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如何处理负评?

2015-01-07魏武挥

出版人 2014年5期
关键词:公关议题企业

魏武挥

自媒体火了,火到这个概念已经混沌不清了。一个人开个公众账号叫自媒体,一堆人开一个也叫自媒体,一个公司开一个,还叫自媒体。自媒体的概念已经说不清了,本文也不想深究,我只想以我略微熟知一点的互联网企业知识为例,谈一下这一波自媒体狂潮所导致的后果之一:公关的难题。

公关三阶段

企业公关的发展,大致有这样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专门和传统媒体打交道,这个阶段其实工作并不难。我有一个交往多年的朋友在某跨国企业做媒体关系,每天的任务就是看看报纸、杂志,对自己的品牌有无批评。若有,则沟通之,若无,一天的工作基本结束。他更多的工作量倒是策划一些活动,做一些联谊,等等。

第二个阶段,互联网公司兴起,需要扫描的对象变多了,工作开始繁重起来。而且,互联网7*24小时运作,特别是在周末和节假日,常常会有比过去多得多的信息冒出来,我这位朋友开始变得忙碌,不仅要看更多的内容,而且无论是策划活动还是搞媒体联谊,要联络的人越来越多,但总体上,过去的章法还是管用,只不过工作量增加罢了。

第三个阶段,社交网络时代,也是大量自媒体冒出来的年代。这个阶段不仅工作量更大(要联系的人更多了),而且还有一个和过去完全不同的状况:你不知道哪个角落里哪个完全不知名的自媒体人(或者什么网络ID账号)就会写上一篇批评自己公司的文章,而且根据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原理,这类文章往往还有可能传播得极广。基本上,公关人员缺乏事先联络感情的机会,只好忙于灭火——很多时候还忙活半天效果不好。和自媒体打交道,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自媒体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从公关的角度来看,自媒体由于环节少(一般就一两个人),似乎比机构媒体更容易搞定。但后来发展的事实证明,自媒体的人多势众,而且推送文章的时间不确定性(偶发),使得面对自媒体的公关,越来越让人头疼。可以这么说,过去针对机构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的那套方法论,出现了严重的残缺。

开放的心态

自媒体的凶猛发展,让公关工作越来越难做。那相应的,我们的企业需要做哪些调整?

首先要有更开放的心态。这种开放指的是要去除那种“公关是企业的保护壳”的做法,改变成“公关是企业的沟通管道”,换而言之,公关是安排企业内部人员(产品、研发、技术、运营、法务等等)和外部媒体人或自媒体人沟通的桥梁。

这一点,我曾经在过去的某篇文章里提及过,那篇文章起因于某网络巨头公司公关和我讨论的一个苦恼。当时,我建议他做沟通渠道而不是信息源,他回去汇报后被上司否了。不过,最近一个月,他又和我说,上司决定这么干了。过去否的原因是怕非公关人员说错话,但老实讲,哪个大型企业里的员工没几个自媒体人、媒体人朋友(或者二度朋友),与其在私下场合里说得云里雾里词不达意,不如把这种私下沟通正式化。

从自媒体人这边看,他们并不满足于官样信息——这一点和媒体人很不同,媒体人当然也会去挖独家消息,但更多的时候,官样信息就能满足他们。安排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士多交流,会大大有助于在危机来临时善意评论的出现。

议题管理

在开放之外,企业还要有更完善的议题管理(issue management)机制。议题管理,又被称为预案。

在整个危机处理环节中,议题管理是最重要的,它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大致假设了可能会爆发出危机的几个点。坦承一句,任何企业都有“罩门”,这些“罩门”平时不显山露水,一旦出事,就会引起一轮又一轮的负评。

最近有一家网络巨头出了一件事:某怀孕女工猝死。这件事引起了批评,在我看来,其实是这个企业一向的形象就是员工要拼命干活,有所谓每天九点上班九点下班一周六天工作的制度(“996制度”)——这个是企业的“罩门”。这种“罩门”可以理解为具有创业精神,但也可以理解为不够人性,再往大里说就是违背劳动法。真相是这位怀孕女工并不从属于实施“996制度”的工作单元,但就网络评论来说,这一点,压根儿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刻板印象:压榨员工,违反劳动法。

