中,并编写的《中国蒙医整骨学》专著,填补了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项空白,使其在世界骨科领域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教授认为蒙医整骨术是蒙古族的原创。蒙古民族,尤其是科尔沁包氏整骨术世家的几代人通过不断积累整骨临床经验代代传承而来的,与北方草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它已形成了具有鲜明蒙古民族特色的蒙医整骨学学科,在医学领域正发挥着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教授在蒙医整骨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和奖励。蒙医整骨术的特色和疗效得到了国家医学界和科技界的认可和重视[1-3]。

2 包金山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2.1 包金山蒙医整骨学术思想的整理与研究

2.1.1 整骨理论:包教授的整骨理论精髓是:蒙医整骨顺应自然界发展规律,掌握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利用大自然变化中的有利条件,以意念归一,以患者为和,以医德为本,以激发与调动人体自身内在潜能为特征,以能动整复与功能愈合为理念,以蒙医药学基础理论为向导,以内因为指导、外因为条件,以恢复骨伤病人的“齐木特吉格勒(精)、赫依阿古日(气)、朝格苏力德(神)”为重点,以手感功能和巧妙手法为主,以喷酒按摩为特点,对症用药、调节饮食、功能练习、沙袋挟挤、牵引及护理为内容,以“天地人和”的自然、绿色、无创伤的治疗理念为基础,是一门具有奇特疗效和鲜明民族特色的学科。其特色疗法归纳为“三诊、六则、九结合”[5,8,10,16]。

2.1.2 治疗优势:对具体骨伤病人进行具体分析和辨证施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操作人性化,遵循不同年龄段的骨伤患者的生理和人体结构特点,安全简便,不损伤骨膜和软组织以及血管、神经等,骨折容易对合,平衡人体的三根(赫依、希拉、巴达根)和三宝(精、气、神),激发和调动患者自身的应激本能,结合能动复位与自我修复,重视和调动人的骨折的自愈潜能,使患者心理产生强烈的自我修复欲望,消除其各种杂念,转移因骨折而带来的忧虑和焦急的情绪,提高延战阔值乃至产生自信而起到奇特的疗效。蒙医整骨具有患者痛苦小、疗程短、费用低、并发症少、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优势[5,6,8]。

2.1.3 整骨理念:包金山教授在研究蒙医整骨学理论时,提出了关于人的概念、人的年龄分期、人的骨骼分期、人的结构、天地人和等,并把它们融入到了蒙医整骨学的理论中。

2.1.3.1 人的概念:包教授认为气是人体第一宝,人身体由物质和精神两部分组成。物质的东西是指人的肉体,是有形的、有色的,是阴性气,精神的东西“识”也就是阳性气,它是无形的、无色的。所以,肉体和精神合成一体叫人,其中阴性气是阳性气的载体,阳性气又是阴性气的升华。“精神”是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高度概括,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情志活动。而人只有在劳动生产的社会活动中才能达到阳性气和阴性气有机协调,也是产生精神的前提条件[7,9]。所以,治疗骨伤首先治愈精神,这是以人为本的关键。

2.1.3.2 人类年龄分期:包教授根据多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骨伤患者的治疗经验和人类不同年龄段的骨骼特点,把人类的年龄分了胎儿期、婴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寿星期等十期。根据不同期的骨骼和关节的发育和结构特点总结出了哪期容易发生哪些骨折或骨病来指导临床。因此他要求在治疗上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骨伤病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绝对不能千篇一律[15]。

2.1.3.3 人体的结构分析:整个人体被认为是以五脏为中心、六腑与之相表里,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联系起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皮、肉、筋、韧带等全身组织,从而构成的统一整体。另外,还有维护人体基本功能活动的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分布运行于全身各脏腑组织之间,互通互用、协调制约地完成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如果无论什么样的骨折一律采用手术治疗,不重视人体结构的整体性,结果造成很多弊病[4,15]。

2.1.3.4 “天地人和”的理念:包教授根据《内经》等古人的经验和他本人50 多年的从医体会,认为医生是人,患者也是人,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医生治疗病人时,首先考虑病人长期生活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影响病人的一切因素,然后分析病人的意念、思想、信仰、精神状态等,最后结合自然变化进行对症治疗,才会得到较好的疗效。天地阴阳不断的变化,自然界才有生长收藏这样不同的生化过程,人在天地之间,效仿天地,取法于四时,取法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要适应这个规律,人体才能健康[7,9]。

