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5-01-20刘万波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膜蛛网膜

刘万波

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效果观察

刘万波

目的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从我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选取64例,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为(5.12±1.15)d、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为(10.52±1.27)d、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9.38%,同对照组患者的(17.03±3.21)d、(21.14±4.16)d和37.50%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临床上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方法获得良好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地平;脑脊液置换;临床效果

在神经内科,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一种急症,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等为其主要临床症状,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临床上,减轻痛苦、缓解病情和避免出现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有效生命周期[1]。为进一步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02—2012-12收治的6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治疗组32例,男21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22~69岁,平均年龄(45.53±1.15)岁;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10例;患者年龄为23~70岁,平均年龄(46.59±1.35)岁。对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止痛、止血、保持大便通畅和绝对卧床休息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患者每日静脉滴注1次由西安德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H20054543的8 mg尼莫地平+250 mL质量浓度为0.009 g/mL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

1.2.2 治疗组 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方法治疗,患者除每日静脉滴注1次由西安德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H20054543的8 mg尼莫地平+250 mL质量浓度为0.009 g/mL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之外加以脑脊液置换方法治疗,该种治疗方法主要为在患者实施腰穿前1 h静脉滴注125 mL 20%的由广州百特侨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H44021481的甘露醇,在无菌环境中依据常规腰穿要求进行,出现脑脊液后对患者脑压实施测量,对于脑压>200 mmH2O(1 mmH2O=0.098 kPa)的患者,应通过针芯对套管半堵,滴速控制在10~15滴/min,之后缓慢放出10~20 mL的脑脊液。再以0.5~1 mL/min的速度缓慢注入10~20 mL质量浓度为0.009 g/mL的氯化钠注射液和10 mg地塞米松注射液,每3 d对患者进行1次脑脊液置换,直至放出的脑脊液颜色变为淡黄色或是变清,共置换3~6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和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和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 治疗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为(5.12±1.15)d,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为(10.52±1.27)d;对照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为(17.03±3.21)d,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为(21.14±4.16)d。对比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和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9.38%(3/32),其中,1例为再出血,1例为脑积水,1例为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12/32),其中,3例为再出血,5例为脑积水,4例为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一种因多种疾病产生的脑底部或脑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具有较多并发症且症状较为严重,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尼莫地平+脑脊液置换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有效生命周期[3]。尼莫地平属于一种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其可选择性作用于患者脑血管,对患者血管平滑肌收缩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该种药剂具有对抗5-羟色胺的缩血管作用,其通过对患者血小板血栓烷B2释放的减少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患者脑血管痉挛症状,促使患者康复[4]。脑脊液置换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脊液循环,降低血性脑脊液吸收导致的蛛网膜颗粒阻塞而出现迟发性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同时,该种治疗方法对蛛网膜粘连具有一定阻滞作用,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膜的刺激,进而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5]。综上所述,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临床上尼莫地平+脑脊液置换方法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患者的头痛缓解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和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因此,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方法值得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1]杜翠翠.一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肺栓塞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0):892-893.

[2]田志强,牛延良,祈萌,等.尼莫地平加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3):27-28.

[3]王如贵.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4):533-534.

[4]冯霞,周长青,侯枭,等.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系统评价[J].重庆医学,2013,42(25):2977-2980.

[5]刘爱好,冯云伟.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84-86.

2014-10-09)

1005-619X(2015)04-0398-02

10.13517/j.cnki.ccm.2015.04.029

136400吉林省双辽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脑膜蛛网膜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脑膜转移瘤的MR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