议题管理就是针对企业“罩门”爆发危机所做的处理程序,这家公司在处理环节上是有问题的:一位公关部员工以私人的微博身份与一个自媒体人开始吵架。这不是理性的做法,也可以说是没有章法。自媒体人和你吵完架,回头就又去写篇文章,要不了半个小时,又在社交网络里被广为传播,而作为企业,已经对传播渠道失控,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形象再一次受损。

老实讲一句,太多互联网企业在策划如何鼓吹自己的时候会精心策划,有条有理,但在面对危机时却颇有些进退失据,胡乱出牌的感觉。

业务流的改善

在自媒体时代,企业公关工作还会涉及到产品业务层面的改变。这一点看似已经远离了一个公关部能掌控的范畴,但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方面,最著名的案例就是3Q大战(腾讯和360大战)。

3Q大战之后,腾讯的公关水平有显著提升,但更重要的是,腾讯开始力推开放平台。对于这家企业来说,过去的“罩门”是“吃独食”,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通过一定意义上的公关运作,吃独食这个形象可能会有一定的改变,但公关水平再高,不可能真得去改变事实,这个时候,就需要产品业务逻辑上出现深刻变化。应对一个“罩门”的最好做法是:彻底消除这个“罩门”。

最近有家互联网巨头做了一个自媒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自媒体人写稿并根据流量来获取相应的广告费。有趣的是,自从自媒体平台上线后,关于这家巨头自身的负评文章委实少了很多。少到他们自己也有些郁闷:咋大家都不讨论我们了,貌似要边缘化啊——呵呵。虽有点说笑,但通过一定意义上的产品建设,事实上形成一定的公关效果,这也是一例。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广结盟友的根本就是有很多人能依靠你巨大的资源来获取利益,吃独食在这个时代显然是行不通的。开放平台兼具业务效果和公关效果。最近另一家互联网巨头在某个产品火了之后,频频出手封杀一些基于这个产品的刨食者——这本身倒没什么,但关键的问题是,在关上一扇门之后,必须打开更多的门。否则,历史会重演的。

很多自媒体人与各种互联网公司都有紧密或松散的关系,一旦爆发出来,会比历史上出现过的“皆曰可杀”那种排山倒海式的负评规模更大,更震撼,而且,极难处理。

要有耐心

耐心恐怕是自媒体时代公关工作的基本要求。耐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危机处理的时候不能太急;二是对这轮自媒体大潮,要保持些许冷静的心态。

危机管理时有所谓“24小时黄金法则”,这个法则通常会被理解为越快越好,在今天这个信息流动几乎即时的网络时代,大众的心态要求你不能慢。

如果议题管理做得足够好,那自然以快为好,但可惜的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这个能力,而做议题管理其实需要很长的时间,反复探讨打磨可能没一个月都拿不下来。在议题管理没做好的时候,突然爆发危机,这时的对策并不是越快越好,因为快了就有可能出错,有可能引发更多的争议点,形成一轮又一轮的“议程设置高点”,一件小事,会迅速催化成大事。

对于当下的自媒体大潮,我的看法是:自媒体作为一种新鲜事物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人们总是有说话的欲望。但具体到单个自媒体人,倒是不见得一直会把自媒体当做职业做下去,非常常见的情况就是很多人由于工作的关系,逐渐丧失了热情,慢慢远离了它。

一些基于自媒体的联盟也慢慢出现,这个有点以前的机构媒体联盟的意味。对于公关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毕竟联系一个自媒体联盟的运作者总比联系100个自媒体人效率要高很多。联盟这种形式目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谁也不好说它能否长久,但适当地做一些前期沟通建立管道,以备不时之需,总是必要的。

自媒体未来会不会成为持续奔涌的大潮,我们还有待去观察去探讨。但现下,自媒体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这是必须正视的。完全漠视自媒体的力量,我以为,大为不妥。■

(本文作者为知名媒体评论人,ItTalks创始人,现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关议题企业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向“黑公关”说NO
农资届公关指南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