2.1.3.5 五大关系的处理:在整骨临床中要求辩证地处理好五种关系,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与静的关系;局部固定、整体锻炼,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治疗骨折、兼治肌筋,筋骨间的关系;短期固定、早期活动,固定与活动的关系;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其做法打破了治疗骨折中经常出现的“广泛固定,完全休息;只强调解剖对位,不考虑骨性愈合;只重视骨折治疗,忽视功能锻炼”的治疗误区。因此,包金山教授的蒙医整骨技术能够避免手术带来的上述弊病,使骨伤患者早日康复[6,8,12]。

2.2 包金山蒙医整骨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包金山教授从事整骨临床实践已有50 多年,在漫长的摸索实践中形成了他十三句的治疗准则,即减轻痛苦的生命观念;救死扶伤的思想行动;纯洁善良的人生观念;巧妙神灵的手法复位;适宜肢体的夹板固定;厚薄适应的压垫放正;按需所动的沙袋挟挤;合适重量的牵引结合;经空伤处的喷酒按摩;微量元素的饮食调节;补益肝肾的对症用药;动静结合的功能练习;心理行为的精细护理[8]。半个世纪以来,他用自己祖传整骨技术治愈了来自国内外的二十多万各民族的各类骨伤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才出生一周,最大的96 岁;利用蒙医整骨术参加救治了多起重大事故、大地震中受伤的骨伤病人。包金山教授的主要临床经验包括“三诊”、“六则”和“九结合”。

2.2.1 主要诊断方法为三诊:他首先通过与患者谈话了解、掌握骨伤病人的自然状况、骨折的原因等信息,然后眼看、心想、手摸。即:透其型,观其气,断其本;索求本原,截其裂变;切脉流,摸伤肢,悟骨变,定方向。包教授通过三诊能够及时准确确定骨折方向和类型。现在教授在传统诊断骨伤方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现代的X 光线、CT、NMR 等科学仪器作为辅助诊断,显著提高了诊断率。[6,8]

2.2.2 主要治疗原则为六则:整骨就是用巧妙的手感矫形失掉平衡的骨折断端归回原位。包教授的喷酒整骨法是生物力学疗法、精神疗法、气功疗法、生理与心理疗法相结合的一种顺应人体自然生理状况、身心兼治、气血为帅,巧妙手感,以力对力手法,回归自然,封闭、自我能动的具有显著疗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他总结出的“六则”治疗原则包括(1)手法整复、(2)外(自)固定、(3)喷酒按摩、(4)对证用药、(5)饮食疗法、(6)功能疗法。

2.2.3 主要行医理念为“九结合”:(1)医生与患者结合;(2)三诊与X 线结合;(3)喷酒与手法结合;(4)局部与整体结合;(5)内因与外因结合;(6)治疗与护理结合(7)固定与锻练结合;(8)意和气结合;(9)神与形结合。包教授讲:“三诊是诊断的手段,六则是治疗的功法,九结合是治疗的技巧。”[6,8,13,16]

3 包金山教授蒙医整骨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

3.1 对包金山教授的蒙医整骨学术思想和医德医风理念的认识

3.1.1 对包金山教授蒙医整骨学术思想的认识:在教授的蒙医整骨学术思想中广泛存在着系统论思想,是把现代系统科学应用到了蒙医整骨理论中。蒙医整骨学是属于传统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民族医学,但它的理论中,有机结合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独特的临床经验。在它的基础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发病机理等各个方面都体现着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最佳化原则、动态性原则的原形。蒙医整骨理论始终从功能与结构相统一,空间形态与时空过程相统一上来认识人体和疾病。

包教授传统整骨中充分体现了整体性原则:人体是个整体,互相调节,达到协调才能使人体保持在健康这一最佳状态。包教授整骨中用药物疗法治疗骨伤病人时,“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辩证施治为基础,以调理赫依血为主,重点治血和‘希拉乌素’,以达到增加抗病能力和治愈骨折的目的”。治疗过程中,不是用“还原法”,而是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治疗。充分体现了整体性原则。

包教授传统整骨中又体现了动态性原则:把人体和疾病看作系统时,揭示其“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的性质,严格区分系统质和要素质,重点放在系统质上,强调整体最佳,寻求满足整体最佳的途径。教授提出的“六则”传统整骨疗法中就充分体现了系统论中的动态性原则,把人和骨伤看作了耗散结构。

包教授整骨理论中体现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的系统思想:教授整骨学的治疗技巧中存在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雏形。治疗中从人体的整体性、动态性出发,认为人体与外界因素是统一的。人体与自然、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人体内外的种种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治疗与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喷酒整复、外(自)固定、“九结合”等等,都体现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的系统思想,得到奇特的疗效。但传统整骨理论中体现的不是完善的、成形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仅仅是该模式的雏形。[8,17]

