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耳规模化规范化栽培新技术

2015-01-23王丽芬

中国食用菌 2015年3期
关键词:装料培养料银耳

王丽芬

(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研发中心,福建 古田 352200)

银耳规模化规范化栽培新技术

王丽芬

(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研发中心,福建 古田 352200)

通过对银耳栽培场建设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论述,系统总结了银耳规模化、规范化栽培的最新技术。

栽培技术;规模化;规范化

古田县的银耳栽培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经过近50年发展,到2013年全县年产量达2.8万t鲜品,占全国银耳产量的90%。目前已形成了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格局,拥有30间左右栽培房的栽培户比比皆是。栽培技术不断创新,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模化、规范化配套栽培新技术,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场的选择

银耳栽培场要求地势开阔、交通方便;有自来水或井水或山泉水等清洁充足的水源,排灌方便;环境清洁卫生,周边100 m内无集市、禽畜养殖场、垃圾场,无容易产生扬尘的水泥厂、石灰厂、木材加工厂等,远离化工企业,生态环境良好。

栽培场所一般实用面积在2 200 m2左右。实践证明,无论是栽培场的建设还是栽培管理,适度规模可以有效降低场地建设成本和栽培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 200 m2的地上可以建20间标准栽培房、10间菌丝培养室,每年可栽培5批,40万筒银耳,产值达160万元。

2 栽培场配套设施

规模化栽培场内要建设统一规划的道路,主干道路宽4 m以上,并按消防部门的要求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设备;电力设施、用水设施应和生产规模相配套,电力设施要由电力部门按电力规范统一设计、施工,确保用电安全。用水设施应规范设计、统一施工。

3 栽培房的建设

3.1菌丝培养室

菌丝培养室每间面积40 m2,高3 m。墙厚24 cm,土墙、空心砖墙、实心砖墙均可,也可由其它B1级以上难燃保温材料建造。屋顶用彩钢板、瓦片或水泥瓦搭盖,倾斜度为35°~40°。门、窗安装80目防虫网。

3.2子实体培养室

子实体培养室长(深)12 m,宽4.4 m(不含墙体厚度),高4 m,实用面积53 m2,一般可摆放4 000个菌筒。墙的建造材料和厚度、屋顶的建造材料和规格同菌丝培养室。但墙砌好后要先衬上一层厚5 cm的泡沫板,再衬一层塑料薄膜,起保温保湿作用;天花板设置防鼠铁丝网和隔热层;培养室靠墙两边和中间摆放子实体培养层架,中间留2条通道,每条通道宽各1.1 m,通道上方等距离设置3个80 cm×80 cm能开合的天窗;培养室前面开两扇门、两扇窗,后面开两扇窗,前后窗设排气扇,窗和门安装80目防虫网;2条通道正上方天花板等距离各安装2个小型电风扇和2盏节能灯。排气扇、电风扇主要起气体调节作用。节能灯起照明和子实体增白作用。

3.3增温设施

子实体培养室要建设增温设施。在培养室通道下方建地下火坑道。坑道由烧火口、烧火膛、火烟暗道和烟囱组成。烧火口设在菇房门口外墙脚处,烧火口高40 cm、宽20 cm;烧火膛直径80 cm;火烟暗道高48 cm,宽15 cm;烟囱高出屋顶50 cm以上,烟囱内径18 cm[1]。坑道由砖和水泥预制板砌成。

3.4子实体培养层架

子实体培养层架采用木、竹等材料搭建。设置3排培养架,靠墙两边的架宽0.55 m,中间的架宽1.1 m,架高3.6 m,分12层,层距30 cm,每个架面纵向排放4根木条或竹竿等材料。

4 配套栽培技术

4.1栽培季节

银耳属于中温型菌类,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古田县的气候、生产设备等条件,海拔800 m以下地区,秋、冬、春季栽培。具体制作菌筒时间为9月下旬至来年4月。海拔800 m以上地区宜夏季栽培。

