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2015-01-23林琳谭晶波张宏伟宋艳利程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腺叶转移率外科手术

林琳 谭晶波 张宏伟 宋艳利 程林

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林琳 谭晶波 张宏伟 宋艳利 程林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外科手术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根据患者的既往治疗情况分为首次手术组以及再次手术组, 各38例。对所有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淋巴结转移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再次手术组患者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首次手术治疗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应用外科手术的首次治疗效果更好, 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但是对于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因此,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应当及时接受治疗, 以提高临床效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手术;复发率;临床效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为常见的甲状腺癌之一, 占甲状腺癌总数的70%左右[1], 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绝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通常出现孤立甲状腺结节, 在腺叶中局限很长的时间, 临床诊断难以检出[2]。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 本院对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应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根据患者的既往治疗情况分为首次手术组以及再次手术组, 各38例。首次手术组患者通过临床触诊﹑B超检查以及螺旋CT检查发现颈前占位性病变, 手术中或术后切片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其中男10例, 女28例;年龄20~62岁, 平均年龄(46.78±11.62)岁;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5例, 其中单侧和双侧分别为5例和10例;再次手术组患者在其他医院或者本院术中以及术后病理切片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之后复发。其中男9例, 女29例;年龄19~62岁, 平均年龄(46.21±11.59)岁;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7例,其中单侧和双侧分别为6例和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次手术组患者发生癌变的病灶局限在甲状腺腺叶中, 附近淋巴结未出现肿大现象, 肿块有包膜, 直径均<2 cm, 且没有出现病灶远处转移的患者。年龄<45岁的患者进行甲状腺叶﹑峡部切除术以及手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于年龄>45岁的患者行甲状腺近全切术, 同时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于双侧甲状腺癌或者峡部甲状腺癌的患者行全切术, 于双侧中央区进行淋巴结清扫。

再次手术组患者的癌变肿块局限在一侧的甲状腺腺体中, 患者年龄<45岁时, 将其患侧残留的腺体以及峡部完全切除, 当癌变范围扩大到对侧的腺叶时, 将患者的甲状腺完全切除, 如果范围为扩大到腺叶则可以应用部分切除的方式。患者年龄>45岁时, 患侧的腺叶联通峡部完全切除, 或者直接行甲状腺全切除术, 峡部发生癌变的情况下, 对双侧腺叶全切或者是近全切。对于T1和T2病变, 但是颈部未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对V1区进行清扫, 其余行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淋巴结侵犯范围非常广大患者, 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患者术后需要给予甲状腺素, 并终生服用[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对比 首次手术组患者中4例复发, 复发率为10.53%;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 发生率为10.53%;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2例, 发生率为31.58%;总转移率为42.11%。

再次手术组中12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31.58%;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 发生率为7.89%;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22例, 发生率为57.89%;总转移率为65.79%。再次手术组患者的复发率及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首次手术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首次手术组患者中3例(7.89%)声音嘶哑, 其中2例为永久性损伤, 1例恢复;1例(2.63%)患者出现喉返神经麻痹;1例(2.63%)甲状旁腺功能受损。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

再次手术组患者中4例(10.53%)出现声音嘶哑﹑2例(5.26%)为喉返神经麻痹﹑4例(10.53%)甲状旁腺功能受损,共有10例并发症, 发生率为26.32%。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首选方式[4], 常用的术式有甲状腺全切除或者是近全切除。但是手术治疗后仍会有部分患者出现病灶遗留, 复发的可能性较大。且再次进行手术的患者由于之前手术对甲状腺腺体的组织结构造成破坏, 对病灶的清除产生影响[5], 因而效果相对于首次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差, 患者的复发率和淋巴结转移率要高出首次手术组患者很多。

综上所述,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要尽早确诊﹑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做好淋巴结清扫工作, 改善患者的预后, 提高生存率。

[1]赵雪桃,安亮,金保红, 等.老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0):5136-5137.

[2]王胜海.老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中国伤残医学, 2014(22):83-84.

[3]凌文龙,谭介恒.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22):38-39.

[4]孙敬国.手术联合131I﹑甲状腺片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10, 50(35):90-91.

[5]蔡红卫,王建飞,张鸿彬, 等.腔镜辅助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对比研究.肿瘤学杂志, 2012, 18(5): 361-36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31

2015-07-23]

116033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猜你喜欢

腺叶转移率外科手术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广义Markov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无源控制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分析及临床评估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