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2015-01-20姜兵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脑梗死病灶信号

姜兵

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姜兵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吉林省东丰县医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分别采用CT及MRI诊断,观察两种方法诊断下病灶、数量、形态、部位、密度、大小等情况。结果 CT共检出病灶55个,MRI共检出病灶122个,病灶主要分布在丘脑、基底节区、额叶、脑干等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病灶大小5~15 mm,主要表现为斑点状、小片状,表现为低密度影或略低密度影,MRI显示病灶大小2~15 mm,主要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片状,图像略长T1、长T2信号,DWI序列为明显高信号,T2FLAIR为高信号。结论 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临床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病灶检出率,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核磁共振;CT;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意义

腔隙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脑深穿通动脉的缺血性微梗死,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大脑动脉出现深支闭塞,颅内小动脉出现狭窄、痉挛等,进而导致缺血性梗死的发生,预后较差,因此尽早明确腔隙性脑梗死及病灶数量等对于治疗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1]。近年来随着影像手段在临床的推广使用,核磁共振等在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中逐渐推广使用,为探讨其使用价值,对我院收治的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08—2014-08收治的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1.23±3.25)岁;患者均为首次病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后均扩散加权成像(DWI)确诊,病灶最大径线≤15 mm。患者均伴随操劳过度史、饮酒史,70例患者有合并症,合并症为:高血压38例,糖尿病26例,心脏疾病3例,脑动脉硬化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活动障碍、头晕、视野缺损、语言障碍、感觉障碍等。

1.2 排除标准 伴随系统疾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脑部肿瘤患者;脑梗死面积较大患者;患有严重幽闭恐惧症及精神疾病患者[2]。

1.3 方法 患者分别接受CT及MRI诊断,其中颅脑CT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EMOTION16排螺旋CT,患者仰卧体位,头部进入接受常规扫描,扫描线与听眦线平行,自患者颅顶开始扫描,逐渐靠近枕骨大孔端。扫描参数:电流380 mAs,电压120 kV,扫描层厚1.0 mm,螺距为1.375∶1。MRI检查使用中国深圳贝斯达公司生产的BTI-050 MRI 0.5T磁共振扫描仪,头线圈,采用AXT1WI、T1WI、SAG、T2WI、FLAIR、DWI等扫描序列,常规平扫层间隔,层厚分别为1.5 mm、7 mm,扫描参数:T1WI/TSE∶TR/TE=480/19ms,T2WI/TSE∶TR/TE=3 600/115 ms,FOV为24×24 cm2。病灶部位增加冠状位、矢状位T2WI/SE序列扫描。患者CT及MRI诊断图像均由我院经验丰富的2名主治医生共同分析,CT检查数据需要重新设置层厚0.75 mm,层距0.75 mm,通过多个平面重新组合对病灶大小、数量、形态、部位、密度等特点进行全面分析,MRI图像则对病灶在T1WI、T2WI、FLAIR序列中信号表现进行观察,同时分析DWI弥散受限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例患者经CT诊断,共检出55个病灶,部位分布:丘脑19个、基底节区16个、额叶5个、脑干5个、小脑5个、顶叶3个、颞叶1个、枕叶1个,检出病灶大小5~15 mm,主要表现为斑点状、小片状,主要为低密度显影或者略低密度。

80例患者MRI诊断结果:共检出122个病灶,病灶分布:丘脑25个、基底节区30个、额叶16个、脑干13个、小脑11个、顶叶9个、颞叶9个、枕叶9个,检出病灶大小为2~15 mm,主要表现为斑点状、小片状,图像略长T1、长T2信号,DWI序列为明显高信号,T2FLAIR为高信号。

比较CT诊断病灶数量与MRI诊断病灶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多是由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出现小而深的脑部梗死,病灶区组织可出现严重缺血、缺氧等,细胞内代谢失常进而导致出现Na+-K+-ATP酶功能障碍,病灶组织细胞内Na+浓度明显增加,细胞出现毒性水肿,缺血区水分明显增加,因此临床进行影像学诊断时主要通过对缺血区组织水肿进行观察[3]。CT为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常用的手段,然而CT对水肿的敏感性较差,多是在患者发病24 h后方可对病灶进行清晰反映,早期诊断时难以发现异常,同时在对脑干、小脑半球部位局部微小病灶进行诊断时,敏感性较低,图像不准确,常出现误诊漏诊现象[4]。MRI诊断水聚积异常敏感,尤其是T2WI序列上,能够清晰显示组织水分的微小变化,患者出现缺血现象2 h内可对脑组织水肿进行准确显示,同时MRI组织分辨率较高,对于病灶径线<5 cm微小病灶亦可清晰准确显示[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时,病灶检出数量与CT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同时MRI能够显示更小的病灶,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的首要诊断方法。

[1]李爱银,李亚林,庞涛,等.SWAN序列检测点状短T2信号在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9):613-617.

[2]刘鸿明,赖灿,章士正.磁共振DTT成像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2):186-193.

[4]张春玲,徐忠宝,曲媛,等.腔隙性脑梗死102例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39(9):587-590.

[5]梁江涛,杜亮.关于CT与MRI用于脑梗死的诊断比较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8):723-724.

2014-09-10)

1005-619X(2015)04-0375-02

10.13517/j.cnki.ccm.2015.04.015

136300吉林省东丰县医院

猜你喜欢

脑梗死病灶信号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完形填空二则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孩子停止长个的信号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基于FPGA的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