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中老年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

2015-01-21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住院

吴 莹

(扬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扬州 225002)

心血管内科中老年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

吴 莹

(扬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扬州225002)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和预防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因跌倒住院患者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认知、护理人员、心理、疾病、药物和不良的外部环境等因素均可成为住院患者跌倒的因素。结论 为了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采用跌倒评估量表、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鼓励患者参加适量、规律的体育锻炼等可降低跌倒发生率。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护理对策

国际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组将跌倒定义为无意图的摔倒在地上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癫痫发作所致的跌倒。现在医学界认为跌倒是指从平地行走时或稍高处摔倒在地[1]。它具有意识清楚、非故意性等特点[2]。随着人口老龄化,国内每年有1/3的50~80岁的中老年人、1/2的8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历过跌倒事件。跌倒产生的严重不良后果为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同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费用,还可能引起医疗纠纷。预防住院中老年患者跌倒是临床护理人员探索课题之一,为寻求中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原因,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减少中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针对我科2013年9月~2014年5月发生的3起意外跌倒事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因跌倒住院患者3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6~91岁,平均年龄73岁;男性0例,女性3例。均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合并骨质疏松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1例。跌倒后发生枕部皮下血肿1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右桡骨远端骨折1例。

1.2方法

根据护理记录对跌倒的描述确定为意外跌倒,按性别、年龄、有无跌倒史、疾病种类、跌倒时间、所服药物、跌倒的原因、跌倒所导致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针对这一现象,我科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问卷内容为6大方面,护士填写,由患者、家属或其他相关人士口述,对入院的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接着质量小组定期评估、检查防跌倒对策实施情况,最后科内进行讨论、鱼骨图分析。

2 结 果

(1)年龄:年龄56~91岁,其中55~70岁1例(33.3%),71~91岁2例(66.7%),平均73岁,均为女性,均能独立或靠助行器行走。

(2)跌倒史:有跌倒史1例(33.3%),无跌倒史2例(66.7%)。

(3)疾病分类(该次入院第一诊断):高血压病合并骨质疏松2例(66.7%),冠心病合并糖尿病1例(33.3%)。

(4)跌倒发生时间:06:00-08:00:2例(66.7%),16:00-18:00:1例(33.3%)。

(5)跌倒的地点:病室1例,病室卫生间1例,公共卫生间1例。

(6)所服药物:使用抗高血压药3例(100%),镇静催眠药1例(33.3%),降血糖药1例(33.3%)。

(7)跌倒的原因:眼盲,洗漱坐空致跌倒1例(33.3%),起床准备上厕所时跌倒1例(33.3%),地面湿滑(雨天自带淋湿的雨披)跌倒1例(33.3%)。

(8)跌倒所导致的后果:跌倒后发生枕部皮下血肿1例(33.3%),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33.3%),右桡骨远端骨折1例(33.3%)。

3 原因分析

3.1年龄、性别因素

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如听力下降,平衡功能差,视敏度减退,导致不能正确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反应迟钝,引起跌倒。本研究表明,跌倒多发于51~91岁的年龄段,占跌倒总例数的100%,女性多于男性,占跌倒总例数的100%,女性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3.2疾病因素

心血管内科中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变,常并发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阿斯综合症发作而跌倒。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中2例患者是由于该原因而发生跌倒。

3.3药物因素

如降压药、降糖药、扩血管药,特别是镇静催眠药,被公认是发生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抗高血压药和阻滞剂在单个研究中被发现有增加中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况且中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受机体退化的影响,更易产生反应迟缓和认知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导致跌倒的概率增加。

3.4设施和环境因素

中老年人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差,设施、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病房的采光、地面的湿滑(尤其卫生间)、地面门槛的突出、缺少扶手,衣裤的羁绊等都有可能成为中老年患者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与自身因素协同作用而增加跌倒发生的危险性。

3.5心理因素

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社会因素,中老年人不愿成为子女的负担,有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高估了自己的活动能力,对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也要自己尝试去做,这会增加其跌倒的几率。另一方面有些中老人害怕跌倒,这种恐惧心理限制了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本研究中有2例属于前者。

