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三部”调气法及其临床应用△

2015-01-24薛丽飞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壮医人气气血

宋 宁 薛丽飞* 梁 薇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壮医对气血极为重视,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和涵养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壮医气血理论是壮医理论基础的核心内容,壮医针对气血失衡病机,提出了“平衡气血”治则,即调气、解毒、祛瘀、补虚“八字”治则,认为治病务求平衡气血,才能达到道路通畅,三气同步,阴平阳秘,恢复健康。在“八字”治则中壮医尤其重视调气,并擅长运用“三部”调气法治疗各科疾病。

壮医十分重视调气,“气调则道路自通”,“路通则气血自畅”。认为只要一身之气调畅,则血行亦畅,三道两路通畅,天、地、人三气恢复同步运行,则疾病可愈,健康可复。因此,不管什么疾病,壮医均重视调气。壮医依据调气原则确立的治法,常用的有调天气法、调地气法、调人气法3种[1]。

1 壮医三部调气法

1.1 调天气法:壮医把气称为“嘘”,壮文为Heiq,整个人体可分为上(天)、中(人)、下(地)三部,壮医把上部之气称天气(壮文为Heiqmbwn),壮语称为“巧”。上部居上,与大自然的天相类,主要包括头、颈、“咪心头”(心)、“咪钵”(肺)、上肢等脏腑组织。

在人体上(天)、中(人)、下(地)三部之气中,天气主降,以通为调,以降为顺。天部居上,其气轻清而浮于上,生理情况下,天部之气宜降于人部和地部,与人气、地气相通应,从而把从自然界天气中吸取的清气与水谷精气汇合,化生气血,以充养人体三部,使道路畅通,机能正常,气血畅达均衡,人体健康。

1.2 调人气法:壮医把人体中部之气称人气(壮文为Heiqvunz),壮语称为“廊”。中部居中,与大自然的人相类,主要包括“咪叠”(肝)、“咪背”(胆)、“咪曼”(胰)、咪隆”(脾)、“咪胴”(胃)等脏腑组织。

在人体上(天)、中(人)、下(地)三部之气中,人气主和,以通为调,其气有升有降,升降适宜,气血调畅。人部居中,位居人体三部之枢纽位置,为人体气之枢纽,是天气下降和地气上升的必经之路。因此,人气主调和天地二气,使天、地、人三部之气升降有常,气机调畅,同步运行,则全身道路畅通,气血均衡畅达,机体得到正常充养。

1.3 调地气法:壮医把人体下部之气称地气(壮文为Heiqnamh),壮语称为“胴”。下部居下,与大自然的地相类,主要包括“咪腰”(肾)、“咪小肚”(膀胱)、“咪大小虽”(大肠、小肠)、“味花肠”(胞宫)、“隆娃”(卵巢)、“咪麻”(睾丸)、前列腺、二阴、下肢等脏腑组织。

在人体上(天)、中(人)、下(地)三部之气中,地气主升,以通为调,以升为顺。地部居下,其质重浊而沉降于下,生理情况下,其气宜升于人部和天部,与人气、天气相通应,从而与下降之天气相交合感应,化生气血。使道路畅通,三气同步,气血充养有源,形体与功能得以维系。

2 壮医三部调气法临床应用

2.1 调天气:调天气就是通过药物内服或外治的方法,畅通天部之气,并恢复天气下降于人部和地部,与人气、地气相互通应交感。如内科的感冒、咳嗽等疾病,属壮医天部病范畴,治疗宜畅通气道,降气化逆。陆璇霖等[2]应用壮药内服结合壮药包烫疗背部(天部)调理天部之气,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获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2%。彭霞等[3]应用壮药热熨背部治疗老年慢性咳嗽,借助热力和药力,通过龙路、火路的传导,调畅天气,使天、人、地三气恢复同步协调运行,总有效率达92.8%。彭锦绣等[4]应用壮医鲜姜汁敷背外加保鲜膜覆盖治疗风寒型感冒,研究表明在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或消除、血象改善等方面有显著效果,认为鲜姜汁敷背具有较好的畅通天部气道的作用。庞宇舟等[5]深入研究壮医气道病(调天气)的用药组方规律,发现山芝麻、枇杷叶、石仙桃等10味壮药对、药组运用频率较高,是传统壮医气道病常用代表方剂的主要组成药物,并归纳出黄皮公根冰糖汤、部杷节草汤和仙桃花汤等壮医临床调天部之气(气道病)的代表方剂,对调天气法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宋宁等[6]应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叩刺梅花穴、项棱穴等穴位并拔罐,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总有效率达95.56%,认为该疗法具有较好的调节天部之气的作用。

2.2 调人气

调人气就是通过药物内服或外治的方法,畅通人部之气,使人气有升有降,并能调和天、地二气,使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升降适宜,气血调畅。如内科的胃痛、胃胀、厌食、消化不良等病证,属壮医人部病范畴,治疗首先要调气,气调则谷道畅通,升清降浊,瘀滞之毒易于袪除,气调则化生及调节枢纽脏腑功能易于恢复。彭锦绣等[7]应用壮医针灸疗法(壮医针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厌食症,总有效率达92.8%,认为壮医针灸的调气作用显著,药线点灸后药效迅走全身,打通三道两路,使天、地、人三气恢复同步运行,从而谷道通畅。宋宁[8]应用壮医药线点灸中脘、下脘、胃俞等穴位,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4.2%。认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内服中药可有效畅通谷道,调节人体气血平衡,使三气易于恢复同步而病愈。

2.3 调地气

调地气就是通过药物内服或外治的方法,畅通地部之气,使地气上升,与人气、天气相通应。如妇科的痛经、不孕证,内科的泄泻等病证,属壮医地部病范畴,治宜畅通地部之气,恢复地气的升腾功能。宋宁[9]应用壮医药线点灸(取脐周四穴、梅花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达98.82%。认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痛经是通过直接刺激龙路火路在体表的网结(穴位),使地气畅通、恢复气血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而达到治疗目的。宋宁等[10]对壮医临床奠基人黄瑾明教授诊治不孕症的思路进行总结归纳,认为其特色在于“辨病论治、结合西医、参照检查、调气解毒祛瘀补虚治疗四法(其中以调气、祛瘀为主)”。

3 小结

壮医理论古朴,擅长调气,其“三部”调气法内容丰富,方法独特,疗效显著,特色鲜明,应进一步发掘整理,总结提高,不断完善壮医气血理论体系,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1]宋宁.壮医气血理论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35 -37.

[2]陆璇霖,农秀明,廖桂华,等.壮药内服结合烫疗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5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7):41 -42.

[3]彭霞,韩海涛,陆璇霖,等.壮药热熨治疗老年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6):56-57.

[4]彭锦绣,王粤湘,张秀华.等.壮医鲜姜汁敷背治疗风寒型感冒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6):9-10.

[5]庞宇舟,蒋祖玲,宋宁,等.基于关联规则的壮医气道病用药组方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0):1190-1191.

[6]宋宁,秦祖杰,梁薇,等.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6):1904-1906.

[7]彭锦绣,黄沂,黄瑾明.等.壮医针灸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3,35(3):377-378.

[8]宋宁.壮医药线点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9):7-8.

[9]宋宁.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原发性痛经85例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7):22 -23.

[10]宋宁,李浪辉,秦祖杰,等.黄瑾明教授诊治不孕症思路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8):1029-1030.

猜你喜欢

壮医人气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人气“日抛脸”
比照中医,求同存异
——略论壮医翻译现状及出路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
Skin Food人气果蔬系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