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临床药师的现状与发展

2015-01-22孙英豪闫翠环梅全喜

中国药业 2015年21期
关键词:中药学药师药学

孙英豪,闫翠环,梅全喜

(1.河北省沧州中心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0; 2.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3.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1)

中药临床药师的现状与发展

孙英豪1,闫翠环2,梅全喜3

(1.河北省沧州中心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0; 2.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3.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1)

目的促进中药临床药师的发展。方法分析中药临床药师现状,并展望未来。结果与结论中药临床药师存在数量偏少、业务素质不高、职业定位模糊等问题。在政府、医院、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药临床药师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优质的药学服务。

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医药事业

近年来,临床药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化学药临床药学得到了快速而有序的发展,但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较迟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6年提出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开展中药临床药师培养试点工作,设立若干个中药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单位,培养一批中药临床药师”。但目前大部分中药联合用药,其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无科学、有力的证据,加上临床中药学人才匮乏,缺少能对临床用药进行合理分析的中药学专业人才,故中药临床用药的发展基本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笔者总结分析了现有中药临床药师发展现状,预测未来前景,旨在为将来建立规范化的中药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培养合格的中药临床药师,切实有效地解决中药临床合理用药问题奠定基础。

1 发展现状

1.1 数量偏少,尚未形成队伍和体系

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9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2万个,其中医院 2.5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1万个。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国注册执业药师共12.7万人,药学类注册执业药师8.03万人,中药学类注册执业药师4.5万人,同时注册2种的执业药师1 464人。国家对临床药师人数的规定为8%,但许多综合医院远未达到。目前,医院药剂科人员数量少,内容扩张及工作范围间存在着矛盾冲突。故药剂科只能安排极少数量的中药师开展临床服务。且许多医院未安排中药临床药师岗位,即使在有中药临床药师部门的医院,中药临床药师也只能工作在重点科室,不能覆盖所有临床科室,很难形成中药临床药师队伍和体系。

1.2 整体业务素质不高

中药临床药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知识,以及分析中药处方的组成原则,配伍禁忌等,还要掌握相关化学药的功能主治、药理作用及临床基础医学、与医师患者沟通的技巧等。这对中药临床药师自身文化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大多数医院中药学专业人员技术力量较薄弱,在医院工作的中药学专业人员的知识面较窄、结构偏低,掌握率不高、运用不熟练,单纯从事中药调剂、制药和管理药物等工作,导致临床中药学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另外,高等教育资源与中药临床药师业务素质水平不匹配。中药学的教育多是单一的化学-药学型模式,偏重于理论化的专才培养,是课程中包含了大量化学药物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中医学、临床医学等知识相对薄弱,工作后的医学、药学继续教学,临床实践培训等工作也开展不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药临床药师人才的培养[1-2]。庄伟等[3]对北京19家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现状调查分析发现,中药师中100.0%缺乏临床实践经验,88.9%缺乏完善的工作模式,61.1%的药学专业知识储备不足;77.8%的医院未建立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55.6%的医院无政策支持中药师发展。

1.3 缺乏系统培养

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有赖于人才的培养。无人才,就不可能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均已普遍设立临床药师高等教育,目前,我国也已正式出版了临床药学系列教材,许多高等医药院校也都逐渐开设了临床药学专业,但未见有相关高等院校设置中药临床药学专业(部分高校开设了临床中药学专业,但与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是不同的专业方向)。目前西药临床药师的继续教育培养工作逐渐规范和系统化,而中药临床药师的培训工作尚未启动,如此下去,西药持证的临床药师在不断增加,而中药至今为止尚无1名合格(持证)的中药临床药师。

1.4 职业定位模糊

中药临床药师作为参与临床用药决策、监控给药过程、观测患者用药情况并建议必要调整、追踪药物使用最后结果的主要责任人,应在职业能力、分类、职责、角色、拓展等方面有准确的定位,以确保实现药学服务[4]。目前,中药临床药师的编制、绩效考核、教育培养、薪资待遇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均无明确规定,以致中药临床药师难以积极投入工作,体现自身价值。另外,中药临床药师多属于医院药剂科,虽然药剂科和临床科室是平等的,但临床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其需要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影像结果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治疗,而药物治疗仅仅是临床治疗的一项内容。故中药临床药师在整个诊疗过程中的定位不清晰,开展合理用药工作时,很难与临床医师达成共识[5]。

