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新转变

2015-01-17罗康白清田

学理论·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农业

罗康 白清田

摘 要:本文立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程度进行分析,提出当前生产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当代高速发展的生产力状况的观点,并在较系统分析当前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革形势基础上,以历史唯物论为纲,对当代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新转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理性分析和前景描述。

关键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业合作协会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4-0018-03

经过了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生产力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化学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已初步形成。我国正面临一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的变革。我们必须清醒地主动地把握历史唯物论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做好充分准备,推动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符合规律的变化,迎接这场新的伟大变革。

一、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力发展状况

历史唯物论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变革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必须对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客观要求有清醒的实事求是的认识。

1.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根据农科院1月28日工作会议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其中主粮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达到20 643万吨、12 617万吨和21 567万吨。粮食总产量为6.071亿吨。而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数字仅为3.2亿吨左右。稻谷产量为13 925万吨,小麦产量为5 415.5万吨,玉米产量为8 908万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粮食总量提升一倍左右,水稻和玉米亩产提高三倍,主粮年产总量也实现了翻番增长。并且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我国综合农业的发展也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在粮食产量大增产的情况下,非粮食食物也大幅度增加。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肉类总产量为8 707万吨,禽蛋产量为2 894万吨,水产品产量为6 450万吨,牛奶产量为3 725万吨,水果产量为2.1亿吨[1]。这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数据已经无法对比,差距达到几十倍,甚至过百倍。

2.农业科学发展

第一,机械化程度进步。数据显示,1980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仅为1.4亿千瓦。到2003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6.04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为1 494.06万台,农机固定产值达到3 361.59亿元[2]。这是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前夕,农业机械化的程度。2004年以后,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各式机械不断出现和改良。并且机械进入农业的范围越来越广。贯穿农业生产的几乎所有环节。截至2013年底,我国大中型拖拉机数量达到531万台,配套农机具保有量达到826万部。全国的农作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59%[2]。

第二,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的广泛应用和大面积推广。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总产量146.07万吨,其中杀虫剂31.7万吨,杀菌剂15.5万吨,除草剂94.0万吨,植物生长调节剂1.8万吨,杀鼠剂0.006万吨,其他3.0万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农药投入与当前的农药制造能力都为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有效地抵御了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确保了粮食产量。根据农业部发布的《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地膜用量达到125.5万吨,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已达3亿亩。鉴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地增温保湿,因此作物大幅增产,部分作物的种植范围扩大,大幅度解决我国因为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引起的适宜耕地短缺的情况,保障了粮食产量。并且2014年我国化肥使用量约为5 800万吨,占世界的35%[1],这也有效地保障了粮食产量。

3.农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截至2010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50.66万公里。全国农村公路通乡通村率分别达到99.97%和99.21%。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为2 046万公里,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超过1.6万公里,铁路总里程突破11.2万公里[1]。道路交通网络的大发展为农村的生产运输能力做出重大贡献,连同现代化通讯网络一起有效地保证了農村与城市的联系,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根据2014年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数据表明,我国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37亿亩,灌溉率超过50%。

4.农业走向现代化方向明朗

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民的需求和城市人民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新时期对农村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导致现代人的需求多样化。其一,我国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思考如何致富,新时期农村有内在的致富需求。其二,城市居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日益重视。这导致了城市居民对于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各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三,截止到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36 463亿元,其中第二、三产业占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2.6%和48.2%[1]。这充分显示了工业具有足够的能力对农业进行反哺。并且随着农业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强,大量企业和单位具有将资本向农业输出的内在动力。随着这三种动力的有机结合,农业走向企业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化方向愈发明朗[3]。这也昭示着,在新形势下旧的生产组织形式必将消亡,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将应运而生。

二、我国当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将更多地依靠机器而非人力。这种发展趋势也预示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种主要依靠农户个体力量的生产组织形式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土地过于分散。土地过于分散,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与规模经营;劳动生产率、商品率低,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二,信息不透明。我国农业方面的电视类节目非常稀少,仅有央视七套和少数省市开办农业节目。据统计,在我国近400家已注册的各级电视媒体中,开办农业节目的只有4%。在全国电视节目播出总量1 000多万小时中,农业节目尚不超过1%[4]。这样的资源配置和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是极不相称的。这就导致农业方面没有权威同时开放非常专业性的信息服务机制,为农业生产提供市场信息来对各农业生产组织提供生产、销售信息和市场指导。

第三,产销一体化程度低。除极少数生产组织拥有完整的产业工业链有能力对自身产品实行产销一体化外,大多数的中小型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只能充当生产环节的一部分。由于农业产销链过于冗长,导致大量的利润在农业产销链中被磨损或者被收购商榨取,挫伤了各生产组织的生产积极性,在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同时也增加了农产品滞销的风险。

第四,科技实力不够。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受制于科技实力、知识水平的因素和工业实力,无法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并且由于科技实力的短板,占农业生产组织格局主体的中小型农业企业或者家庭农场,无法运用科学技术有效地防治农害、抵御天灾,造成短板效应。

第五,资源配置不合理,无法有效流入各生产组织。由于缺乏安全、可靠的综合机制对技术、人才的引导,一方面出现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对人才和技术的“饥渴”,无水可饮的现象;另一方面,大量人才和技术由于缺乏和各生产组织间的中间连接机制,也就没有流通管道进入各生产组织,造成一种困境。同时,缺乏有效的农业信贷机制,农业方面的转型与发展尤为困难。

