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非手术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侧弯

2015-01-22胡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退行性腰部

胡博

中医综合非手术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侧弯

胡博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非手术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侧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针灸推拿配合药物、激光照射、功能锻炼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20例,随访并分析治疗情况和疗效。结果:治愈率为35%,好转率为65%,有效率为100%,随访疗效满意。结论:采用针灸推拿配合药物、激光照射、功能锻炼的中医综合非手术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侧弯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实用、安全,不开刀,治疗费用少,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退行性腰椎侧弯;中医综合保守治疗;针灸推拿;激光照射;功能锻炼

退行性腰椎侧弯(lumbar degenerative denovo scoliosis,LDDS)指原无脊柱侧弯的患者在骨质发育成熟之后由于脊柱退变而新出现的侧弯,除外继发于脊柱椎体器质性病变如肿瘤、创伤骨折、结核等原因引起的侧弯[1]。Cobb角>10°。LDDS常合并严重的椎管狭窄、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肥大等腰椎退行性变及椎体旋转与滑脱,进而引起外观畸形,下腰痛、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直腰困难,甚至出现直肠膀胱功能障碍等[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LDDS作为一严重退变的疾病,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2010年9月—2014年9月在我科进行中医综合非手术治疗的20例轻度退行性腰椎侧弯的病例,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以提高临床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2~76,平均61.5岁。所有患者均有下腰痛,不能久立久行,其中18例伴有不同程度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神经根刺激症状或感觉减退等神经受损症状。其中3例因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其余患者拒绝手术。Cobb角<20°16例,Cobb角>20°4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4个月。

1.2临床特征正侧位X线片显示均存在明显的退变性侧弯改变和阶段性半脱位。CT和MRI显示腰椎管狭窄和神经压迫。Cobb角最大30°,最小10°。

1.3治疗方法治疗采用中医综合治疗,20 d 1疗程。

1.3.1药物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刺激症状严重者,应先消除神经根水肿,避免反复刺激,予以药物:5%葡萄糖500 mL,三磷酸胞苷二钠40 mg,静脉点滴,1次/d,地塞米松 10 mg,静脉小壶,1次/d,甘露醇250 mL,静脉点滴,1次/d,以上诸药3 d 1疗程,如疼痛麻木较重者可再予3 d。

1.3.2推拿按摩采用李墨林李氏腰椎病推拿准备手法,分别按压双侧太溪、解溪、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风市、承山、承扶诸穴30 s;按压双侧冲门30 s,以抬手患者感觉有热流冲下为宜;弹拨放松双侧髂胫束;按揉双侧委中穴1 min,并弹拨站立筋;屈肘按压双侧环跳1 min,以抬手患者感觉下肢舒畅为宜,忌用肘尖暴力按压;按压双侧大肠俞1 min,以患者可承受为度,按压宜和缓忌暴力。以上点穴手法以由轻按逐渐加力再到逐渐放松为法,并嘱患者呼气放松,忌用暴力直接按压。腰部治疗手法采用滚揉等较轻柔手法,放松腰部肌肉,腰部散在痛点,可用如上点穴手法,分别按压。对双侧腰部肌肉紧张者,可用轻手法弹拨。可做手法牵引腰部,手法宜轻,严重骨质退变者忌用。以按揉腰背及双下肢手法结束。整套手法采用李氏手法特色,以点穴为主,不为复位而复位,注重下肢远端治疗腰部症状,以逐步恢复腰部稳态,手法轻柔和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3.3针灸治疗选取双侧委中、环跳、腰痛点穴、阿是穴为主穴,委中3至为度,环跳得气即可,腰痛点及阿是穴可留针30 min。配以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肾俞、大肠俞、腰部夹脊穴留针30 min,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1.3.4局部激光照射治疗局部激光照射20 min,2次/d,以消炎消肿止痛。经我院临床多年经验,局部激光照射,对局部深层消炎,促进深层消肿吸收有明显疗效。

1.3.5功能康复锻炼在患者疼痛得到一定缓解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具体运动量视患者体质决定。