教授传统整骨的科学性在世界科技发达,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也被发达国家认可。教授的传统整骨固定是弹性、活动、稳定结合的一种整体性固定疗法。顺应了骨骼的自我愈合规律,充分发挥了骨头自我愈合功能,并创造了良好的愈合环境和条件[8]。包教授在蒙医整骨学术上取得的成绩特别是他的学术思想和创立的理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中西医骨伤科专家的充分肯定,并给予高度评价。包金山教授的学术思想、理论水平、临床实践已经走出了草原,正走向世界[2]。

3.1.2 对包金山教授的医德医风理念的认识:在科尔沁蒙医整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代代相传而永远不变的对整骨者的要求是“医德”和“医术”并驾齐驱,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医生是民众中的一员。民众是天、民众是地,医生是天地中的普通一分子。医生必须与民众和谐相处,从中得到智慧和功法,为民众解脱疾苦,否则当不了好医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强调自身的努力与素质之外,还要特别强调学习,包括自学、他学、从师承学;尤其强调医生自身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要善于修身养生。“哪怕病人只有0.1%的治愈可能性,我们也要用100%的精心进行治疗”。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精于医学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博览群书,以整体观念,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也称得上是人们心中的好医生。[8,16]3.2 对教授的特色整骨理论和技术进行了传承和创新

3.2.1 对骨折病人的总体治疗方面:在包教授的指导下,对蒙医整骨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精心整理和深入研究、提炼及总结。对蒙医整骨术的来源、特色(包括理论特色和治疗特色)、临床实践及前景进行了深入阐述[1,8]。对蒙医传统整骨进行了分期治疗的探讨。因为骨折从发生到愈合,其功能恢复有一定的规律性。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喷酒按摩、功能训练、对症用药、合理膳食量是骨折治疗中的六大环节,针对骨折的发展变化特点,把骨折分为初期、中期、末期治疗[18]。

3.2.2 跟骨骨折治疗:跟骨是身体负重行走时的主要着力点,跟骨结节系跟腱附着处,跟骨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0 度角,是跟距关系的重要标志。对跟骨骨折治疗一般都进行手术治疗法,但是此种治疗有诸多的后遗症。本人在包教授的指导下,根据包教授蒙医整骨理论中的“三诊”、“六则”和“九结合”和自己的临床实践发明了一种蒙医整骨中的“马龙套”式的包氏固定法,包氏整骨在200 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当中通常采用毡子或马尾、马鬃等材料来编制的跟骨骨折固定器。改革为马龙套式的包氏固定法。具有固定可靠、固定与活动相结合、踝关节不强直、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特点[19]。

3.2.3 肘关节后脱位的治疗(相推法):肘关节后脱位是骨伤科中常见病,但是若复位不正确,也会留下不良的后遗症。本人在教授传授的喷酒整骨法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治疗方法——相推法。具体复位方法:术者以喷酒法按摩患肢,以双手大小鱼际分别在脱位两侧,突然用力相推,将肘关节侧方位推回原位。以一手大小鱼际为中心顶推住尺骨鹰咀,另一手大小鱼际相对顶推住上臂下前侧,口押喷酒,两手用力相推,即可复位。创新了肘关节关节脱位的“单人相推法”,这种创新的复位法,简便易行、不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复位时间短,患者痛苦少,功能快速恢复等效果[20]。

3.2.4 正脑术:根据“以震治震,镇静结合,先震后静”的蒙医整骨理论,用白布包紧耳部上侧,用白布在距离脑部10cm 处敲击白布,从头痛侧开始,四面均进行敲击。喷酒后按摩,百会穴先后梳21 次,有枕骨处顺颈椎按摩7 次。不能忍受木棒敲击法者,该用咬筷整脑法。本人传承了正脑术,同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对脑震荡患者及其后遗症患者进行了治疗,使效果更佳[21]。

3.2.5 喷酒疗法:喷酒整骨法是蒙医整骨术中特色疗法之一,本人传承包教授的技术结合现代生物力学、人体生理学等知识对其进行了解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喷酒疗法是生物力学疗法、精神疗法、气功疗法、生理与心理疗法相结合的一种顺其自然、身心兼治、气血为帅,巧妙手感,以力对力手法,非手术条件下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骨伤病人的自我能动为主的自然整复疗法,这也是一种被动的运动或锻炼[13]。