三、新一轮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模式及分析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业发展的专业化、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步骤细化,分工越来越明确。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责任制那种单家独户,精耕细作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社会大生产的趋势,并且日益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桎梏。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最终会被改造或抛弃。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具有其必然性。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推进,在当前农业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农业联合化趋势已经出现且慢慢加强。在这样的条件下,農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改革已经到来。

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以超常篇幅发表社论《论农业产业化》介绍山东地区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状况。以此为标志,90年代中后期,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在我国广袤的地区发展起来[5]。这些新生的生产组织形式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

1.政府公办或科研机构建造的生产基地

这类由政府或者科研机构建设的生产基地主要是为了开发新的农业生产模型和新的农业技术,以研究和实验为主要目的。例如,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的宝桑园新生态农业示范机构由华南农业大学下属的科研室创办,是一个以桑蚕为主,集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一体的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宝桑园”式的生产组织形式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和人才资源,往往能够创造高度集约化、协作化的产业链状结构生产组织形式,创造很大收益。这一类生产组织形式是整个新型生产组织形式中的金字塔尖,数量最少。

2.企业投资建设的生产基地

由企业或者有资本的商人建造的农业公司,以创造利润为主要目的。以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群峰农业贸易公司为例。该公司由少数商人合资创办,承包万亩荒山以种植茶树为主,药材、养殖业为辅,是集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农业公司。“群峰”式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依托强大的资本力量运作,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形态,具有规模大、产能高的特点。这种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处于整个新型生产组织形式中的金字塔中部,数量较少。

3.农民自发形成的家庭农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大量有实力的农户个体开始承包集体的土地或者池塘、林地等“生产硬件”,进行致富之路的探索。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式的生产组织形式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处于整个新型生产组织形式的金字塔底部,数量最多。

在实际情况中,这三种生产组织形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资金和本身实验性的定位,“宝桑园”式的生产组织形式产能、数量和生产规模受到制约,无法有效地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人才和科技力量无法最大程度的释放。而“群峰”式由于缺乏充足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人才,受制于缺乏专业指导和科学护航,不能将资本优势更有效益的发挥。至于广大的小型家庭农场式的经营方式,在资金、科技含量和信息获取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四、集中化的大规模农业合作社将成为可行之道

当前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小型农业合作社,这些农业合作社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人民公社有本质上的区别。当前出现的农业合作社是生产力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小型的家庭农场或者个体户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而自发组织的联合,目的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商品化效率和增强自身生命力和存活力。这是一种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自我改造,既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客观规律又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求。

鉴于当前社会实际的种种矛盾,小型家庭农场和农业公司联合化趋势的力量还处于襁褓时期,力量微小。笔者认为如果不从宏观角度上对生产关系和农业上层建筑进行改造,农业现代化趋势和结社化转变将非常缓慢。为了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的迅速转变,进而促进农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建设一个集中的农业生产合作协会是十分必要的。在宏观上,以农业生产合作协会为支点,一头挑起市场,促进农业现代化适应现代化社会。一头挑起上文中出现的“宝桑园”式、“群峰”式和家庭农场式的三类新型微观生产组织,并且将这三类新型生产组织形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实际上也就是将科技、人才、资金和土地进行有机结合,促进生产关系的改造。

集中化的农业产业合作协会的出现对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起了推动作用。

第一,解决了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分散不利于现代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而导致的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第二,建立统一的农业生产合作协会后,可以通过建设内部网站、电视频道,传播市场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市场指导。可以建设协会内部互助机制,有能力的企业或者机构为其他生产组织提供技术、生产管理经验、科技知识培训等帮助,促进全体协会单位的发展。

第三,解决资源配置的难题。农业生产合作协会可以用统一的形象招揽农业人才,解决农业企业与社会人才间的流通困境。为协会内部单位提供人才资源。农业生产合作协会同商业银行建立信贷关系,为中小型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提供信贷支持,解决资金难题。同时,能够有效地监管农业补贴的动向,杜绝不法企业诈骗农业补助款,确保农业补助用于实处。

第四,形成产业链,促进产销一体化。农业生产合作协会,可以根据内部各生产组织的实际情况,指导内部各产业结合成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扩大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各生产组织的集约化发展。同时,有效精简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缩短流通时间,提高高级农业产品的生产效率。在产业链的末端由农业生产合作协会进行统一销售,在销售环节上精简过程,既扩大了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又减少了消费者的支出成本。

第五,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建设。长期以来,农产品供应的零散性和农产品本身的不确定性,为农业监管和事故问责带来了巨大的难度。正因为此,我国频发食品安全事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导致消费者的恐慌,变相伤害了农业生产者的利益。而农业生产合作协会能够监管到内部每个农业生产组织和每一个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加强农业监管,为问责和食品安全提供了源头上的保障,能够有效地为食品安全建设做出贡献,也能解决农业生产组织偷税漏税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2015-07-08].http://

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2]赵琨.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8):21,22.

[3]李哲禹,金振剑.新农村建设: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伟大革命[J].延边大学学报,2008(2):116.

[4]张燕.电视农业节目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J].今传媒,2009(5):70

[5]王绯.杨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8(12):14.

On the New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Form in China

LUO Kang, BAI Qingtian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510830,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bases o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viewpoint of productivity decides production relationship,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ural productivity level. Put forward that current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modern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 in the view, and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of current rural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form, with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the key link, the new change of contemporary rural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form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ational analysis and prospect description is proposed.

Key words: Agriculture;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form;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Association

猜你喜欢

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5G+农业”:5G如何为农业赋能?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农业合作社,与健康同行!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农业合作社,与健康同行!
农业保险 保障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