4.2菌筒制作

4.2.1 配方

栽培银耳的原料广泛,杂木屑、玉米芯、甘蔗渣等均可用,但以棉籽壳最理想,常用配方:棉籽壳85%、麦麸13%、石膏粉2%,含水量60%。

4.2.2 装料

采用对折径12.5 cm、长55 cm、厚0.004 cm规格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培养料(一般每袋装干料0.75 kg),培养料填装高度47 cm。装料后擦净塑料袋口内外两面粘附的培养料后,用纱线扎紧袋口,然后用直径1.5 cm的打穴器,在填好培养料的料袋单面打3个等距离接菌穴,穴深2 cm,再用规格3.3 cm×3.3 cm的食用菌专用胶布,将接菌穴封严压密。装料采用流水作业:按上述配方将培养料拌匀后,即可装料。一台装料机配11名熟练工。1人进料,1人套袋,1人扶筒,3人扎袋口,1人打接菌穴,2人贴胶布,2人搬运(把填好料的菌筒装上专用的菌筒架,用小叉车将菌筒架推往灭菌室),形成一个进料→套袋→扶筒→扎袋口→打穴→贴胶布→搬运→灭菌的流水线作业,每小时可以生产菌筒2 100个,大幅度提高工效。

4.3灭菌

采用常压蒸汽灭菌。要建设与栽培规模相配套的蒸汽锅炉和相应规模的灭菌室,一般4 t锅炉可供15间(每间36 m3)灭菌室灭菌(蒸汽锅炉和灭菌室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设计、建造)。灭菌室内温度要求在4 h内达到100℃,维持100℃18 h~19 h。灭菌后,趁热取出料袋并搬运到已做消毒处理的接种室内,“井”型排放,每层4袋。

4.4接种

接种前要在料筒内温度降至28℃以下时,将料筒、接种用具等采用熏蒸法进行消毒,气雾消毒盒用量8 g·m-3~9 g·m-3。消毒后4 h开始接种。选择合格的银耳三级种,在接种前12 h~24 h内把银耳菌种反复搅拌均匀,使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混合均匀,以提高出耳率。接种时启开穴口胶布,用接种针提取银耳菌种接入,并顺手贴封穴口胶布。要求接入穴内的菌种比穴口低1.5 mm。每穴接种量约1.5 g。接种后的菌筒,按“井”字形叠放,每层5筒,每堆叠12层。

4.5菌丝培养

接菌后3 d内为菌丝定植期,室内温度控制在26℃~28℃,若超过30℃应及时开窗通风降温,低于18℃关闭门、窗加温。避光培养,无需通风。

接菌后4 d~9 d,室内温度控制在23℃~25℃。每天通风2次,每次10 min。结合通风,翻筒散热,检查杂菌,避光培养。

4.6子实体培养

接菌后10 d,菌丝圈直径达10 cm左右,即菌丝基本满筒时,将菌筒搬入经清洗、消毒的子实体培养房,上架疏排,筒距3 cm~4 cm;保持室内温度22℃~25℃,湿度75%~80%,每天通风3次~4次,每次10 min。

接菌后15 d,穴口耳芽逐步长成幼耳时,撕去接菌穴胶布,盖上无纺布,喷水保湿。保持室内温度22℃~25℃,湿度90%~95%,每天通风3次~4次,每次30 min。

接菌后18 d,进行扩穴,即用刀片把接菌穴口边缘薄膜割去1 cm,以增加子实体生长空间,并使氧气更好透进菌筒内,加快菌丝新陈代谢,生理成熟。扩穴后,每天向空间和无纺布面喷水2次~3次,保持室内相对湿度90%~95%,室内温度掌握在23℃~25℃。

接菌后25 d,取走无纺布,向子实体、菌筒底面、空间、地面喷水,雾滴越细越好,以菌筒上的水珠欲滴未滴为准,保持室内相对湿度90%~95%,室内温度掌握在23℃~25℃,同时打开灯光,增加散射光,以提高子实体洁白度。

接种后31 d,子实体直径达12 cm以上,进入成熟期,此时停止喷水7 d左右,控制室内温度22℃~25℃,湿度自然,每天通风3次~4次,每次30 min[1]。

接菌后38 d,菌筒收缩,出现皱褶,变轻。耳片收缩,有弹性,即可采收。子实体培养期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要求,要及时启动增温设施。

4.7采收、清场

一次性采收,用手抓住整个子实体摘下即可。将采收的银耳送烘干厂烘干。采收后,及时清除废菌筒,清洗薄膜、地板、层架,以备下次使用。

[1]GB/T29369-2012,银耳生产技术规范[S].

S646.9

A

1003-8310(2015)03-0086-03

10.13629/j.cnki.53-1054.2015.03.023

王丽芬(1978-),女,大专,农艺师,长期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和推广。E-mail:794726454@qq.com

2015-02-28

猜你喜欢

装料培养料银耳
一种橡胶原料自动称量装置
影响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准确度的因素分析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热水泡银耳丢营养
袋栽海鲜菇装料量比较试验
草菇出菇为何怪
春夏滋补靠银耳
大球盖菇培养料发酵实用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