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理气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2015-01-21裴新宇刘万权吉林省松原市人民医院吉林松原138000

关键词:枳实理气排空

裴新宇,刘万权(吉林省松原市人民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健脾理气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裴新宇,刘万权
(吉林省松原市人民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目的 观察自拟健脾理气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60例,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自拟健脾理气汤口服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4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 健脾理气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治疗后不易复发,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值得推广。

糖尿病性胃轻瘫;健脾理气汤;疗效

1945年,学者Rundles第一次报道继发于糖尿病的胃神经病变;1958年,学者Kassander将糖尿病引起的胃神经病变命名糖尿病性胃轻瘫,此后逐渐被广泛认识,现已将该病公认为一种胃排空延缓的疾病。据国外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有76%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胃轻瘫,其发病率较高,由于糖尿病性胃轻瘫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会影响血糖的达标,也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因素[1]。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但与神经病变、胃肠激素、高血糖水平、微血管病变及Cajal间质细胞等因素密切相关[2]。西医治疗以促进胃动力药为主,但停药后易于复发,远期疗效较差,而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笔者自拟健脾理气汤用于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60例。其中男29例,女31岁;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6.4±2.5)岁;病程2~6.5年,平均病程(3.9±0.6)年。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3]

症状:进食后,出现饱胀感,伴有恶心、厌食、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体格检查:可见胃部饱满,见胃型,或可伴有震水音阳性。X线钡剂造影检查或胃镜检查显示胃蠕动收缩力减弱,且存在排空延迟。排除合并有胃部肿瘤、溃疡病及幽门梗阻等及可引起胃动力异常的疾病。

1.2.2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胃脘部胀满不舒,食后饱满,恶心、欲偶,倦怠乏力,情志不遂时加重,纳食不馨,食量减少,大便干稀不调,舌志淡,舌苔薄白,脉弦细。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

根据患者的运动量、体重指数等为其制定个性化食谱,建议患者适量吃含纤维素的食物,注意少食多餐,以半流食为主,注意戒烟限酒;同时根据患者的并发症、年龄及血糖水平等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量,保持心情舒畅,同时给予个体化治疗,包括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使血糖、血压、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

1.3.2 中医药治疗。

自拟健脾理气汤组方:炙黄芪25 g、党参25 g、茯苓25 g、枳实20 g、枳壳20 g、木香20 g、缩砂仁20 g。1剂/d,水煎取汁200 m L,100 m L/次,分早晚2次,餐后口服。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3 随证加减。

伴有胃脘部灼热隐痛、口干渴、大便干燥、手足心热、汗出者,加玄参20 g、生地黄20 g、麦门冬20 g、黄连10 g生石膏15 g等以养阴清胃;伴有胃部冷痛、手足凉者,加干姜15 g、制附子10 g、肉桂5 g等以温胃调中;伴有恶心、呕吐、噎膈者,加生姜15 g、清半夏15 g等以降逆止呕。

1.4 疗效判定标准[4]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或显著减轻,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或透视等检查显示,胃蠕动及胃排空时间恢复正常,或显著好转。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或透视等检查显示,胃蠕动及胃排空时间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或透视等检查显示胃蠕动及胃排空时间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经治疗2个疗程后,显效18例(30.00),有效41例(68.33),无效1例(1.67),总有效率为98.33%。

3 讨 论

糖尿病性胃轻瘫又可称为糖尿病胃麻痹,是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是指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5]。其主要特点是胃动力下降、胃排空迟缓、胃节律紊乱而导致胃潴留。除具有糖尿病本身固有症状外,还有早饱、餐后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嗳气等。临床中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病率较高,影响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因此需要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西医治疗主要以西沙必利、胃复安、吗丁嗽、红霉素等具有促胃动力作用的药物为主,但药效不持久、副作用明显(尤其是红霉素)等不足[6]。与之相比,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方面的疗效更明显,且副作用极少,复发率较低。

糖尿病性胃轻瘫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消瘅”、“痞满”、“呕吐”、“腹胀”、“积聚”等病证范畴,中医学对此早有记载,如《圣济总录》中言:“消渴,饮水过度,内溃脾土,土不制水,故胃肠患为腹满之疾也。”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病程迁延日久,失治误治,加之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累过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气阴两虚,脾不健运升清,胃失和降,脾胃失养,无力运化水谷为本,而气机郁滞,阻滞脾胃气机运化为标,由此可见糖尿病性胃轻瘫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因此在治疗时应注意谨守病机,标本兼顾,不可偏颇。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拟健脾理气汤一方,该方即针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因病机而设,方中以炙黄芪、党参、茯苓等以健脾益气,养胃和胃,用以治疗脾虚,配伍枳实、枳壳、木香、砂仁等行气止痛,以治疗气机郁滞,全方合用,标本兼顾,共奏健脾益气,行气导滞的功效。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炙黄芪、党参、茯苓、枳实、枳壳、木香、缩砂仁等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动力的作用,为该方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奠定了药理学基础。

综上所述,根据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特点,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健脾理气汤治疗,切中病机,标本兼顾,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且治疗后不易复发,毒副作用小,标本兼治,疗效显著,故值得推广。

[1] 张云华,陆汉军.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与预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03.

[2] 徐春华,马建伟.糖尿病胃轻瘫中西医研究诊治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1):121-126.

[3] 杨开来.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1):33-34.

[4] 王文兰,杨万平.枳实消痞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5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4):17-18.

[5] 李颂婷.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22例[J].现代中医药,2012,32(1):33-34.

[6] 黄 敏.参斛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0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2,32(2):192-193.

本文编辑:孙春宇

R587.1

B

ISSN.2095-6681.2015.026.054.02

裴新宇(1975-),汉族,女,吉林省松原市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枳实理气排空
中药枳实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张仲景运用厚朴、枳实探析*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识别真假枳实
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疗效的价值
一种方便排垢排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探讨
浅谈朱熹理气论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