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生命遭遇出其不意

2015-01-07曹建川

出版人 2014年5期
关键词:铺垫任性儿童文学

曹建川

首先可以低调地赞誉,《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一部值得推荐给任何年龄段读者阅读的新型的儿童文学作品。或者更应该去掉“儿童文学”这样的类别性、范畴性词语。因为,它具备了经验阅读差异化的通感和通美。更重要的是本书以一种出其不意的颠覆式的技法,从而获得文学意义上的价值挺立。

当我一气呵成,读到本书最后作者挥力甩开包袱的时候,我还是顿觉周身汗毛乍放。此前,依靠固有的对“儿童文学”的阅读经验,我认为所有的铺垫部分不过如此,感觉“林彤”这只“重磅炸弹”在成长中所有的另类遭遇,似乎都合情合理、自然而然。然而就是作者这漫不经心的铺垫,还有并不十分尖锐和刺痛的细节展示,令人猜想,这就是“儿童的故事了”。就在感受成长的“错位”和自我温习青春期成长的“况味”之际,作者猛然甩出了蕴藏已久的“重磅炸弹”,令人错愕、讶异并瞠目结舌。一个形式上和意义上都致密完整的小说破空而来:生命中出其不意的悲惋瞬间获得博大至爱的深厚包裹,人性的温暖洋溢在幸福的阅读体验之中。

这是一部成功的小说,无论从文本结构上还是小说的意义上。

一是语言。字里行间可以清澈地见证作者娴熟的、严谨工整的学院派语言的魅力,干净透彻,具有阅读的快感,既适合青春期孩子的阅读习惯,也适合成人多杂的口味。我知道,在语言操作上做到这一点极难。虽然有这样的说道,一个作家一辈子都在打磨修炼自己的语言,但有人一直在校正自己语言的形态,而有人天生出炉就是“行货”。此书让我们见证了作者扎实的文学语言的功夫。

二是结构。这也是形式和技术问题。作者使用了传统的结构叙述,层层铺垫,一个故事一个故事都以“因果”形式递进铺展,波纹密布;林彤的哥哥林岚、弟弟林黎,还有画家父亲、音乐家母亲,还有学校里唯一的好友唐娜,当然还有那个代哥哥回信的段阿姨等,看似有点“隔”,老是以半透明状的情感抚摸出现,似乎风平浪静,不温不火。对一个悲观、自闭、伤痛的“病态的我”来说,与这个世界总隔着一道透明的墙。这实则是作者匠心独运,在巧妙地构织一个风暴眼,为结尾大爱、挚爱的情感风暴的宣泄酝酿着前奏,让“我”最终满获亲情的关爱和人性本真的温暖。这绝对是小说技法上的一次完美胜利。

三是意义。不得不说到小说的意义,虽然理论派正在消解小说的功能和淡化小说的意义,但我觉得,无意义是一种意义,而明确凸显一种意义更是意义。这种意义对于儿童文学来说更是必不可少。本文的意义很具体,很明确,那就是家庭、亲情、同学、校园乃至人间的大爱,是孤单个体在孤苦中一直寻找的温暖,也是改变心性获得生命价值拯救的良药。“任性的我”获得这样的大爱,是幸运的、幸福的,从而也教育了“任性的我”如何去爱这个世界。当然这不仅仅是“丑小鸭”变“白天鹅”的传奇。这样的文本也并不仅限于对儿童、青春期孩子的简单“教诲”,也是对当今人们习惯麻木、习惯情感冷却的大声棒喝。

第四,写什么。对当今儿童文学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儿童文学作家自觉不自觉将自己的文本界定在3?6岁,或者7?12岁这样的阶段性阅读范畴内。我觉得那是失败的成功操作。很多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儿童文学作品多是如此。本书作者力求打破儿童文学样式的“潜规则”和自身的“紧箍咒”,写就一本真正适合“0?99岁”通读、通感并通美的样本。本书作者出炉的几部大范畴的儿童文学或者青春小说,比如《乍放的玫瑰》等,都能引起广大读者群的阅读兴趣,唤起阅读快感,并能收获到文学美学的意义。这应该引起儿童文学界的新关注、新思索。

再次回归到文学本身的问题上。无论儿童文学还是传统的成人文学,在当今阅读和书写都发生了和依然还在发生着深刻变革的时代,文学创作者必须应时而变,创作的作品要更加符合读者(包括儿童)日渐愈高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期待。正在获得更大读者群落的新锐儿童文学作家汪玥含女士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当然我们还有更多的等候式期待。■

猜你喜欢

铺垫任性儿童文学
我的年度汉字
——宅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千万别任性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任性者的搞笑
有才任性党
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铺垫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