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经验对浙江省的启示

2015-01-22陈侃翔程宣梅刘淑春池仁勇

关键词:浙江省企业

陈侃翔,程宣梅,,刘淑春,池仁勇

(1.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2.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3.浙江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浙江 杭州 310023)

国内外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经验对浙江省的启示

陈侃翔1,程宣梅1,2,刘淑春3,池仁勇2

(1.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2.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3.浙江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浙江 杭州 310023)

信息经济时代,大数据、智能制造、移动互联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产业经济形态和模式持续创新和变化。成熟的创业生态系统,对浙江省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培育创新创业企业具有重要支撑。借鉴国内外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经验,我们提出,浙江省在构建和完善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时,可从系统、制度、网络和文化四个方面入手:即构建并完善“区域核心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增强系统的自组织功能,促进创业要素集聚和自由流动,“内孵”和“外引”持续推动系统的创新产出,从而加速浙江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创新创业;创业生态系统;国际经验;政策建议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经济进入深度转型和调整期,中国宏观经济也在经历着深刻变革。在持续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站在了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鼓励大众创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推动中国经济同时也是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浙江拥有创业创新的肥沃土壤。创业创新的过程不仅是创造财富的过程,也是推动浙江省经济、社会和文明前进的过程。2014年,浙江省138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企业数量已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在全民创业创新的大潮推动下,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前列。

进入信息经济时代,大数据、智能制造、移动互联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产业经济形态和模式持续创新和变化。而成熟的创业生态系统,有助于创新资源的汇聚和重组、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创新成本的显著下降、创业组织的健康成长以及各类创业创新成果的持续产出,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2-3]。构建成熟的创业生态系统,对浙江省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培育创新创业企业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在深入调研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深圳4家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广泛研阅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经验,就浙江省如何构建和完善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加速推动浙江省经济持续、向好、健康发展,提出一些思路和对策性的建议。

一、国内外知名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经验

(一)创业创新要素集聚,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

纵观国内外知名的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创业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显著[4]。美国硅谷形成了由大学与科研机构、风险资本机构、综合服务机构、人才库、创业精神和创业板市场构成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5];巴黎大区创新中心将区域内的大学、科研中心、大型集团和中小型工业企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有效互补的创新生态系统;北京中关村也形成了包括领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科技资本、创业服务体系、创业文化等六要素构成的创业生态系统[6]。一个运行成熟的创业生态系统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成熟的风险投资。美国硅谷集中了近1.5万个天使投资人;以色列特拉维夫集中了大量的风险投资,相当一部分属于“纯风险投资”,其中39%属于种子阶段和早期阶段的资金注入[7]。二是创业创新繁荣,创新驱动效应显著。上海张江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园区集聚了中芯国际、辉瑞等近2000家科技型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56家,复旦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一批国家级、省市级的公共研发机构和评测平台。三是同类型或互补型产业的集聚。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园、布里斯班科技园和墨尔本Latrob University R&D Park等,聚集了一大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互补产业。

(二)创新支持条件完备,拥有完善的服务和支撑体系

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高质量配套支持体系,对于创业生态系统的高速运转是必要条件。一是激励创业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完备。美国硅谷为创业创新构建了技术流动、技术许可、知识产权保护法等完善的法律保障环境;深圳市实施普惠式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并通过创业孵化园,提供创业社保补贴、首次创业补贴、带动就业奖励等一揽子资助政策[8]。二是创业创新基础设施齐全。芬兰Jyvaskyla产业生态系统,边界与行政区边界一致,系统内的能源实现了以Rauhalhti电厂为源头的四层级式能源梯级利用系统;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Asns电厂和卡伦堡市政两个核心企业,为园区提供公共服务和能源供应[9]。三是创业配套服务完善。北京中关村拥有联想之星、创业邦、创业家、3W咖啡等众多创业孵化和服务机构,开展各类创业服务[10]。

