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内经》与中医心理学说关系

2015-01-1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太阴灵枢内经

王 蕴

试谈《内经》与中医心理学说关系

王 蕴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枣庄277300)

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理变化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中医学的心理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个系统和组成部分。中医学强调心理特征的两极差异性,把心理特征分为阴、阳、水火、刚柔、勇怯两种对立的类型。中医学认为,人们的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很大,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发病特点也不相同。情志致病多是功能性疾病,是引起其他疾病的内因。

《黄帝内经》;心理学;情志致病

心理学是关于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诸如感觉、知觉、表象、概念、情感、意识等等心理现象,就其生理基础而言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便产生各种心理活动,出现各种心理现象。

中医典籍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心理学这一概念,但是却有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认识到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认识到生理变化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1]。生理变化正常,心理活动也正常,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心理现象也就出现异常。心理活动依赖于生理活动,生理变化可以通过心理变化反映出来,通过心理状况能够诊断人体疾病。不仅如此,中医还认识到人们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反过来影响生理变化,中医关于形神关系,心理病因、病理的心理表现的认识以及丰富的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经验构成了中医学的心理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个系统和组成部分。

1 心理特征

所谓心理特征,是指个人特性或性格,它表现在需要、兴趣、气质、爱好、能力等许多方面。不同的心理特征,一方面取决于不同的先天禀赋;另一方面,也受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心理特征具有持续性、稳定性,是一个人的基本格调,基本样式,是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内在倾向性的表现。

中医学很重视对于人们心理特征的观察,认为心理特征不同,其生理病理就有不同的特点,疾病的症状和发展趋势也就不同。为了总结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发病的规律,《灵枢》对于人们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多种归纳分类,如《灵枢·通天》篇中把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分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阴阳和平之人[2]。《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则又分木、火、土、金、水五形。《灵枢·论勇》篇分为勇与怯两类。《灵枢·寿夭刚柔》篇分为刚直与和柔两种。从这些分类可以看出,中医学强调心理特征的两极差异性,把心理特征分为阴、阳、水火、刚柔、勇怯两种对立的类型,按照中医理论,对立两极任何偏倚都会产生疾病,只有平衡、适中才是健康状态。因此,最好的心理状态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两极之间的中间状态。

根据《灵枢·通天》篇的论述,太阳之人与太阴之人生理上的差别在于:前者多阳少阴,后者多阴少阳,由于生理上阴阳之气多少不等,决定了不同的体质[3],从而形成不同的心理特征。太阳之人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这是借用阳具有明、热、动、向外等特点,说明太阳之人由于体质上阳气多阴气少心理特征就表现为开朗大度,热情豪爽,雄心勃勃,自信心强,不拘小节,但又有勇无谋,容易冲动,行为鲁莽,遇事考虑不周。太阴之人的心理特征是: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纳)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这是借用阴具有暗、凉,静、向内等特点,说明太阴之人由于生理上阴气多阳气少,心理一般表现为内心阴涩、多计谋,思想感情不易外露、考虑问题细致,举止谨慎。太阳之人与太阴之人的中间状态,是阴阳和平之人,其生理特点是阴阳和调,心理特征表现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而谦谦、谈而不治、是谓至治。阴阳和平之人既不象太阳之人趾高气扬,好言大事,也不象太阴之人阴涩暗内,难以捉摸,而是安然自若、温和处顺,随四时阴阳变化,与人无求无争。这是最好的一种心理状态,最益于人体健康。

除此之外。在太阳之人与太阴之人之间,还有两个中间环节,即少阳之人与少阴之人,可以把他们视为太阳之人与太阴之人的亚型。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把人的心理特征分为火形之人、水形之人、木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五类。火形之人的心理表现是:轻财、少信、见事明、好颜、急心。水形之人的心理表现是:不敬畏,善欺绐人、戳死。土形之人: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形容土形之人:忠厚、和顺、端庄、持重。火形之人与水形之人也有两个亚形,即木形之人与金形之人。

