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纤溶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研究

2015-01-23沈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纤溶酶进展神经功能

沈萍

关于纤溶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研究

沈萍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4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脑组织液及胞二磷胆碱等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9.19%)高于对照组(70.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纤溶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

纤溶酶;进展型脑梗死;临床效果

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 传统的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及扩容等治疗方法虽然能取得显著的短期效果,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1]。本院对收治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纤溶酶进行治疗, 发现临床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9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74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且均经CT检查证实,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2 h接受治疗, 其中男43例, 女31例, 年龄61~83岁, 平均年龄(61.7±7.3)岁。排除严重肝﹑肾﹑心并发症患者以及大面积脑梗死﹑出凝血机制障碍等患者。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脑组织液及胞二磷胆碱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纤溶酶100 U+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治疗, 1次/d, 同时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降压﹑脱水等对症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进行判定。疗效判定标准:①基本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基本未改善甚至增加。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基本治愈12例(32.43%),显著进步14例(37.84%), 进步7例(18.92%), 无效4例(10.81%),临床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患者基本治愈6例(16.22%),显著13例(35.14%), 进步7例(18.92%), 无效11例(29.73%),临床总有效率为70.27%;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74±6.12)分, 治疗后为(9.43±5.23)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89±7.45)分, 治疗后为(12.57±5.83)分,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依据脑缺血病理生理改变的特征, 早期血流量减少是诱发脑组织损伤的关键因素, 如何有效恢复血流主要取决于有效侧支循环及血管再通[2]。脑梗死治疗的主要原则就是及时将脑缺血再灌注进行恢复, 以缓解脑组织缺氧缺血导致的脑细胞损害, 最终达到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溶栓治疗是脑梗死治疗的首选方法, 由于受到禁忌证及时间窗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患者错失了最佳的溶栓治疗时间[3]。在发生脑梗死之后的短时间内梗死区域的神经细胞就会出现坏死的现象,而在中心区域周围的半暗带区神经细胞尽管可能发生功能障碍, 但在缺血状态下的细胞本身却是存活的。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内恢复区域供血, 则能够有效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 减轻后遗症的出现[4]。

纤溶酶是一种单链型金属蛋白酶, 其具有较强的活性,能够直接降解机体中的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 并且对血栓中纤维蛋白能发挥特异的亲和力, 其能够与血栓的纤维蛋白发生直接作用, 从而将纤维蛋白溶解成E﹑D﹑Y﹑X等可溶性片段[5]。此外, 纤溶酶还能够有效抑制病死灶周围的血管血栓的形成, 从而建立出良好的侧支循环。纤溶酶不仅能有效消除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 对纤溶酶原不会产生活化作用, 并且也不会对其他血小板膜与凝血因子产生水解作用,因而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6]。因此, 采用纤溶酶对进展型脑梗死进行治疗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纤溶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

[1]李子渊,王翔.纤溶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热带医学杂志, 2012,12(8):1004-1006.

[2]方璟,陈路,赵亚洲,等.丁咯地尔联用纤溶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 2010(4):39-41.

[3]陈峰,胡连根,章小稳.疏血通针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纤溶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29): 78-81.

[4]张宝钧,陈峰. 巴曲酶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51(3):102-104.

[5]熊世才.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27):27-28.

[6]王海涛,田洪涛.纤溶酶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进展型脑梗死. 中国康复, 2011, 26(2):124-12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98

2015-07-21]

451100 新郑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纤溶酶进展神经功能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养殖可口革囊星虫纤溶酶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根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