2 展望

临床药师必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临床用药,让患者接受更专业、合理的药物治疗。我国的医疗系统制度也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和完善。中药临床药师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根据目前各综合性医院中成药的使用调查表明,临床上80%~90%的中成药处方为西医师开具[6]。而西医师大多未系统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无法全面掌握中药使用的辨证论治,故全面培养中药临床药师,指导西医师辩证使用中成药,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有积极的作用。另外,中药临床药师可与临床医师共同探讨中成药有效性、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等,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此,提以下建议。

由国内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设与国内大型三甲中医院药学部联合成立“中药临床药学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国内中医药大学开设中药临床药学专业,科学设置中药临床药学课程,同时医院药学部的兼职硕士生导师在“中药学”学科下招收以“中药临床药学”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为医疗机构培养中药临床药学人才。

为加强和规范现有的中药临床药学人员培训与提高,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参考目前西药临床药学人员培养模式,把一些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较好的三甲中医院设为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选拔一些基层医院的中药临床药学人员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发给中药临床药师证书,以便为中药临床药学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将人才培养的方向由先前的研究型逐渐转向职业技术技能型,以适应社会发展尤其是就业需求。但在中药学高等教育方面,目前培养的中药学人才都是中药药化、药剂、药理等面向小众群体的基础研究型人才,而面向大众群体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尚无中医药大学开设,具有职业技术素养的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目前还是一片空白。故教育部门应重视中药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各中医药大学应以此次教育改革为契机,联合各自三甲附属中医院,参考美国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研究开设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科学设置中药临床药学课程,培养高层次中药临床药学人才。我院从2015年开始联合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在中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开设了以梅全喜主编的《中药临床药学》为基本教材的中药临床药学课程,为中药临床药学的教育教学和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作出有益的探索。

随着科技的进步,临床医学及临床药学也随着更新、发展,中药临床药师更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药学仪器与高新技术,为中药临床使用提供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撑,更加及时、准确、快速地为临床医师提供系统性的药学服务。后备人才的培养也是中药临床药师队伍战斗力保障的重要支撑,高等教育机构除保持现有的高水平理论学习外,还需加强临床实践的培训,全面提高药学专业毕业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促进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3 结语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全球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2010年德国不合理用药死亡人数达146 374例,我国因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患者的人数高达15% ~35%[7]。故临床合理用药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由于中药大多为复方,且作用机制较化学药品复杂,故中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更重要。近年来,中药不合理应用极常见,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中药不良反应逐年上升,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发布的年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病例占总报告病例的比例由2009年的13.3%上升至2013年的17.8%[8]。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一直仅次于抗感染药物,位居第2位,可见,我国药品安全风险中中药占据较大比重,如何合理使用中药,避免中药药害事件及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已迫在眉睫。而紧密结合中医临床开展中药临床药学,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是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各地各级中医院都十分重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目前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奇缺,至今无一位合格(持证)的中药临床药师,故有必要加强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虽然我国的中药临床药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与发展是医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需要。在政府、医院、高校、个人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药临床药师定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优质的药学服务。

[1]梅全喜,曾聪彦.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药房,2008,19(36):2801.

[2]翟华强,张 冰,郑虎占.中药临床药师培养模式与方法的探讨[J].药学教育,2007,23(3):16.

[3]庄 伟,林晓兰,郭景仙,等.北京市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24):2216.

[4]陆人杰,王 菲,王燕龙,等.探讨临床药师的准确定位[J].临床药师,2012,12(1):70.

[5]杜广清,王家伟.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药师制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0,13(10):40.

[6]张碧华,谢沂伯,邵晖中药临床药师在综合性医院合理用药中的价值[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5):441.

[7]邹 俊.临床药师制度发展中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22):58.

[8]梅全喜.尽快启动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N].中国中医药报,2014-08-20.

R288

A

1006-4931(2015)21-0181-02

孙英豪,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肾脏病理,(电话)0317-2075523;梅全喜,主任中药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研发,本文通讯作者,(电话)0760-88815106(电子信箱)pww200688@21cn.com。

2015-04-09;

2015-06-21)

猜你喜欢

中药学药师药学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