(三)创业组织网络拓展,构成了生态化的组织形态

创业生态系统内部创业主体之间呈现出网络化、生态化的自组织特征[11]。一是开放式的网络连接结构。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创新型经济正在崛起,亚马逊的Amazon Web Service(AWS)云服务是云计算领域的领军型企业,同时也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连接“线上”和“线下”的创业生态系统[12],为创业企业提供虚拟机、计算、存储、网络、快速建立商业化应用、数据管理和拓展服务等。二是创业组织呈现产业链式连接。Facebook生态系统内的创业企业呈现出产业链式的疯狂成长。其衍生的创业公司包括:社交游戏公司Zynga、广告公司Wildfire以及商务网站Payvment,这些企业都迅速在其生态系统中呈产业链式扩张,相当一部分企业已是准IPO级企业[13]。三是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阿里巴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在线电子商务企业,其通过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将金融资源、信息资源、实体制造业的商品资源、物流供应商和独立软件提供商服务资源有机融通在一个系统内。四是创新要素重组和价值创新。谷歌Google的创新是致力于打造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包括谷歌、第三方创新者、广告商和用户。

(四)创业创新内生动力强劲,推动系统可持续发展

一是青年创业人才集聚。硅谷、纽约、巴黎、新加坡四地的创业者平均年龄低于35岁,加拿大温哥华、圣地亚哥、巴西圣保罗、伦敦、以色列特拉维夫五地创业的平均年龄也仅为36岁。二是毗邻创新源,受到创新辐射效应影响显著。美国西雅图不仅拥有亚马逊、微软、Avalara、Zillow等世界级企业巨头,同时,它毗邻硅谷,拥有地理位置优势,并在住房、教育、医疗、商业配套和娱乐等方面具有低生活成本的比较优势。日本筑波科技产业城,由筑波大学城为中心和外围六个技术园区组成。筑波大学城实施资源共享工程,设立科研机构的资讯交换中心,提供最新科研成果信息及知识产权交易等。三是形成了有型的创业创新文化。美国硅谷精神包含广泛的包容性及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价值观,其核心是宽容失败。北京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积淀和传承,形成了“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创业文化。四是创业创新培训、教育体系完善。新加坡自上世纪70年代,其经济发展局(EDB,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就实施了青年海外培训计划即“职业化”创业教育。

二、浙江省建立创业生态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生态系统内部的组织非结构化和驱动力不足

一是浙江省创业生态系统内部已形成基于地域空间的产业集聚区,但各产业集聚区呈现点式分布,布局分散。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90%以上的县(市区),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特点明显、模式各异的块状经济。但是,这些产业集聚区不同程度呈现出散点式布局、工业园区单向度发展、产城融合度低、资源集约化效率低等特点。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各产业集聚区应聚合发展为功能综合集成的现代产业集群。二是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不足,创新驱动效应有待增强。浙江多数“块状经济”还是以普通机械加工、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存在缺少核心技术支撑、产业层次较低、创新较弱等问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4》中,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仅排第五,企业创新能力、教育研发的投入对创新的支撑作用均有待提升。三是中小微企业资金不足,难以有效支撑高科技产业和战略型新型产业发展。浙江省民营经济活跃,但和中小微企业相配套的金融服务没有跟上。中小微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困境。

(二)创业生态系统的法制环境和制度支撑体系仍薄弱

一是扶持创新创业的法治环境和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长期以来,浙江地方政府的“无为而治”,有效释放了民间的创新创业激情。但在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中,政府如何顺势而为,积极引导与支持?如何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时候,制定好规则、实施有效监管,尽可能地引入法律的手段和经济的办法,推动浙江省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是浙江地方政府应重点研究的课题。同时,针对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浙江省如何根据经济环境和经济目标,制定鼓励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也亟待破题。二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投入不足。从需求角度看,技术成果转化具有投资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而浙江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制于人才和资金的限制。一方面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及银行贷款,另一方面企业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因此,企业缺乏技术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从供给的角度看,在知识产权缺乏保护的环境下,由于技术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

