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药人力资源建设的思考△

2015-01-24王春玲吴燕春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医药医师民间

王春玲 林 辰 吴燕春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壮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诊疗方法自树一帜,至今仍是壮族人民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进入21 世纪以来,国家和广西出台了系列政策促进壮医药发展,壮医药正经历着它发展以来最深刻的变革,面临着历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壮医药人才匮乏,人力资源建设尚未能适应发展需要。笔者试从壮医药人才资源建设的现状出发,根据壮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提出壮医药人才资源建设的思路,以期为我国壮医药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一些科学、客观的参考和依据。

1 壮医药人力资源现状

壮医药人力资源可分为两大群体,第一类群体在医疗卫生、教学科研机构和生产经营企业中从事壮医药科研、技术、管理等工作,为便于论述,本文暂且称之为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从中医药或其它医学领域经培训学习转而从事壮医药工作,这部分人员占了大部份;二是从我国目前唯一的壮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从1985年开始培养壮医药硕士研究生,2002年起培养壮医药本科生,目前共培养了50 余名壮医药硕士研究生和200 多名本科生。壮医药专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多数受过系统的医学基础理论教育,从事壮医药工作时间较短。第二类群体是民间医师,他们人数众多,活跃在广西百色、崇左、南宁、柳州等壮、瑶民族聚居地,少数人行医为生,大部分人亦医亦农,依靠祖上流传下来的方子,在农闲时节或乡亲们上门求医时积极为地方医疗卫生作贡献。民间医师以中老年人尤其以60 龄以上高龄人为主,大多靠师徒相授、父子相传获得技艺,对壮医药基础理论认识不足,他们技艺良莠不齐,少数人能凭一个方子或专治某种病症而享誉地方。

2 壮医药事业发展对人力资源建设的需求

壮医药是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对促进广西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广西政府提出从2011年起用10年的时间,对壮医药基础理论、服务体系、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全面提升壮医药整体水平,实现壮医药的全面振兴,使壮医药成为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的突出特征和显著优势。这对壮医药人力资源建设的规模、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大人力资源存量。根据壮瑶医药振兴计划指标要求,广西到2020年实现全区60%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壮瑶医科,80%的中医医院设立壮瑶医专科。但是目前壮医药专业队伍存量不足,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不足,加之科学研究、产业发展、教育事业等战线人才需求,壮医药专业人员现有规模目前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增强人力资源专业素养,提高队伍层次水平。壮医药人力资源应根据岗位而有不同的专业素养。壮医药研究人员应具有深厚、扎实的壮医药理论基础和中医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医学先进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和较强的实践反思能力。壮医药科技人员应系统地掌握壮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了解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本知识,能够适应现代化技术发展的要求。壮医药管理人员应熟悉医学相关领域以及前沿学科的知识,对壮医药具有深刻理解力,能够了解、把握和驾驭壮医药宏观发展进程,具备良好的分析、统筹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目前壮医药民间医师群体年龄偏大,观念与知识较为陈旧,缺乏系统的医学专业知识;专业人员群体多为从其它医学领域转岗,对壮医药的认识有待深化,经验有待积累,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优化队伍结构,均衡城乡资源。壮医药人力资源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少,尤其是精通医学知识又集中掌握壮医药文化资源的人才匮乏。二是城乡资源分布不合理。专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市,民间医师主要集中在乡村,两个群体沟通交融不足。新形势下应以壮医药实际应用问题为先导,组建多个高学历人才与师承人才互为补充,创新型人才与乡土型人才共同合作的团队,使不同背景成员之间形成不同观点的互动与碰撞,从不同的思维路径去思考问题,消除壮医药理论研究与实践之间的断层,才能更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建设。

