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2015-01-23包凤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左心流程静脉

包凤娟

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包凤娟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8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性左心衰竭护理, 观察组采用优化救治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救治相关时间和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和采血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用药时间早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救治总时间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救治中效果显著, 能够及早实施救治,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借鉴。

急性左心衰竭;优化救治护理流程;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是常见的危急重症。救治效果对此类患者起着重要作用, 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救治措施实施过程中, 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优化救治护理流程是对治疗中的相关环节进行有效的衔接,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让患者接受有效的护理[1,2]。本文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观察优化救治护理流程在此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 女17例。年龄最小42岁, 最大81岁, 平均年龄(63.2±5.1)岁;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所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1例, 慢性心力衰竭出现急性发作9例。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年龄最小43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64.1±4.8)岁;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所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0例, 慢性心力衰竭出现急性发作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救治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而后送入科室内进行抢救, 并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程序中, 高年资护理人员根据对患者抢救情况实施随机安排, 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资历﹑护理经验和理技能水平等没有考虑, 抢救过程中对护理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安排, 而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优化救治护理流程, 具体包括:①对患者进行快速的识别分诊, 掌握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 并根据上述症状特点和临床检测在短时间内进行诊断和评估。②护理人员在救治患者过程中的人力安排。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资历﹑护理经验和抢救技能水平﹑责任心程度等对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 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抢救过程及时调整, 但不胡乱调配。③救治过程中所用器械﹑药品等合理放置, 便于救治患者时使用, 避免因忙乱中找器械等而耽误抢救时间。④参与救治的护理人员职责分工明确。高年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分诊后即开始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并开始实施护理, 帮助患者摆放体位,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吸氧, 进行心电监护, 以上在3 min内完成;而后建立静脉通道并采血, 在5 min内完成。实习护理人员或工友协助高年资护理人员完成护理流程。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分诊及评估时间﹑静脉通道建立和采血时间﹑开始实施静脉用药时间﹑救治总时间。评定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救治40 min后的救治效果:救治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双肺干湿性啰音和治疗前相比消失或较治疗前显著减少, 心率恢复正常范围, 呼吸恢复到正常频率, 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评定为显效;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有所缓解,双肺啰音检查显示有所减少, 其他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为有效;上述症状改善情况没有达到显效和有效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过程中相关的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分诊及评估时间为(2.1±1.7) min;建立静脉通道和采血时间为(4.1±1.2) min;对患者实施静脉用药时间为(4.4±0.7) min;患者总的救治时间为(37.6±10.3) min。对照组分诊及评估时间为(4.4±1.3) min;建立静脉通道和采血时间为(8.4±2.1) min;对患者实施静脉用药时间为(7.5±1.5) min;患者总的救治时间为(59.6±9.7) min。观察组的分诊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和采血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用药时间早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救治总时间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比较 观察组救治显效27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救治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救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急性左心衰竭是危急重症, 需要在短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措施来缓解患者的病情。急性左心衰竭常规救治护理中, 多根据救治过程所需而安排护理人员参与救治护理干预, 并没有根据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流程所需进行人力安排[3,4]。常规的救治护理干预中, 没有优化救治流程, 不能在较短时间实施心电监护等病情监护及建立静脉通道并采血等程序。而优化护理流程改变传统的常规救治护理, 能够从护理的薄弱环节及隐患入手, 对救治护理流程进行优化, 做到及时有效分诊﹑及早应用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职责分工明确[5]。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分诊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和采血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用药时间早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救治总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救治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说明了优化救治护理流程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救治中效果显著, 能够及早实施救治, 提高救治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1]张一湘,吴妙恒.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的程序化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05, 6(3):212-213.

[2]吴晓红. 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左心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 2006(27):142.

[3]申小婷,刘艳辉,赵金发. 急性左心衰竭的急救护理体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7(9):1286.

[4]袁民香,刘雪贞. 临床护理路径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4(5):10-12.

[5]吴小平,董兰菊. 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不间断性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14, 5(18):111-1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185

2015-08-10]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前筛检中心

猜你喜欢

左心流程静脉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左心衰竭如何用药治疗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