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综述

2015-01-17张海燕

学理论·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社会管理研究综述

摘 要: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也是近年来理论研究的热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顺利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围绕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内容以及创新社会管理的途径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109-02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

(一)关于社会管理的概念

关于社会管理的概念,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同阐释。最早将社会管理的概念引入中国的是苏联学者奥马罗夫,20世纪80年代,在其代表作《社会管理——某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中提出社会管理的基本概念:社会管理是管理主体对社会系统实施的有科学根据的影响,为的是使系统实现它面临的目标和任务。奥马罗夫定义将社会管理分为三个方面,即主体、内容和手段,他认为,社会管理是一种过程。奥马罗夫的这一概念为社会管理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1.不同学科角度中的社会管理。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公共管理学视角。有学者持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管理是以政府及非政府公共组织为主体,对各类社会公共事务所实施的管理活动。在这一观点中,社会管理等同于公共管理。而狭义上的社会管理,是不同于政治和经济管理的管理活动。它们的区别主要是管理的对象不同,社会管理的管理对象是社会公共事务中除政治和经济事务之外的那部分事务[1]。(2)社会学视角。郑杭生以社会学的视角对社会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社会管理是以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目的在于使社会各个方面协调有序发展,达到社会和谐。其过程为: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以及控制[2]。

2.社会管理主体不同,对社会管理的概念界定也不同。(1)以国家为主体。潘丽霞认为,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自己的权力机关或授权部门依据一定的规则,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干预、组织、领导、控制的行为。国家通过社会管理来解决社会矛盾、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稳定[3]。(2)以政府为主体。张志刚、姚远认为,社会管理即政府社会管理。它以政府为主体,认为政府应发挥其基本的政府职能(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控制等),规范和制约社会事务。因此,他们将社会管理定义为政府为增进公共利益,将社会公共资源集中起来,引导民众及社会组织参与,并依照相关规定组织社会事务实施的活动。在这一定义中,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组织者、参加者与行动者,也是这一活动中唯一的主体[4]。(3)以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主体。应松年理解的社会管理为:社会管理的主体不是单一的政府,一些社会组织也参与其中,这些社会组织尤指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社会组织。因而,他认为社会管理是政府及社会组织管理各类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具体的管理方式除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之外,还包括一些新型的管理方式,如:行政给付、行政合同、行政指导等[5]。

3.此外,学术界对社会管理概念的理解还分广义和狭义。如有学者认为,广义上的社会管理主要是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而狭义上的社会管理本质上是指社会自治。也就是说,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企业、各类组织(自发的、党派的、营利的)、机构(非政府机构、政府性机构)和团体(党派的和营利的)对社会公共事务需要自我管理[6]。

(二)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

“社会管理创新”这一全新概念在2004年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一个时代课题,已被提到了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学术界见仁见智。部分学者将社会管理创新理解为一项活动或活动的过程。如有学者认为,社会管理创新应该整合现有的社会资源,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新的社会管理理念、体制和方法的引入,进一步弥补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不足,更新管理方法,达到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目的。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

1.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有学者认为,社会管理创新须以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实现社会管理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与体制创新,目的是社会善治和良治[7]。另有学者认为,创新社会管理要运用现有的社会管理经验和社会资源,以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趋势为根据,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论、知识、技术和机制等,改进传统的管理模式,更新治理机制,最终使社会管理的新目标得以实现[8]。

2.政治学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这一视角下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基本达成三种观点,即社会主导论、国家主导论、国家社会主导论。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管理原是由国家主导,而社会管理创新则改变了这一格局,主导权由国家转向社会,所以应削弱国家的权力和职能,将非政府组织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9]。也有的学者认为社会管理创新应在国家的主导下。社会管理创新由国家主导是为了增进其合法性,更好地进行社会管理,而不是要否定或质疑国家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地位。鉴于以上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有学者认为,社会主导论和国家主导论是可以互通的,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国家要控制社会方方面面,也应使社会有一定的空间,使其自治。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党政因素和社会力量可以通过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架构将二者通约互补,实现社會管理的创新[10]。

3.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以社会政策为角度,认为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制定一系列的社会政策并加以实施,使公民更便利地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务,促使公民基本社会权利得到保障。因此,创新社会管理就要求社会政策的制定和调节更具科学性[11]。

4.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从经济学视角看,社会管理创新是利益相关组织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以求获得更多的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并且利益相关组织都要参与其中,并商议、学习。因此,要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要求利益相关组织通过共同合作,解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达到共同预期的社会目标[12]。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

尽管各个学者对社会管理创新概念的解读各有不同,但诸多学者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存在以下基本认同。

第一,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吴波认为,对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由粗放发展转变为科学发展的社会管理理念、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为社会管理型政府的社会管理理念、由单向统治管理转变为多维民主管理的社会管理理念[13]。

第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政府或社会组织要加强社会管理、改善社会服务,就需要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就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用以规范和协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社会管理最终是要建立一个开放、自由、民主、公平、平等、和谐的社会,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如徐顽强认为,社会管理创新要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具体应做到:创新源头治理机制、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构建社会安全应急系统[14]。

第三,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创新社会管理方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创新社会管理方法不仅使社会管理水平得以改善,并使其更具科学性。马凯认为,要适应新阶段的社会管理理念、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和社会管理工作格局,就必须改进社会管理方法,不仅要使用传统的方式,还要善于学会并运用新方式,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能健全法制体系[15]。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社会管理创新要实现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方法等方面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将服务放在首位。社会管理的主体也不应局限在政府,要实现多元主体,而如何进行社会管理也要有多种实现方式。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相关的法律体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使社会管理体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具体途径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创新管理理念,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扩大管理主体,实现民主参与、行政民主;转变管理方式,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健全法律体系,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健全纠纷解决机制,畅通诉求实现渠道[16]。

有学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四个路径来创新社会管理:认知创新:拓宽社会管理的认知范畴;治理主体创新:推进多元治理;治理模式创新:由控制、管理转向服务;治理策略创新:理性应对、畅通疏导[17]。

现阶段我国处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兼顾社会管理,有助于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程伟.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公共管理学视角的解读[J].中国行政管理,2005(5).

[2]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6)——走向更讲治理的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潘丽霞.论第三部门与社会管理职能[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5).

[4]张志刚,姚远.非政府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中的作用[J].行政与法,2007(10).

[5]应松年.社会管理创新引论[J].法学论坛,2010(6).

[6]燕继荣.社会管理创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行政论坛,2012(1).

[7]刘旺洪.社会管理创新:概念界定、总体思路和体系建构[J].江海学刊,2011(5).

[8]莫于川.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路径与价值分析[J].检查日报,2010(2).

[9]唐文玉.当前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向何处去?——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J].思想战线,2012(1).

[10]张艳娥.是“社会本位”还是“党政本位”——对当前社会管理诸多理论分歧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2(2).

[11]岳经纶,邓智平.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与行动框架——以社会政策学为视角[J].探索与争鸣,2011(10).

[12]郑琦.国外社会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行政管理,2011(8).

[13]吴波.公平分配视角下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6).

[14]徐顽强.社会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5]马凯.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5).

[16]林超.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路径探析[J].科学經济社会,2012(1).

[17]祁凡骅.我国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2(5).

收稿日期:2014-10-15

作者简介:张海燕(1989-),女,甘肃武威人,硕士,从事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管理研究综述
教育管理的属性分析
探析行政法中怎样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用法治思维推动创新社会管理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