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不让“新闻”再飞一会儿

2015-01-14吴兴博

记者摇篮 2015年1期
关键词:假新闻新闻谣言

吴兴博

从“央视停办2015年春晚”,到“哈尔滨赚钱不给老婆花算家暴”,再到如今的“用身体换旅行”,假新闻比比皆是,每每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赚足了大众的眼球。拿“用身体换旅行”的假新闻来说,虽被证实为某社交软件的炒作,然而,使之瞬间风靡全国的还是新闻媒体。某些媒体没有进行考证和分析,通过直接的复制粘贴,就构成新闻事实予以发布,如此不负责任,实在有违媒体功德。

媒体作为社会的喉舌,极其容易误导舆论,因此所传播的新闻必须真实。网络时代的当下,快速的传媒工具和便捷的传播方式使假新闻瞬间成为人人皆知的信息,其危害也随着传播的广度越来越大。假新闻不但扰乱受众视听,损害公众知情权,而且破坏媒体公信力。任由假新闻泛滥成灾,后果不堪想象。

真实性是新闻独特力量和高贵品质的源泉,面对网络上铺面而来的种种假新闻,传统媒体不妨让新闻的传播慢下来,让所谓的“新闻”再多飞一会儿,经过甄别分析之后再整合传播,做一个有公信力的媒体守门人。

自媒体时代假新闻为什么传得快

谣言,也就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假新闻,自古有之。成语“捕风捉影”、“三人成虎”等便是谣言在古代的反映。谣言在互联网和手机等通讯工具日益普及的“自媒体”时代,在传播速度、广度、力度方面都有了空前的扩展。

最新统计表明,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一种传播媒介要普及到5000万人,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仅用了14个月。

微博以其平民化、操作简单化的特点,吸引了大批网民的关注,成为了时下越来越多网民娱乐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为虚假信息的大规模快速传播提供了平台。在网络中每一个网民都成了信息的发布者,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草根话语权被充分释放。谣言这种古已有之的社会现象借助网络的传播平台呈现出几何级增长的趋势和新的特征。在传播形式上,传统谣言多通过人际传播的小道消息或群体传播的大小字报等形式出现,而网络传播则具有复合传播的特性,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整合起来,以放射状和漩涡状传播为主。

在网络时代,数以千万计的“自媒体”中,多数网民不能客观、完整地“直播”或者“转播”新闻,发布和转载信息时往往会有很强的个人倾向性的表现,重视第一感受,对接收的消息缺乏理性的分析,就可能将一些“不确定”的信息传递出去,而充当了虚假新闻的“二传手”。

假新闻传播暗合“沉默的螺旋”

德国传播学者诺埃勒·诺依曼曾于1974年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优势”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发表;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时,可能为防止被孤立而保持“沉默”。如此循环往复,便呈现出螺旋式意见格局:一方越来越强势,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

2008年全国流传的“橘子生虫不能吃”的谣言,就是“沉默的螺旋”在起作用。谣言的起源竟是一则新闻报道:2008年10月4日,成都某媒体报道了“广元暴发大实蝇疫情,万吨柑橘长蛆被深埋”的新闻。很快,“橘子生虫”说逐渐在坊间流传,“告诉家人和朋友别吃橘子,今年四川广元的橘子发现小蛆状的病虫……”这样一则信息在市民的手机短信、QQ、网络论坛间迅速流传。

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大众媒体公开报道,再加之手机短信等全新的媒介形式介入,谣言就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于是,“橘子生虫不能吃”的谣言成了“多数”和“优势”信息,质疑的一方处于劣势地位,慢慢保持“沉默”。 后来,官方辟谣,再加上媒体科学报道,科学知识逐渐占据上风,成了“多数”和“优势”信息,而“橘子生虫不能吃”的谣言成了少数派,慢慢保持“沉默”。这依然是“沉默的螺旋”在起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谣言在群体中的进一步扩散,“意见领袖”的登场,直接引导着群体意见向某一端倾斜,并最终呈现出“排山倒海”般的雪崩现象。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比之传统媒体时代更加凸显“意见领袖”的重要作用。目前,微博上的认证用户多为知名人士及媒体人员,他们在各自领域里优于一般大众的“专业或强势”使得大众成为追随者,在传播中充当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只要他们能对自己没有把握的信息与新闻,不转发,或者亲自去核实去调查,就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假新闻的传播,使网络的天空更加澄明。

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公共性

在网络中,我们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发布信息或转发信息。这种“傻瓜式”操作使人们逐渐放弃了思考的主动性,受众渐渐习惯了被动的信息积累,主动思考与行动能力的削弱,这也导致他们对网络谣言甄别能力的降低。

而网络信息和传统媒体信息的边界已非常模糊,每天大量的传统媒体信息来自网络,一条具有轰动效应的信息往往被多家媒体转载,以吸引公众眼球,赢得传播的主动权。如果媒体不严格把关,必将带来严重后果。

传统媒体《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报道的“金庸去世”新闻就曾被《中国记者》杂志社评选为2010年十大假新闻之一。金庸“被去世”的谣言,在内容上存在很明显的漏洞:金庸的出生日期不对;金庸“去世”的医院根本不存在。如果媒体从业者有基本的媒介素养,很容易就能辨别这是一条虚假新闻。

网络谣言传播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真实、权威信息的模糊或缺失。社会信息的公开程度越高,谣言的生存空间就越小。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初期,就应将事实真相及时公开,准确地告知大众,不给谣言可乘之机。此外,最新的事态往往是信息公开的盲点,是网络谣言的多发地带,因此,加强信息的公开、求证、查询、反馈机制建设是十分重要和现实的。

媒体应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化议程设置能力,建立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的“把关人”队伍,进行大量的信息择取与剔除。媒体应时刻清楚,时效性和真实性不是对立的,更不能以牺牲真实性来换取时效性。

传统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其专业性、权威性的特点,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对网络谣言要用专业的眼光去调查研究、辨析真伪、严格把关,不能成为网络谣言的“二传手”, 更应利用其资源和专业优势,真正起到“辟谣”的作用。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假新闻新闻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谣言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谣言大揭秘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