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增长

2015-01-17仲巍董双珠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新动力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

仲巍 董双珠

作者简介:仲巍(1990.10-),男,山东省烟台龙口市,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研究生在读,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方向:技术进步。

董双珠(1989.12-),女,黑龙江哈尔滨市,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研究生在读,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

摘 要: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提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对我国长期奉行的投资拉动增长模式进行理性反思,从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出发,提出“创新驱动增长”成为决定中国经济成败的胜负手。依靠创新激发出的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才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所需要的新动力。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创新驱动增长;新动力

一、创新驱动的内涵

创新主体将现有的,或者新掌握的知识,技能,企业战略与文化,商业模式与规划等无形创新要素与现有的劳动,土地,资本等传统物质资源相结合,通过加工,改造,整合等方式,不仅实现了新式创新要素推动旧式物质资源转型升级,而且挺高了劳动者自身的素质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从而大大增加了人力资本的输出能力,产出相应增加,形成内生增长,这就是所谓的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源于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创造性破坏”不是简单地对表象的形态进行创新,而是从其内部进行破坏,通过打乱、重组内部要素,破坏旧有的结构,从而创造出能适应新形势的经济结构,持续不断地促进经济增长,即所谓的“熊彼特动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创造性破坏”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二、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的必要性

不得不提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政府所主导的“投资拉动增长模式”使经济增长速度得到显著提高。而且它不仅加快完善了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了我国巨大的贫富差距。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实践中,“投资拉动增长”模式长期化结果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其潜行在经济系统之中的巨大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暴露出来,产能过剩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企业技术创新乏力、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现象频发,官员腐败、社会矛盾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叠加交错浮出水面,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三、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主要的是从外生向内生转变的问题。外生即虽然我国的创新产品数量居世界前列,但大多数的创新产品技术含量都很低,即創新的先进技术都是引进和模仿的,创新的先进产业大都是加工代工型的。这种模式的技术创新基本上属于国外创新技术对我国的扩散,创新的源头在国外。采用的创新技术,是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不在我们这里。因此这种技术创新的意义在于跟上国际技术进步的步伐,但不能进入国际前沿。由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是指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进行管理创新,就可能产生比物质投入对经济增长更为强大的推动力。所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形成内生性增长就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大力提高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贡献率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将重点放在自主创新上,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人才是强国的关键。科技进步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紧密想联系,只有立足基础,提前部署,统筹全局,集思广益,从引进,吸收创新,过渡到自主创新,抢占科研制高点,才能真正实现强国战略。

在当今大数据环境下,技术创新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宽广,不仅包括一些前沿性的,对国家的军事等有重大贡献的创新,还包括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抑制通货膨胀,保护环境等方方面面,我们应把目光聚焦在具有重大实用价值,对国家的综合发展有巨大贡献的领域,艰苦奋斗,悉心研究,突破重大技术瓶颈,以企业带动产业,以产业辐射产业,实现不同领域之间技术,资源,信息的深度融合,加强示范作用,实现各个领域的联动发展,同时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切实将科研成果运用于具体的现实领域,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稳步发展,政治民主健全,文化空前繁荣,社会和谐有序,生态清新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全国家创新体系

过去30多年的实践表明,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我国的改革开放,对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要深刻领会并且坚持落实改革创新,并把其精神落实到具体的科技创新领域,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从政策方面鼓励自主创新,并且着力以经济发展带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这是当前面临的大问题。因此,政府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坚持经济科技两手抓,在繁荣经济的同时,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主要使命,以基础研究为起点,应用研究为重点,实现理论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同时注重科技管理的科学性以及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加强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法律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创新环境,提高全体公民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在全社会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以集体的智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作为创新发展的养料,让科技创新在这片地域开阔,养分充足的沃土上开花结果,实现腾飞。

3.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培养经济内生动力

创新驱动型经济是新常态经济,它用发展促增长,摒弃单纯的GDP增长观,努力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繁荣富强的迫切要求。在关注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的同时,参考借鉴发达国家的创新优势,统筹全局,以原始创新为主导,协同创新为关键,同时兼顾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及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实现经济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以政策为导向,积极投入资金,技术,资源等创新要素,由市场经济主导创新的发展方向,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像现实生产力转化,减少政府干预,充分释放市场机制的活力,建立市场中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的有效体系,高效配置各种资源,充分释放资源的内在潜力,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的强国之路,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钟经文.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N].人民日报,2014-07-28

[3] 茶洪旺.创新驱动增长:经济新常态下的“熊彼特动力”[N].中国经济时报.2014-11-20(006)

猜你喜欢

新动力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
乾县学习十九大再增新动力
健康中国的新动力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寻找医院发展壮大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