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5-01-15衡文军贾俊海罗小兰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培训农民问题

衡文军+贾俊海+罗小兰

摘 要 “十二五”期间是农村大变革时期,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是发展农业、解决农村问题的明确思路。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市民化将是这一时期农村变革的主基调。生活环境的改变,生存方式的转变都迫使农民转变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而农民教育培训是帮助农民实现这种转变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 农民;教育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2

在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十一项内容中,有关农村和农业的就占了两大项,一个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明确提出要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是中央发展农业,解决农村问题明确思路。实现两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问题。通过对多年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梳理和对近年来城固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由于体制、制度、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农民教育培训这项关乎着农村改革成败的大事做好,才能顺利完成中央即将制定的“十二五”规划。

1 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 组织构架混乱,缺乏统筹规划

近年来,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培养新型农民”的大前提下,政府很多部门,如农业、林业、水利、劳动、教育、组织、扶贫、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都在针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应该是好事,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大家各干各的,形成培训内容重复,培训时间冲突,培训效益低下。

1.2 教育培训主体不明,管理制度不健全

“十一五”期间,随着全社会对农业和农村问题重视和支持,国家在农民教育培训上也投入了一定量的资金,农业、教育、劳动等多个部门都进入了农民教育培训市场,形成集团军作战态势,部门之间争投入,培训机构之间争任务,培训质量和效果千差万别。农民教育培训主体不明,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已经阻碍了这项事业的进一个发展。

1.3 务农农民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能力差

据对10个村3 810个农户的调查,16~60岁法定年龄段劳动力15 870人,其中,长年外出打工转移的劳动力5 150人,占 32.5 %;采取宜工宜农“两栖”式就地转移的劳动力 10 072 人,占63.5%。另有1 230名60~75岁的老人在家从事种植和养殖,而且在个别家庭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在长期或阶段性参与农业生产的11 302名(包括仍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老人)劳动力中,16~40岁3 640人,占32.2%;40~60岁6 432人,占56.9%;60~75岁1 230人,占10.9%,务农农民年龄偏大现象可见一斑。由于务农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素质整体偏低,主动学习的意识很差,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

2 农民教育培训的对策与思考

2.1 成立农民教育培训领导机构,加大政府统筹协调力度

针对现在培训机构分散,组织结构混乱,缺乏统筹规划的问题,县级应当成立农民教育培训行政领导机构,可考虑成立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组长可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农民教育培训协调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可以由财政、农业、教育、劳动等相关部门抽调组成,主要负责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的全面领导协调工作,统筹管理农业、教育、劳动等有关农民培训教育各个项目。按照统一规划、规范管理、明确责任、分头实施的原则,从培训专业和转移方向入手,制定统一规划,加强统筹协调力度。在培训机构、培训对象、培训师资等方面实施统一管理,加强衔接和配合,充分发挥各培训机构的优势,使农民教育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高效率、高质量、高覆盖的农民培训教育新模式。

2.2 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

鼓励教育、农业、劳动等多部门参与农民教育培训。鼓励民间机构和个人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兴办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农业部门所属培训机构拥有完善的基层培训网络,庞大的师资队伍和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农民培训经验,理应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实施涉农专业相关专业培训,就地转移农民。在阳光工程项目安排上,应避免把涉农专业安排到无培训能力的非专业培训机构的现象。各培训机构都要站在农民角度分析和研究不同农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农民培训,通过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形式传授技术,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和掌握他们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3 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注重劳动力就地转移

长期有效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就必须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从构建农民培训领导机构,到制定组织管理措施,再到落实农民培训经费,要写入“十二五”规划,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农业部门应依托县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发挥农民教育培训主体作用,整合系统内两校五站培训能力,组建成立专家组、师资团。由农广校、农机校、农技站、植保站、茶果站、兽医站、农机管理站等相关部门的技术骨干组成,使农民教育培训真正的形成合力,共同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培训重点应放在满足农民希望能多学技术,多学本领的愿望上。更加注重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注重向第三产业转移。更多的培养“两栖”式农村劳动力,防止出现务农农民的老龄化、低智化现象,为农业生产留下部分劳动力,确保农业发展后劲。

3 结语

只有通过成立农民教育培训领导机构,加大政府统筹协调力度,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注重劳动力就地转移,才能充分发挥各培训机构的优势,使农民教育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高效率、高质量、高覆盖的农民培训教育新模式。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培训农民问题
耕牛和农民
农民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