(三)创新要素与创新主体的网络化集聚程度亟待增强

一是信息技术的嵌入和跃迁是浙江省创业生态系统实现网络化集成的难题。浙江省的信息技术产业仍存在“缺芯少魂”的产业软肋,缺少一批关键控制芯片设计和研发企业。此外,如何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仍面临一定挑战。二是互通互联的基础仍需不断增强。互通互联的基础是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和安全体系的统一。浙江省已经实现包括通讯、交通、仓储物流和金融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互通互联,但仍未建立起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公共信息资源平台。三是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网络化集聚的创业生态格局仍在建构过程中。有研究表明,处于创业生态系统价值网络中的中小微企业存活率更高。中小微企业在创业生态系统的框架中,被结合进销售渠道、服务网络、全价值链,形成统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浙江省创业生态系统对于中小微创业的集聚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尤其是系统内部依托阿里巴巴等旗舰型的大型企业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市场、管理、技术、人才和资金服务,集聚中小微创业企业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孵化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创新型的创业孵化机制初现端倪,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截至2014年,浙江省共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4家。其中,催生出一批如杭州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器、浙大科技园、杭州高新区(滨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等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孵化器。这些孵化器集聚了成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平台型企业等推动产业资源、创业资本、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以投资为主导,专业化服务为特色。然而,仍有大部分创业孵化器在浙江省发展时间尚短,经验还不够丰富,缺乏与专业技术相配套的专业化技术服务能力、投融资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无法实现为在孵企业提供孵化前、孵化中以及延伸跟踪的服务。二是创业孵化器全程服务和综合保障机制有待完善,难以吸引以创新创业人才为核心的优质资源。与广东、上海、江苏相比,浙江省吸引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体制机制先发优势呈弱化趋势。同时,浙江省大院名校少、大企业少,部分中心城市生活成本高,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力还不足。

三、相关启示与政策建议

(一)从系统的角度,构建并完善“区域核心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

一是建立基于“大区域内协同”的创业生态系统。形成以“中心城市+周边县市区”为格局的大区域内协同的创业生态系统;以“专业镇区”为要素单元,在大区域内合理布局构建创业企业群落、科研院所、产业共性技术平台、人才、风险资本、创业服务机构等产业生态系统的要素模块。继续深化完善“杭州上城区基金小镇”、“西湖区云计算小镇”、“富阳硅谷”、“青山湖科技城”等以“专业镇区”为行政单位的创业生态系统要素模块的构建。二是加强系统内“创新核心”要素的构建。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参与国家和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针对电子、医药、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汽车、金属制品等产业领域,搭建基础材料、关键设备、核心元器件及软件工具等公共技术和产业服务平台,增强创业生态系统的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完善以“科技加金融”为重点的全产业链式配套服务体系。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引进科技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重点是引进科技银行、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技术转移、天使投资人、风投公司、创投基金、信用中介机构、产权交易机构等。

(二)从制度的角度,增强创业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

一是建设“法制营商”环境,形成创业创新资源的集聚机制。构建省、市、区、县,政策全方位、多角度、有效、协同的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深化以“三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的网上政务改革,实施精兵简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法制建设,实施法制管理,建设“阳光、公平”的商业环境,促进创业创新要素加速向浙江集聚。二是深化“财税政策”改革,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设立“浙江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为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匹配杠杆资金。建立商业化模式运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风险投资。政府加强监管,明确“支持”和“导向”的职能,细化投资原则、投资对象、投资方式、基金运行规则,引导基金健康运行。三是加强“科技政策”创新,加速创新要素的价值再造与转化的机制。重点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政策。改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处置权管理改革、收益分配方式改革、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等方式,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提高科技服务业整体服务效率。搭建企业和中介机构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信息共享、规则相容、流程对接,提升创业生态系统的技术创新内生动力。