1.4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1995-01-01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疼痛减轻,劳累后仍有疼痛,部分功能受限。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20例患者经4年定期随访后观察疗效,治愈7例,好转13例,治愈率为35%,好转率为65%,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成年人退行性脊柱侧弯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发病率女性稍多于男性,占60%[3]。脊柱侧弯最早影响到椎旁肌群,凸侧肌群被拉长,长期出现缺血缺氧状态,而使浅深肌群,肌细胞发生改变,严重的萎缩后,被完全吸收而丧失肌群对脊柱的协调功能,凹侧因长期废用会出现废用性萎缩但肌细胞变性不大,在大多脊柱侧弯肌组织病理严重影响到治疗愈后和侧弯的反弹。椎骨本身需要十分大量的血液供应,脊柱侧弯对椎骨内部的供血产生影响,不但造成供血的障碍,使椎骨失去营养,而且会加剧椎骨的退行性改变,形态上发生楔形改变,这种楔形变会相互影响,加重病情。主侧弯是椎骨的改变引起,代偿性侧弯由肌组织不协调引起,且两者相互影响,加快患者患病程度。椎骨供血不足,侧弯椎体挤压,可使椎间盘髓核脱水,纤维环破裂,造成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变性,椎间隙变小,脊柱失稳加大,重力传导不能。脊柱侧弯还使得管内脊髓与神经根张弛不等,牵拉状态引发被牵拉部神经缺血缺氧,供血障碍与脊髓、神经根压迫可引起患者四肢温度觉、知觉减退,甚至疼痛、麻木。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LDDS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症状可随侧弯加重而更加明显。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LDDS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随着老年人对生活治疗的期望值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病人在保守治疗疗效不明显的情况下,选择手术治疗[4]。LDDS的病变较复杂,一般来讲,LDDS的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年龄较大,且多合并基础疾病[5],手术需要彻底神经减压,重建腰椎系列及稳定,手术较复杂,风险大,术后较容易出现并发症,如硬脊膜撕裂、神经根牵拉伤等。临床上一些脊柱不稳的疾病(如腰椎滑移、脊柱侧弯等)或因术中需充分减压而需要维持脊柱稳定的疾病(如多阶段椎管狭窄症)均给于内固定维持稳定效果,同时为了减少内固定物的应力集中及达到长期稳定的效果,还需加之植骨融合术,但事物均有利弊两面性,固定、融合术带来脊柱病变节段的稳定之外,对邻近节段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即目前已被广大学者重视的邻近节段退变[6]。而中医综合非手术治疗,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筋出槽、骨错缝”的病变特点,采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整筋理复的治法,整复紊乱关节,松解紧张肌肉,疏通淤阻经络,调畅气血,改善局部供血,逐步改善和维持脊柱稳态。此外,外支具可以提供暂时的帮助,但没有研究证明其长期佩带的效果。同时,治疗骨质疏松及预防进一步骨丢失是必要的,尤其对女性病人[7]。

总之,对于轻度的退行性脊柱侧弯病人,及早治疗,采用针灸推拿配合药物,激光照射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实用、安全,不开刀,治疗费用少,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较理想的非手术治疗LDDS的综合保守治疗。同时个体化的锻炼方案更能预防侧弯的进一步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1]Ploumis A,Transfledt EE,Denis F.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associated with spinal stenosis[J].Spine,2007,7(4):428-436.

[2]毛兆光,巫庆新,祝介明,等.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伤,2008,21(11):860-862.

[3]郑召民,吕游,张加芳.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的外科治疗并发症[J].骨科,2010,1(1):1-4.

[4]赵文韬,李剑峰,陈娟.中医保守综合治疗老年人腰椎退变性侧弯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3):140.

[5]张圆.退行性腰椎侧弯外科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13,42(17): 2027-2029.

[6]杨永宏,郑杰,楼肃亮,等.退变性腰椎侧弯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3,34(2): 93-97.

[7]魏梅洋.退行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 [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10(21):1331-1333.

(收稿:2015-02-06修回:2015-04-26)

(责任编辑韩 慧)

R681.5+7

A

1007-6948(2015)03-0303-03

10.3969/j.issn.1007-6948.2015.03.029

天津市天津医院推拿科(天津 300211)

猜你喜欢

非手术治疗退行性腰部
护腰最多戴3个月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