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泌乐25与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15-01-21陈元彬王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低血糖空腹胰岛素

陈元彬 王东

优泌乐25与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陈元彬王东

目的 比较优泌乐25与优泌林70/30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2次/d注射方案,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优泌乐25组与优泌林70/30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HbA1c、BMI、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泌乐25组早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优泌林70/30组(P<0.05);优泌乐25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少于优泌林70/30组。结论 在采用预混胰岛素早、晚2次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方案中,优泌乐25在控制空腹血糖和HbA1c方面不劣于优泌林70/30组,在控制餐后血糖方面优泌林70/30组,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风险。

优泌乐25 优泌林70/30 2型糖尿病 有效性 安全性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目前控制血糖,保护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有效方法之一。研究发现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解除葡萄糖的毒性作用,可使受到抑制的胰岛功能得到恢复[1,2]。采用胰岛素泵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困难较大,人们更容易接受胰岛素注射2次/d的方案来控制血糖。作者拟通过临床观察比较优泌乐25和优泌林70/30注射2次/d方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根据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的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均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无胰腺炎病史。随机分为优泌乐25组和70/30组,每组各40例。优泌乐25组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0.2±6.5)岁。优泌林70/30组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8.4±7.3)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对象均进行饮食、运动教育,胰岛素注射方法培训,告知低血糖事件的主要表现及对策。两组均采用优伴笔Ⅱ注射,优泌乐25笔芯(100U/ ml),早、晚餐前5min皮下注射;优泌林70/30笔芯(100U/ml),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所使用胰岛素均由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用药前入选对象测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体重指数,随后根据不同分组情况使用优泌乐25或优泌林70/30,起始剂量为0.4~0.5U/kg,3d后视血糖(采用罗氏血糖仪卓越型测定毛细血管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直至连续2次空腹和早餐后血糖检测均达标(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计算达标时间,6个月后再次复测上述指标并计算实际胰岛素注射剂量。不良事件:患者记录治疗期间的低血糖事件。低血糖事件分为轻微(不需要协助可自己处理或2.8mmol/L<血糖≤3.9mmol/L)和严重(需第三方协助处理或血糖≤2.8mmol/L),尽可能记录当时血糖读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组治疗前后HbA1c水平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HbA1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餐后2h血糖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剂量:优泌林70/30组与优泌乐25组比较,剂量有少许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优泌乐25组与优泌林70/30组比较,前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短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事件:以血糖<3.9mmol/L为低血糖诊断标准,约60%低血糖事件有血糖读数,优泌乐25组较优泌林70/30组低血糖事件发生少(轻微及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用药过程中观察体重指数轻度增加,但未见到体重大幅增加的现象,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与大不列颠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证实在机体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持续高血糖起着催化作用,在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中餐后高血糖是一个重要因素[3]。

当前,2型糖尿病治疗模式大多是以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为基础,视血糖情况加用口服降糖药1~3种,如血糖控制仍不达标,采用胰岛素治疗,但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已经历了较长的高血糖时期,胰岛细胞功能的保护失去了最佳时期,将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对于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众多研究发现短期胰岛素治疗,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或近似达标(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可改善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葡萄糖毒性和脂毒性,减轻胰岛素的抵抗[2]。目前临床上强调的是个体化治疗,血糖的尽早控制,胰岛素治疗不再是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失败后的最后手段。胰岛素的使用可采用泵持续皮下输注,多次皮下注射等方式,但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费用较昂贵,短效胰岛素的多次皮下注射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不便,患者较易接受1~2次/d的胰岛素注射方案。现有多种预混胰岛素化为单体后才发挥作用,因此对餐后血糖的控制难于满足需求。优泌乐25是胰岛素双相类似物,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迅速发挥作用,其可溶性赖脯胰岛素占25%,精蛋白结合的赖脯胰岛素占75%,皮下注射可溶性赖脯胰岛素,更容易形成单体,常规短效胰岛素吸收的延搁期得以消除,满足机体进餐后血糖升高对胰岛素的需求。与精蛋白结合的赖脯胰岛素释放缓慢,作用时间长,可起到基础胰岛素的作用,两者按一定比例结合,可使餐后胰岛素吸收峰与餐后血糖峰保持一致,有效控制血糖,降低餐后血糖的漂移,更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本试验选择优泌乐25和优泌林70/30作为观察对象,结果显示优泌乐25和优泌林70/30二者在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有效,优泌乐25对餐后血糖控制优于优泌林70/30。在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上优泌乐25组虽短于优泌林70/30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控制达标的前提下,每日胰岛素需求总剂量,优泌乐25组少于优泌林70/30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事件(优泌乐25组低血糖发生6例,11例次,血糖证实性低血糖为7例次,其中1例次为严重低血糖。优泌林70/30组低血糖发生10例,15例次,血糖证实性低血糖为9例次,其中3例次为严重低血糖),优泌乐25组少于优泌林70/30组,与彭云波[4],艾新泉[5]的观察一致,这与可溶性赖脯胰岛素降低餐后血糖,血中药物浓度迅速下降,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性相对较小有关。另外,优泌乐25注射后即可进餐,不像优泌林70/30需餐前0.5h注射,符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减少漏打或注射后未及时进餐引发低血糖的风险,提高了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顺应性和治疗满意度。

1祝方,纪立农,韩学尧,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临床试验.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5~9.

2翁建平.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10~14.

3Esposito K, Giugliano D, Nappo F, et al. Regress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by control of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Circulation 2004,110(2):214~219.

4彭云波.优泌乐25与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吉林医学,2012,33(9):1881~1882.

5艾新泉.优泌林70/30和优泌乐25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9):2108~2109.

212402 江苏省句容市白兔中心卫生院(陈元彬)212000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王东)

猜你喜欢

低血糖空腹胰岛素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空腹喝水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