(三)从网络的角度,促进创业创新要素集聚和自由流动

一是重点突破“六维度”的信息技术领域,促进创业创新要素的网络聚集和流动。重点加强“物联网、智慧城市、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数字内容产业、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六个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与应用推广。改变创业创新企业的空间(实体)集聚模式为虚拟集聚,通过互联网(虚拟)集聚创业创新企业。二是依托“云平台”和“大数据”,建立“互通互联”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加强互联网络的基础应用设施的完善和升级,将互联网上的数据、信息、终端和人等创新要素有效连接起来,整合、汇聚、流通、衍生和创新信息资源。以阿里云等大数据平台为核心,建设“公共商业数据服务中心”、“工业经济信息网络平台”。三是构建和谐的“大平台+中小微网商”网络生态系统,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与重组。着重建立中小微网商促进中心,为中小微网商提供融资、法律、技术和政务服务等综合性服务,推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应用服务的方式创新。

(四)从文化的角度,持续推动创业生态系统的创新产出

一是构建与完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兴办创业型大学和创业型社区学院,培养具备“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的创业创新人才。面向青年学生和社区大众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实施全民创业培训制度、创业咨询服务、创业导师和创业学徒制度等。将创业创新教育融入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职业教育,推动技术创新、高新技术转化、创意型创新和社会创新。二是建立创业创新价值的导向体系。倡导创业创新的价值观,激励创新,鼓励创业;创办创业创新类媒体,聚焦创业创新活动,传播创业创新的价值理念;通过举办创业创新大赛、讲座等,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推动创业创新氛围的形成;树立创业创新的标杆人物,宣传创业创新代表人物的创业创新经验和历程。三是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励创业”的人文氛围,集聚创业创新人才。通过建立“零成本”的创业创新基地和创业园区,优化城市综合创业环境,降低创业成本。向创业者提供大量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配套低成本的居住、教育、医疗、娱乐、交通、办公服务,低价甚至免费的互联网接口,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创业,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浙江创业,特别是互联网创业。

[1] 朱桂龙,钟自然.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广东专业镇发展及其政策取向[J].科学学研究,2014,(1):29-33.

[2] 林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58-62.

[3] 张玲斌,董正英.创业生态系统内的种间协同效应研究[J].生态经济,2014,(5):103-105.

[4] 汪忠,等.社会创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1-65.

[5] 毛蕴诗,周燕.硅谷机制与企业高速成长——再论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J].管理世界,2002,(6):102-108.

[6] 郭洪.构建更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N].经济日报,2014-5-9(16).

[7]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追求个性之美: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新方向——关于《全球城市创业生态系统报告 2012》的解读[R].科技发展研究,2013,(14):1-9.

[8] 唐翔.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1):77-79.

[9] 郭莉.产业生态网络模式的比较分析[J].科研管理,2009,(4):37-43.

[10] 杨文利.六大要素构建中关村创业生态系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8-5(A04).

[11] 刁晓纯,苏敬勤.工业园区产业生态网络绩效测度研究[J].科研管理,2009,(3):152-158.

[12] 阿里研究中心.小即是美:2012 年度网商发展研究报告[R].阿里研究报告,2012,(8):40-42.

[13] 阿里研究中心.增长极:从新兴市场国家到互联网经济体——信息经济前景研究报告[R].阿里研究报告,2013,(4):38-43.

(责任编辑:金一超)

The Experience of Building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Zhejiang Province

CHEN Kanxiang1, CHENG Xuanmei1,2, LIU Shuchun3, CHI Renyong2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2. China Institute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3.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Zhejiang Wanxiang Polytechnic, Hangzhou 310023, China)

Information economy era, big data,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Internet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make the form and mode of industry economy innovate and change continuously. Mature business eco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function in seizing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new rou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start-up business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 ecosystem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our aspects of system, institution, network, and culture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building and improving a good business ecosystem so as to accelerat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policy suggestion

2015-03-10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JY06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LQ13G02001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LY14G020006);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SCG148)

陈侃翔(1978-),男,浙江杭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小企业政策研究;程宣梅(1981-),女,浙江兰溪人,讲师,硕士,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刘淑春(1982-),女,湖南永兴人,副教授,硕士,从事企业管理研究;池仁勇(1959-),男,浙江温州人,教授,博导,从事中小企业研究。

F269.24

A

1006-4303(2015)02-0133-05

猜你喜欢

浙江省企业
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
企业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