3.2.6 股骨骨折的创新治疗:股骨是人体内最长最大的骨头,直接暴力的冲击下将发生骨折。骨折类型一般斜型骨折、螺旋型骨折、粉碎性骨折、横断骨折、重叠畸形的较多。当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骨髓针固定、石膏外固定、小夹板外固定等多种方式。手术治疗时切开解剖复位;石膏和夹板固定时首先手法复位。无论上述的哪种方法都有很多的弊病。本人在教授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发明创造了自然无创伤的喷酒逐步整复方法。第一步确诊骨折位置、类型、骨折方向等;第二步根据病人的体重伤处胫骨结节骨牵引24 小时;第三步牵引24 小时后,用四块宽与四块窄的八块适应大腿生理特征的小夹板,三条素带在骨折处临时外固定48 小时;第四步在48 小时后,喷酒与巧妙的手法结合,轻轻地推、拿等手法复位,然后用3 -4 块压垫骨折易移位的方向位置放好,并八块夹板外固定。这种整复术,患者不痛苦、安全,骨折对位对线好,不损伤软组织,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优势。

本人又根据包教授的“在治疗上一定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骨伤病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绝对不能千篇一律”的要求,按着教授对人类年龄分期中的幼儿期容易发生股骨干骨折的特点,采取了与其他年龄段股骨干骨折不同的压、推、滚、搓等复位按摩疗法。每天以喷酒按摩为主,同时以提供富含钙、铁等矿物质饮食疗法为辅助,达到在骨折治疗后的第二十一天就愈合[22]。

3.2.7 创新性地把蒙医整骨按摩术与穴位有机结合:在各类各种骨折、关节脱位及颈椎综合症、腰间盘突出症、冻结肩、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踝关节扭伤等部位软组织损伤和疾病的按摩治疗中引进了“百会穴”、“下关穴”、“肩井穴”、“膝眼穴”等126 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蒙医整骨喷酒按摩技术,提高了治疗骨伤疗效。为了推广该技术,本人编写出版了15 万字的《科尔沁包氏祖传蒙医整骨按摩术》专著[23]。

3.2.8 胫腓骨骨折以及其他部位骨折的治疗:在包教授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在医疗临床实践中,把教授的“三诊”、“六则”、“九结合”等蒙医整骨理论融会贯通,综合应用,提高了独立处理疑难病症的能力,近三年治疗了胫腓骨等多部位骨折、肩关节等多种关节脱位,半月板等软组织损伤等病人四千余人,治愈率达到96%;好转率达4%(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99 -435 页)。在实践中医德和医术都有了飞跃式提高,真正传承了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且对有些治疗方法进行了创新,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包占宏,包海鹰,包金山.科尔沁包氏蒙医整骨理论与实践[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5):61 -62.

[2]扎布杰,包金山.中国奇特的蒙古医术整骨疗法[J].日本国综合整骨杂志,1992,9(1)75 -79.

[3]韩涛高.科尔沁包氏蒙医整骨世家传奇[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4]陈中伟.创伤骨科与断肢再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5]包金山.蒙医整骨的奇特疗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0.

[6]包金山,白哈申.祖传整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

[7]田辉.黄帝内经[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

[8]乌兰,包金山,布仁巴图,等.中国蒙医整骨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

[9]王洪图.内经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0]白青云,苏荣扎卜,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11]色·哈斯巴根,张淑兰.生命的长调- - -蒙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山东中医学院骨科研究组和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正骨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79.

[13]包占宏,等.包氏祖传蒙医整骨学[M].赤峰:内蒙古远方出版社,1996.

[14]包金山,等.蒙医骨伤科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15]河北新医大学.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

[16]包占宏,陈平.著名骨科医生包金山的整骨理论与临床实践[J].中国蒙医药杂志,2010,5(6).

[17]包金山.蒙医整骨学理论的系统论思想[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5(4):3 -5.

[18]包占宏.对蒙医传统整骨进行了分期治疗的探讨 中国医学创新,2009,6(24):150.

[19]包占宏.中国足外科荟萃会议论文集[J].安徽黄山,1994,5.

[20]包占宏.肘关节后脱位的治疗(相推法).中国中医骨伤科,1995,3(2):61

[21]包占宏,包金山.蒙医正脑术.中国民间疗法,1994,4(8):40

[22]包占宏.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中国特色医药杂志,2000,1(12):43

[23]包占宏 主编科尔沁包氏祖传蒙医整骨按摩术[M].呼和浩特: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蒙医教授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刘排教授简介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蒙医特色疗法的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