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江流域普定县补郎苗族乡生态环境的治理

2015-01-15吴大旬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治理生态环境

摘 要 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需要加强治理。基于此,以贵州普定县补郎苗族乡为研究个案,旨在通过探讨,总结经验,探寻民族地区治理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贵州省普定县补郎苗族乡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乌江流域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对这里的生态环境依法治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普定县补郎苗族乡位于乌江上游河畔,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建设生态文明乡的优势与潜力[1]。如何加强对这里生态环境的治理,是本文需要探究的重要内容。

1 补郎苗族乡概况

补郎苗族乡位于贵州普定县西北部,距县城约23 km,东与县境的猴场苗族仡佬族乡毗邻,南与县城关镇、猫洞乡隔河相望,西、北分别与县境的坪上乡以及织金县实兴乡接壤。全乡行政区域面积共80.78 km?,其中,耕地1 186.67 hm?,辖11个行政村、108个村民组、405个自然村寨,人口28 000余人,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约占全乡总人口的33%[2]。乡境内交通网较发达,普定至猴场、安顺至织金、坪上至等堆三条主公路贯乡而过,11个行政村入村公路已全部硬化,入组路硬化率在30%左右。地势北高南低,乌江源流域三岔河支流由西东沿和谐、木浪、仓田、石阶等行政村而过。四季交替不显分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乡地处岩溶发达山区,山高坡陡,地型破碎,高山、丘陵相互交错,最高海拔1 793 m,最低海拔1 294 m,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长期以来,补郎苗族乡坚持 “环境立乡”的发展理念,境内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环境受污染程度较低。

2 补郎苗族乡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举措

2.1 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补郎苗族乡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贵州省森林条例》以及安顺市和普定县相关规定的同时,积极引导各村制定自治公约,用广大人民群众自己制定的村规民俗来管理,使自己对林地的保护意识和自觉参与林地保护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各村委会组建了公益林管护队伍,将公益林分片包保到看护人员身上,公益林看护人员承担了林场看护、火险抢救及预警等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公益林的安全。

2.2 明晰思路,有的放矢

长期以来,补郎苗族乡坚持“环境立乡”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绿水青山之乡。2011年,乡党委结合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按照抓发展保生态的思路,制定了“3125”农业发展战略,即666.67 hm?核桃种植,666.67 hm?封山育林,666.67 hm?林下中药材种植,50万余林下养鸡,5 000头商品牛养殖。结合退耕还林工作,大力推广核桃等经果林种植,打造以核桃为主打产业的万亩核桃之乡。目前,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800余hm?,翠冠梨、枇杷等其他经果林种植达200余hm?,全乡退耕还林面积已达1 333.33余hm?,在有限的耕地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目标。

2.3 发挥优势,产业互动

补郎苗族乡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夜郎湖、龙洞、重阴山自然风光旖旎,苗族跳花、花灯、芦笙舞、口弹琴、刺绣、蜡染等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正在打造的民族文化风情一条街极具发展空间。乡党委和政府坚持以生态旅游为引领、推动各行业繁荣共生的发展思路。目前,正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力争培育出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培育聚旅游、文化、特色农产品、特色农家乐为一体的第三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4 依托资源,守住底线

补郎苗族乡森林资源丰富,全乡用材林面积达80余hm?,其中乡林场占地40余hm?,等堆、干河两村林场占地40余hm?;公益林占地2 333.33余hm?,其中多与灌木为主。一直以来,补郎苗族乡党委、政府恪守现有森林资源不减少的底线,坚持砍一棵种一棵的原则,有计划实施采伐与补种工作,每年完成必要的减伐后,基本没有对林场实施采木。同时,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除聘用相关的森林看管员之外,每年11月-次年5月,补郎苗族乡党委、政府都要组织人力物力,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森林防火、封山育林等相关知识,并对森林火险严阵以待。近年来,通过大面积种植用材林及封山育林等措施,乡境内的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2.5 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之策

补郎苗族乡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群众乱扔乱倒的陋习还未根治,乱砍乱伐现象偶有发生。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势还未凸显:主要表现在以核桃为主打产业的经果林还未全面挂果,经济效益还未凸显。三是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乡境内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受区位、交通等因素限制,旅游业发展依然缓慢,未能有效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结合补郎苗族乡的实际情况,采取应对之策。第一,利用新农村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等工作,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减少群众对林木资源的依赖性,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第二,利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大经果林种植规模,同时,加大技术指导,让经果林早挂果,让人民群众尝到产业结构调整的甜头,提高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第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态旅游业发展硬环境,打造以生态旅游助推生态建设的生态环保新模式。

3 结语

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事关当代人的民生福祉和后代人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实施生态工程,强调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认真搞好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义不容辞。贵州普定县补郎苗族乡作为建设和治理工程的前哨,理应担当重任,将生态环境修复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使之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大旬.试析乌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与潜力[J].绿色科技,2014(10):31.

[2] 连玉明.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报告[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理生态环境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