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富二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1-17王珺

学理论·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富二代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摘 要:在我国,“富二代”已经用于指代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继承了父辈的丰厚财产,是最有钱的一代年轻人,他们只“富”不“贵”,是被媒体曝光和人们所诟病的群体。本文剖析了“富二代”群体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寻找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富二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131-02

我们要研究“富二代”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富二代”,“富二代”指的是哪类人群?“富二代”有着特定的指代对象,是时代的历史的产物,是指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开始剧烈转型,最早的一代民营企业家依靠国家政策和自己拼搏富裕起来,这些富人群体的子女,他们继承了大量家产,成为了最有钱的一代年轻人,我们称他们为“富二代”。当前,“富二代”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被贴上了“标签”,他们的言行往往被年青一代所推崇所效仿,他们的所作所为,对社会风尚的影响不可低估。研究“富二代”群体的教育问题,对推动中国社会风尚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富二代”的不良行为

中国的“富二代”群体差异较大,其中有知识成功型、艰苦奋斗型,这两类在富二代中占有一部分,也有一部分被称为纨绔子弟败家型。他们作风奢靡,爱出风头,以自我为中心。本文研究的“富二代”就是这类群体,他们生来就金贵,不可一世、飞扬跋扈,因此也最容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其中目中无人、炫富骄横、违法犯罪是三个主要问题。

(一)目中无人

中国的“富二代”群体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一代人,他们的物质条件极度充裕加上在金钱、权力至上的染色社会中就逐渐养成了骄纵、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的行为习惯。在家里,一些“富二代”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在学校,不把老师、同学们放在眼里,不遵守学校纪律,危害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社会上,不遵守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像这类“富二代”不在少数,他们目中无人、素质低下,严重脱离了群众。

(二)攀比炫富

“富二代”群体最普遍的行为之一就是炫富骄横。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网上晒富的不在少数,大家最为熟知也是被媒体曝光的就是“富二代”郭美美大肆炫富事件。另外在一份报道中看到,2010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出现这种情况与中国“富二代”群体炫富攀比是分不开的。

(三)违法犯罪

近几年,由“富二代”引起的违法犯罪事件频频出现。这些人肆无忌惮,藐视法律,触犯法律的底线,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在2009年杭州“富二代”胡斌驾着豪华跑车在闹市区超速行“S”型线,将横过斑马线的路人撞倒,抢救无效身亡。胡斌和他的“富二代”的朋友对鲜活的生命有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蔑视法律的威严。这个事例充分反映了“富二代”这个群体的违法犯罪行为已经演变成社会问题,他们破坏社会秩序,危害社会安定,威胁人民安全,社会影响恶劣。

二、中国“富二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富二代”的不良行为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关,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有一定的联系。要妥善解决“富二代”存在的问题,就要找出当前教育存在的弊端,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分析思想教育存在的偏差。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富二代”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其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家庭教育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父母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富二代”的父母工作大多比较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以不断让人羡慕的物质奖励作为补偿;还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孩子就能够健康成长,这使得父母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这些长期缺少家庭教育和精神层面培养的孩子,就会出现没有理想、无所事事、寻求刺激的现象。另外在他们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之后,一些父母为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非法掩护,这是导致了一些“富二代”在违法犯罪后认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并且多次触犯法律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富二代”群体的教育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学校办学理念不纯洁的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教育商业化、贵族化现象日益显现,出现一部分学校通过依富人、敬官人来谋取学校长足发展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学校有些教师师德师风较低的问题。学校里有个别老师想要依靠“富二代”家里的权势、金钱和人脉关系使自己达成某种私愿。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后,学校或老师不能严格按照相应条例进行教育或处罚,导致个别“富二代”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三)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

社会教育对“富二代”造成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富二代”出现在改革开放的特殊社会背景下,社会处于转型期,一些制度尚不完善,出现了社会风气不良的一些状况,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富二代”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加上社会对他们的纵容、特殊关照和在权钱交易、用钱买法等潜规则的庇护下,导致一些“富二代”的不法行为得不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受不到应有的惩罚,致使他們的行为更加放纵,危害社会秩序与安全。

另外,现实中部分媒体舆论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大肆渲染及夸张报道“富二代”的不良行为,社会普通大众对“富二代”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富二代”群体长期生存在人们的不满与斥责中,很难很好地融入社会,对他们身心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对中国“富二代”教育的对策

对“富二代”这个特殊群体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学校教育、净化社会环境三方面出发,借鉴古今中外成功教育的经验,对“富二代”的教育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家庭教育的对策

家庭是我们接受教育最早的环境,也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起点。改善家庭教育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富二代”父母们要教育他们在工作中学会奋斗,在生活上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家长要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聊聊天,时刻掌握他们的動态,教育孩子自食其力,努力拼搏进取,及时纠正“富贵病”,寓教育于无形。在生活上父母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子女做表率,让“富二代”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作风。另外,“富二代”的父辈一般都有很大的企业,方便为子女提供实习和锻炼的场所,让他们从最底层做起,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与创业的艰难,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中国著名画家郑板桥有一句名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国外“股神”巴菲特从小教育子女要有理想,认为理想比财富更重要,这对于中国父母正确教育“富二代”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其二,“富二代”父母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一些“富二代”屡次触犯法律,根源在于父母用金钱权势为他们“摆平”了一切,在他们心里形成了“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中国古代著名官员曾国藩家代代出英才,这与曾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他从小教育子女不能作威作福,事事要亲自动手,洁身自好,做明白事理、才德兼修的人。家庭教育对于“富二代”的健康成长举足轻重,父母要重视起来,给孩子创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将来为社会奉献一分力量。

(二)学校教育的对策

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学校办学理念要纯洁,老师集体素质要提高。办学校就要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来管理,不论家世,一视同仁。在国外学校规定所有的学生进校必须穿校服,看不出贫富差距,这点对于中国学校教育“富二代”有很深的借鉴意义。学校还要重视提高老师教书育人的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注重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独立健康的人格和坚强的毅力,具有辨是非、知荣辱的能力和独立自主、勤奋好学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道德素质。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提高独立、平等的意识。如在周末休息或节假日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利于社会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活动,如去校园或公园义务拔草、打扫卫生,社会服务等等,也可以带领大家参加各种比赛、竞赛等关乎集体荣誉的活动,为班集体争光,为学校争得荣誉。积极参与活动对教育“富二代”这个特殊群体尽快融入社会大环境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社会教育的对策

一些“富二代”问题的出现除了自身的问题外也与当前中国不良的社会风气有关系,要教育好“富二代”就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要扩大社会教育的正面影响,传播正能量。媒体要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净化文化市场,善于借助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来引导“富二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建立良好的疏导机制,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来遏止“富二代”不良倾向的思想,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缺失和沦丧问题,规范自身的行为,进入社会的正确轨道。像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类综艺节目能够传递给社会正能量,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其次,在思想上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铭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宣传教育让“富二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做贡献。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环境,我们要认识到社会对于“富二代”教育的重要作用。美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消除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社会思潮的影响,让“富二代”更好地成长,为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做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贾黎娜.由奢侈品消费引发的对“富二代”现象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2(1):113-115.

[2]杜雄柏.“富二代”不端行为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27(5):107-115.

[3]陈鸿雁,胡倩影.“富二代”的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7):95-97.

收稿日期:2014-10-15

作者简介:王珺(199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时赟(1963-),女,河北泊头人,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富二代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红色歌曲与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京都“富二代”联手拯救传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