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5-01-21范秀红

关键词:病程原发性护理人员

范秀红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镇中心卫生院内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范秀红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镇中心卫生院内科,黑龙江大庆163000)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抑郁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护理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效果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特点为病程发展缓慢、不易控制,容易损伤患者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原发性高血压很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合理的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诊断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均>140 mmHg,舒张压均>90 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心、肝、肾等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1.6±11.2)岁;病程1~22年,平均病程(8.8±2.9)年。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2.2±11.4)岁;病程0.8~23年,平均病程(9.2±3.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服用降压用药以及保持病房内环境干净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饮食护理: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提供饮食指导,减少盐分和动物脂肪的摄入,多食用新鲜蔬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同时适当补充蛋白质,减少刺激性食物。(2)心理健康指导:原发性高血压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极易产生消极、焦躁的心理,导致不配合治疗,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出现的心理问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供针对性护理[2]。(4)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能够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护理人员要监督并鼓励患者严格按照医师制定的运动量、运动频率进行,并叮嘱患者家属监督,1周运动2次及以上,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安排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以患者可承受力为主。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病情控制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护理满意度表为我院自行设计,表格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沟通交流情况等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收缩压为(124.8±17.9)mmHg,舒张压为(80.2±8.1)mmHg;对照组收缩压为(142.6±19.9)mmHg,舒张压为(92.2±8.7)mmHg。观察组血压正常22例,血压异常3例,对照组血压正常14例,血压异常11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坚持服药。大多数患者由于病情变化会出现心理抑郁、焦躁等等不良情绪。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研究证明,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顾与治疗,对疾病的康复缺少信心。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情感淡泊、缺少价值感、缺失愉快体验与兴趣,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不利于患者恢复的因素。

焦虑情绪:焦虑是患者行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后最为普遍的心理反应。性格内向的患者对手术成功率非常敏感,容易出现神经紧张、焦虑等情绪,具体表现有易发怒易暴躁、固执、生闷气、担心家庭经济负担等;还有一部分患者具有分离性焦虑症,过度思念家庭与亲人,易产生失眠症状。

恐惧情绪:患者未能正确认识疾病,还未及时从健康状态转变成患者角色,容易造成紧张依赖心理,从焦虑情绪逐渐转变为恐惧情绪。具体表现为担心手术出现意外,担心丢失工作能力,害怕减少经济收入、降低社会地位,害怕受到家庭或者社会的歧视。

对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调整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适应能力,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加对疾病恢复的信心,促进患者恢复[3]。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产生的不良情绪辅以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恐惧情绪,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 曹 磊.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38.

[2] 王冬颖,任胜涛.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29):619.

[3] 陶 源,孙国珍,程 璐,等.个体化心理护理对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6):1-3.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23.137.02

猜你喜欢

病程原发性护理人员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