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潜夫《灰阑记》对《高加索灰阑记》的影响

2015-01-18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邱兰

人间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加索断案布莱希特

重庆三峡学院 文学院 邱兰

论李潜夫《灰阑记》对《高加索灰阑记》的影响

重庆三峡学院 文学院 邱兰

元代李潜夫创作的戏剧《灰阑记》对西方戏剧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各种译本。20世纪以后出现了根据李潜夫《灰阑记》改编的德国克拉邦德的《灰阑记》以及现代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通过对两部《灰阑记》的比较,发现中国戏剧对西方戏剧创作的影响,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借鉴和吸收各自创作的特点,展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受到中国元朝李潜夫所作的《灰阑记》的深刻影响,从而充分认识中国古典戏剧在世界戏剧当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戏剧;灰阑断子;人性;母爱

一、李潜夫《灰阑记》在内容上对《高加索灰阑记》的影响

1.两部《灰阑记》故事情节比较:

戏剧作家李潜夫的《灰阑记》讲述的是两个女人争孩子的故事,一位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另一位却是为了争夺家产的恶毒妇人,由于买通法官和众多做伪证的邻居,法官将孩子判给了恶毒的大夫人,几经周折,此案闹到包大人那里,当时没有先进的检测手段,所以包大人就将孩子放在灰阑(石灰圈)内,让两个都声称孩子是自己生养的女人把孩子当做拔河的绳子用力拉扯,他通过追问弃权方放弃比赛的原因,将一场被策划人安排得扑朔迷离、疑雾重重的谋财害命的重大案件,审判得一清二楚。数百年之后,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又写了《高加索灰阑记》,讲述的是一个贵夫人和一个使女争孩子。法官照抄了包公的办法,当庭把孩子放进一个用粉笔画的圈里,让两个女人用力拉,谁把孩子拉到手就判孩子是谁的。结果却把孩子判给了失败的一方,把孩子判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使女,这是天大的误判。然而,法官是故意误判,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批判了当时的现实主义和社会上的为富不仁,为了财富泯灭人性的现象。

二、李潜夫《灰阑记》在剧本结构上对《高加索灰阑记》的影响

元杂剧《灰阑记》的剧本结构方式在《高加索灰阑记》中也很明显,布莱希特采用戏中戏的手法剧中清楚地告诉我们此剧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女佣的故事和法官的故事,在剧本开始两条线索都是平行发展的,虽然两个故事发生的历史时间是相同的,可是人物和地点各不相同。在剧本的结尾矛盾即将爆发处再将两条线索聚集在一起,将故事情节推到高潮。这种剧本结构方式在很多剧本写作中都经常被运用,因为通过这种剧本结构方式可以使得剧本各部分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同时也使得作者在创作空间上也有更大的自由。中国戏曲剧本的结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戏曲的起源而决定的,在布莱希特的创作中对于这种结构方式有很好的借鉴。

三、李潜夫《灰阑记》对《高加索灰阑记》在艺术书法上影响

两部《灰阑记》都是在开头采用两条线索同时叙述到最后将矛盾集中的艺术手法,戏剧性颇强,矛盾冲突既合乎情理又波澜起伏地发展,很引人入胜;戏剧结构也细密紧凑,足见匠心。另一方面在两部《灰阑记》中都采用了借古喻今的艺术手法,“灰阑断案”的情节在解决两部戏剧中的矛盾中起到了比喻的功能,通过古代的故事,作者希望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高加索灰阑记》在借鉴吸取中国传统戏剧创作艺术手法的同时又创新融入自己的戏剧观念和西方叙事文学的方法和经验。

四、李潜夫《灰阑记》在主题思想表现上对《高加索灰阑记》的影响

1.《灰阑记》中的“灰阑断案”,包公命人取石灰画了个圆圈,让二母拉孩子出圈。尽管试了两次,而且包公在张海棠输掉时还进行呵斥,但是她两次都输了。最终孩子还是判给了张海棠,因为海棠怕在拖拽孩子时孩子幼小的身体受到损伤,所以才故意不用力,包公正是从母性直觉的角度判断出了谁是孩子的生母。之前由于赵令史和大浑家的打点,在郑州府审判时张海棠屈打成招,承认了谋害马员外和抢夺他人孩子的罪名。然而通过包公明察秋毫的终审,张海棠终于沉冤得雪,大浑家和赵令史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通过“二母争子”“灰阑断案”的情节,作者塑造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清官形象,他的聪明才智使正义得以伸张、善良得以显示、罪恶得以揭露。在作者生活的元代当时政治黑暗、恶霸猖獗,社会的腐败衰朽令人担忧,人民盼望在黑暗的现实中有为民做主的清官,除暴安良。在这部戏剧中“以包拯为代表的清官是人民理想的化身”,作者正是契合了当时人民的呼声,歌颂了智慧超人、清廉公正的包公,表达了人民大众的理想和愿望。

2.《高加索灰阑记》作者通过灰阑断子的故事想要表达的主题相对于《灰阑记》来说,除了表现法官的智慧和正直。戏剧正文部分的故事发生在封建时代的格鲁吉亚,贵族叛变,总督被杀,大公逃亡,地毯工人起义,人民纷纷逃亡,在这样的背景下讲述了女仆格鲁雪的遭遇以及“灰阑断案”的故事。布莱希特以此告诉人们,在不合理的社会,正义如能得到伸张。他要判给“善于对待的”,这就是全剧题旨所在,崭新的扩大了的社会意义所在,而且十分自然,合情合理。因为总督夫人爱财重于爱孩子,首先就不近人情,所以这个判决反过来就是公正的,合乎人情的。《高加索灰阑记》的主题在元杂剧《灰阑记》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又有升华,已经得到了与时代相呼应的改编和升华,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创新。

结语:通过两部《灰阑记》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布莱希特在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时候,把灰阑的情节以戏中串戏的方式保留在剧本里,但是在借鉴和吸取的同时又加入了自己他对于戏剧的创新。一方面意识到“灰阑断案”的智慧思维在东西方都是相通的,这是元杂剧《灰阑记》对其产生的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在此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进行了独特的创造,正是布莱希特独特的艺术处理,使得《高加索灰阑记》在元杂剧《灰阑记》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成为众多观众喜爱的作品。

[1]刘炎平、解艾玲.《中国古代传世名剧故事》.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1.

[2]贝托尔特.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张黎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

[3]刘久明.《论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中国现当代文学.2006.

[4]周敏.《〈灰阑记〉与〈高加索灰阑记〉比较》.

[5]曹振华.《浅谈〈高加索灰阑记〉对〈灰阑记〉的接受和变异》 [J] .名作欣赏.2014(18).

[7]刘佳.《元杂剧〈灰阑记〉对布莱希特“陌生化效果”的影响》.戏曲艺术.2009(04).

[8]陆力.《两部〈灰阑记〉之比较》.

邱兰,女(1990-10),湖北人。 重庆三峡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文秘)。

I3/7

:A

:1671-864X(2015)02-0011-02

猜你喜欢

高加索断案布莱希特
花园
论“间离效果”理论中演员的共鸣与反共鸣
纳卡争端:缘由、影响及前景
高加索的摩登时代
俄罗斯文学中的高加索形象
包青天善断案
唐公断案(下)
唐公断案(上)
浅析马卡宁《高加索俘虏》中的高加索形象
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