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原真实的斯大林

2015-01-07潘惠同

出版人 2014年5期
关键词:巴斯斯大林俄罗斯

潘惠同

“导师、领袖、大元帅”,“魔头、屠夫、独裁者”……是什么使得斯大林一肩挑起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褒义词和贬义词?《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或许能带领世人一探究竟。

纵观千年世界历史,古往今来成就过一番“大事业”的人物比比皆是,他们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却都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斯大林正是这样一位饱受争议、极其复杂而又矛盾多面的历史人物。备受瞩目的他在生前受到极度的尊崇和颂扬,而身后却又迅速被批判得体无完肤。自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以来,关于斯大林的评价问题在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国家一直争论不休。有人称他为“暴君”、“独裁者”,甚至把他与希特勒等同而论;有人则认为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人认为他更接近于民粹派,亦有人把他称为“红色君主”,甚至把他看作“罗曼诺夫王朝的秘密继承人”……

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罗西亚频道进行了一项该国最伟大历史人物的网上民意调查评选活动。统计结果显示,斯大林击败列宁等人荣登第三,紧随亚历山大·奈夫斯基大公和大改革家彼得·斯托雷平。 2013年3月5日,适值斯大林逝世60周年,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带着逾千名俄罗斯共产党员向斯大林墓献花,并称赞斯大林是国家“伟大胜利”的象征。

“导师、领袖、大元帅、各族人民的父亲”,“魔头、屠夫、独裁者、变态的阴谋分子”……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个“大”到所有大词垒在一起都到不了其脚面的大人物,又是什么使得他一肩挑起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褒义词和贬义词?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或许能带领世人一探究竟。

是魔鬼还是天使

责任编辑曹怡波对《出版人》坦承,在开始着手编辑《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时,心里曾有过一丝怀疑,“因为如斯大林这么一个历史人物,无论是政界还是学界,都已经是有定论的了,而且关于他的评传书籍市面上已有很多,所以雷巴斯父女的这部传记如何超越前人,写出新意,我真的是很难想象出来,感觉无论站在哪个立场,都难逃前人的窠臼”。然而,随着审稿的渐渐深入,作者视野的开阔程度和为写作付出的辛苦让曹怡波折服。作者花费大量时间,基于当时新近公开的档案资料、近年来有关斯大林的传记作品,以及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回忆录、前人的研究进行比较研究,最终详尽描述了斯大林从一个流亡青年到党和国家领袖直至去世的全过程。

斯大林曾经对儿子瓦西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斯大林不是我个人,斯大林就是苏联。” 而这句话成为了《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作者斯维亚托斯拉夫·雷巴斯及其女儿叶卡捷琳娜·雷巴斯展开这本传记的叙述核心。有评论指出“如果说苏联是一栋过于恢弘森严以至于让人望而生畏的历史建筑,那么斯大林就是一张足够显赫的通行证。比起早先的各种斯大林传记,将斯大林与苏联捆绑在一起的手法无疑要高明一些”。

对俄罗斯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斯大林作为最高领导的时期正是当时的苏联发展速度最快,同时也是人民生活最困苦的时期,而造成人民困苦生活的大部分原因则是斯大林所制定和实行的国家发展战略。虽然如此,将斯大林时期出现的众多问题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完全归咎于斯大林的个人因素,也是欠妥且有失公允的。因此,雷巴斯父女尝试从俄罗斯精神文化传统方面来解析斯大林。

2009年12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参与录制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时政节目时,对斯大林的总体评价是肯定还是否定的问题作出了回答:“依我之见,这个问题无法笼统地下结论。显而易见,从1924年至1953年,这个国家,这个当时由斯大林领导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诚然,农业未能得以保留,我们大家都清楚地记得农业方面的困境,特别是在集体化的后期,记得人们排着长队去购买食品等等。在这一领域当时所发生的一切均未给农村带来任何积极的效应。不过工业化的确实现了。”

事实上,要想对斯大林这样极具争议的复杂人物作出评价绝非易事。俄文版《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在俄罗斯一经出版便引起强烈反响。其时俄罗斯主流社会对斯大林的评价已远离了神圣化或妖魔化两个极端。幸而苏联档案解密,使作者有条件更为客观公正地去还原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去研究斯大林的成长轨迹,去探寻历史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去挖掘历史谜团背后的真相。而作者雷巴斯在写这本传记时也反复强调:“斯大林不仅仅是斯大林的个人现象。俄罗斯作为一个世界现象,它在千年之中经历了数次大的劫难,但还是能够站立起来。俄罗斯若是否定斯大林及其残酷的合理性,就是不愿意了解他之所以会出现的环境,并且为此已经付出了代价。斯大林对于国家是一个统一经济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象的认知,在后苏联时期所出现的众多问题的解决中都表现了出来。”因此,雷巴斯并没有简单地选择一个阵营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而是尽可能从社会、心理、性格、道德等多方面来全面、客观、公正地描绘了一个真实的全面的斯大林。

纵横交错中的独特书写

除了本着客观的态度对斯大林进行评价外,传记的中文版译者,俄罗斯语言文学博士吴昊指出,《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简单地围绕着斯大林来评说其一生,而是花了大量的笔墨,把斯大林放在纵、横两大时空交汇中去叙写。

纵向来说,斯大林是俄罗斯历史长河中的斯大林,他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的传承者,有了伊万三世、伊万雷帝和彼得大帝,才有了这样的斯大林。俄罗斯千年历史传统的积淀,使得崇尚权威、救世意识、集体观念等深深扎根于俄罗斯人的意识之中,斯大林个人专断作风的形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以及向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强行推广”,无不与俄罗斯人的精神传统密切相关。这就将斯大林定格在了一个历史与民族的血统中,让我们得以从民族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斯大林的所思所行,从历史与精神的层面去理解斯大林的既定宿命。从这个角度来看,斯大林的残暴和多疑的性格,实际上是继承了伊万雷帝、彼得大帝的“基因”。

横向来讲,斯大林是沙俄革命浪潮中的斯大林,是内战、外战风火中的斯大林,是家庭生活中的斯大林,是政党、派系和权力斗争中的斯大林,是大国博弈中的斯大林。在向苏联变轨的历史转折时期,在世界各国激烈角逐,特别是二战的大棋局这个时空交汇点,将其是非得失与俄罗斯民族的盛衰、世界的历史进程紧紧联系在一起。曹怡波告诉记者,从书中不难看出作者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意图,就是努力把斯大林还原成为一个人,尽管这是一个伟人,但他也会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以斯大林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的自杀事件为例,为更多的人所知的原因是斯大林逼死了她,甚至还有人说是斯大林开枪打死了她。但作者根据多方材料证实,斯大林跟妻子的感情一直很好,她的死因主要是因为长期的病痛和家族史上的心理缺陷。在悼念仪式上,斯大林的表现也像一个普通的丈夫那样,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悲伤。

客观说来,企图对任何历史人物作出定论式的评价都是不现实的。人物传记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对历史人物本身或者他所经历过的历史事件作出总结,而应该是在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一部分的分析和检视中,力求寻找到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猜你喜欢

巴斯斯大林俄罗斯
LIGHTYEAR巴斯光年正传
七十岁的母亲和她的“百岁女儿”——大熊猫巴斯的传奇故事
施飞宁与熊猫巴斯的情缘
另辟蹊径
北京欧德巴斯洗车设备有限公司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
斯大林猝死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