3.6认知因素

由于对跌倒的认知不够,护理人员虽然已经识别出某些存在着跌倒的高危险患者,并对其采取防范措施和及时的告知,但患者及家属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对采取的措施和告知不予重视,最终导致跌发生。

3.7护理人员因素

一方面由于护理从业人员年龄偏小,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对病情评估不全面,对患者活动能力评估不足;另一方面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在易发生意外的晨晚间,只有1名当班护士,但需要承担整个病区35~45名患者的治疗及病情观察任务,在患者起床洗漱和睡前这一时段,不能有充足的护理人员提供生活护理,满足基本需要,易导致意外发生。

4 护理干预

4.1加强入院评估,确定跌倒危险人群

责任护士依据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新入院及病情、活动状态有改变的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筛查出跌倒高风险患者(>45分视为跌倒高风险患者)。护士将属于跌倒高风险的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及陪护。护士、患者和陪护三方即开始采取预防跌倒干预措施:床头挂“防跌倒”标识;提供图文版《预防跌倒十知道》,具体指导患者及陪护日常起卧防跌倒的方法;评价患者及陪护对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护士长、护理组长每天检查跌倒高风险患者的评估及跟踪措施落实情况,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4.2加强风险管理,增强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预

防患者跌倒的意识

首先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需要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防范跌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并通过真实案例警钟长鸣,使其树立防跌倒意识,在平时工作中形成预见性思维和评判性思维。其次对陪护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要求陪护人员相对固定落实24 h陪护,关注陪护人员对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配合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使防跌倒意识和措施真正落实到目标对象身上,在降低跌倒发生与损伤的同时,也使患者及亲属对跌倒风险的存在和发生有心理准备,对最终未能避免的跌倒意外也表示理解。

4.3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消除隐患

做好住院患者的入院环境宣教,使患者能尽快适应病房环境。将患者经常需要之物品放于随手可得处,避免因弯腰或蹲下取物而跌倒。走廊及卫生间设置扶手,病床及马桶高度安全,衣裤得体,穿防滑鞋,医用设备用后及时收好,以免导线绊人。危险地带放置警示标识。各处要配安全设施和报警设施。

4.4加强生活护理

对住院的中老年患者,提供适当的生活护理,在晨晚间,特别是早晨6~8点,下午4~6点及睡前,加强巡视,协助患者洗漱、如厕、进食、改变体位等,指导患者采取安全的活动方式,特别是晚夜间使用床栏,必要时告知家属陪护,避免跌倒事件的发生。

4.5加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首先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各种疾病,并对跌倒危险患者加强预防跌倒措施的宣教,如高血压患者向其讲解三慢原则,即起床慢、下床慢、行走慢;视听减退的患者选配适合的眼镜或助听器;其次,护士加强巡视,对服用易导致跌倒的药物,注意观察血压、血糖、心率、尿量、电解质、心电图等动态变化。对于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安置于监护病房,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方可下床活动并加强交班。

4.6鼓励患者参加适量、规律的体育锻炼

机体无力、下肢乏力是患者跌倒的重要原因。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灵活性、减少反应时间,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对步态不稳的患者由陪护或护理人员每天定时扶持活动,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增加活动耐受性,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5 结 论

住院患者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发生无固定模式、时间、地点,后果十分严重。了解心血管内科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做好跌倒的前瞻性护理是预防患者受到意外跌倒伤害的有效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病房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全面、细致的评估住院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创造适合住院患者的就医环境;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护及相关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降低住院期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1] 夏晓萍.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

[2] 富莉芳.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5,5(6):42-44.

[3] 常雪琴,陈红梅.老年患者跌倒致伤及情况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

[4] 王 琳,刘 艳,于桂香.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3,(S1).

[5] 曲 丽,郑英花,李 壮,丁 欣,李利英,杨 怡.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9).

本文编辑:吴 卫

R473.5

A

ISSN.2095-6681.2015.24.157.03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住院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妈妈住院了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