2 认识过程中心理活动

认识是通过实践由感觉、知觉和现象到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外部世界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反映到大脑中来,进行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灵枢·本神》篇对于人们认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作了如下阐述: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如此细致地描写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在古代思想史上是少见的,这一思想与《内经》其他地方所强调的候之所始道之所生,注重感觉经验以及强调观于冥冥,究之无穷,言一知百,重视理论思维作用,是一脉相承的,基本上坚持了从物到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3

中医学认为,人们的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很大,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发病特点也不相同。如太阳之人,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太阴之人则相反,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说明不同体质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对于自然界四时变化适应能力有很大差别。同时,情志变化对于人体疾病的影响尤为明显[4]。古人亦早有认识,如《左传》云:“哀乐失时,殃咎必至”;《管子》云:“忧郁生疾”;《淮南子·精神训》云:“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大忧内崩,大惚行狂”;《素问·常病》篇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正如宋代陈言所说: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生,自脏腑内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灵枢·本藏》强调:“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说明正常情况下,七情和五志在维持身体健康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张介宾在《类经》中对于七情病机有精辟详细的解释,他认为怒则气上是因为怒,肝志也,肝为阴中之阳,气发于下,故气上矣。对于喜则气缓,张云:“气脉和条,故气志畅达,荣卫通利,故气徐缓,气和志达,荣卫通利”这是正常现象。但气若过缓,会使神懈散而不藏,引起心气涣散不收。悲则气消,是由于悲哀伤气,恐则气下,是因为恐属肾志,恐惧伤肾却精,升降不交,故上焦闭,上焦闭则气归于下,在突然发生恐怖的情况下,常出现大小便失禁,正是这个道理。对于惊则气乱,张说:“大惊卒恐,则神志失散,血气分散,阴阳破散,故气乱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惊惶失措。思则气结,张说:“思则无已,则系恋不释,神留不散,故气结矣”。长久的思虑,或过于紧张的脑力劳动,会使人饮食减退,消瘦无力,正是由于过思伤脾,运化失常,气结于中的缘故。

可以看出,情志致病的病机,无论是气上、气下、气缓,还是气消、气结、气乱,总而言之是气病。按中医理论,气属阳,精属阴,阴精是指构成人体的物质,阳气是指各器官所发挥的功能。气病也就是功能方面的病,情志不节导致疾病的特点是脏腑气机失常,气滞不行或气机紊乱,升降失常等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喜怒伤气,寒暑伤形”,说明情志致病多是功能性疾病,是引起其他疾病的内因[5]。这是心理发病的特点。中医心理学的整体特征,是以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为基础,从人的个体要素、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有机互动中把握心理现象和活动的。在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潮流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挖掘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合理成分。

[1]刘洋.《黄帝内经》情志病因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

[2]王文燕.个性与情志致病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3]张慧,柳红良,赵志付.古代情志致病理论在中医心身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62.

[4]梁永忠,付立平.《内经》中关于情志致病理论探析[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甘肃: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暨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2006-06-02.

[5]翟双庆.《内经》论七情[N].中国中医药报,2012-04-12(005).

WANG run(Department of TCM, ri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Shandong Province, Zaozhuang 277300, China)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human body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s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and physi-ological change is the basis of produce all kinds of mental activity.Psychological theory of TCF is a system and a part of TCF theo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mphasizes the polar difference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d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opposite types of yin and yang,fire and water,strength and softness,courage and fea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ieves that people's psychological factor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and people of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a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sease.Emotional diseases are more functional disease,and are the internal reason of other diseases.

Huangdi Neijing;Psychology;emotional diseases

10.3969/j.issn.1672-2779.2015.20.003

1672-2779(2015)-20-0005-02

:杨杰本文校对:朱文元

2015-08-28)

猜你喜欢

太阴灵枢内经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Thirty-Six Stratagems (1)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朝医规范化治疗太阴人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
采采卷耳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