3 壮医药人力资源建设的思路

3.1 建立健全资格认证和科学评价体系,规范队伍发展,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科学合理的资格认证和评价体系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应充分运用民族政策的优势,在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可以依据实情制定区域政策,给地方民间医师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留一些发展的空间。比如对有行医经验,患者反映较好且未发现重大医疗事故,应将其纳入培训发展计划,经培训合格者,承认其医师资格,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行医。如行医达到一定年限且无重大医疗事故者,可以允许其作为师承人员的指导老师。对于确有专长人员的考核和专业人员职称评定,应充分考虑民族医药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转变唯学历唯专业的人才评价观念,创新评价方法,更侧重于考察实际医疗效果和实际工作经验。建立壮医药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机制,大力开展优秀壮医药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对做出突出贡献者予以奖励和宣传,增强壮医药人才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3.2 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本士化与创新相结合,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

壮医药民间医师是壮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壮医药文化繁荣生长的基因。当前农村传统的家庭结构、经济和文化形态在市场经济下都受到了强烈冲击,大量年青人离开乡土,也远离了自己的民族文化。随着民间医师这个群体的年岁渐老,蕴藏在民间的大量没有进入医药典籍的孤方、验方、奇方将有可能永远消失,这将是一个历史的遗憾。同时,壮医药来自于民间,壮医药人才培养如果局限于高等院校、科研所,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壮医药人力资源建设,应该与壮医药的保护拯救、与民间医师的经验传承相结合,走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本土化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当前应把民间医师规范化培训纳入壮医药人才队伍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对于当地群众认可的确有专长或集中掌握本地区壮医药文化资源的人员应重点挖掘和培养,不仅让他们走进课堂,而且还让他们走上讲台,为他们配备高学历徒弟,开展名老壮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传承研究,加强个人行医经验的师承。对于院校教育而言,壮医药已经整理进入教材、进入课堂的文化知识毕竟有限,目前高等院校集中化的培养方式也不利于壮医药经验的传承,应有必要探索院校教育为主,传统一带一授徒方式为辅的人才培养方案。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引进、鼓励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壮医药科研、教学和临床队伍,深入基层广搜罗、深挖掘各种民间医药文化素材,与民间医师结对帮扶共同发展。

3.3 坚持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不断发展和壮大人才队伍

壮医药人才资源的结构现状在一段时期内难以满足壮医药发展需要,应坚持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稳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为壮医药事业发展提供科研、技术、管理等不同类别的多层次人才资源。首先要加强壮医药人才培养基础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培养基地、师资、教材等条件建设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二是提高壮医药人才培养层次。广西中医药大学是目前培养壮医药人才的唯一高等院校,但仅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正在积极申报和建设民族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博士、硕士、本科人才培养的完善学历教育层次。三是培养一支职业道德水准高、业务娴熟、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在团队建设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打造各个领域的人才小高地。四是稳步扩大壮医药本科、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大壮族民间医师培训面,力争民间壮医师接受轮训率达到100%。

3.4 坚持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平衡发展,不断完善壮医药教育体系

逐步构建与壮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包括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连续统一的壮医药教育体系,建立起具有区域特色的壮医药教育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壮医药学科和专业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遵循壮医药学科自身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传承创新能力和临床思维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后教育要针对壮医药的学科特点,进一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力争让所有新进医疗机构的壮医学专业毕业生均参加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教育要充分发挥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重要作用,鼓励高等医学院校在更新理论、知识、技术和提高职业能力、提高专业学历等方面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壮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要对民间医师的培训次数、培训时间进行合理的硬性规定,对民间医师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普及,同时阶段性地开展壮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促进民间医师队伍向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配置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壮医药人力资源建设对于实现壮医药振兴具有根本的性质。相对于藏、蒙、维等民族医学,建国以后壮医药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只有抓好人力资源建设这一源头工程,探索以人力资源建设引领壮医药事业跨越发展的实现路径,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壮医药的振兴和繁荣,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梁升禄,秦小云.加强广西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的思考[J].广西医学,2008,30(5 ):769 -771.

[2]杨燕初,覃汉宁等.广西区域医学教育与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4 ):42 -44.

[3]孟军,董柏青等.广西部分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及公共职能开展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940 -1942.

猜你喜欢

医药医师民间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传统医药类非遗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