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基于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发展模式创新

2015-01-06谢泗薪侯蒙

中国流通经济 2015年8期
关键词:物流业层面竞争力

谢泗薪,侯蒙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市300300)

“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基于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发展模式创新

谢泗薪,侯蒙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市300300)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仅有利于我国周边国家发展经济,更为我国过剩产能找到了突破口,各产业特别是物流业正在面临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我国物流业为更好地实施全球战略布局,构筑全球竞争优势,必须重新进行战略部署,不断创新物流发展模式,提升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看,我国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的空间架构可划分为三个层面,即核心竞争力(核心层面)、竞争优势(关键层面)、比较优势(基础层面),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专注于物流企业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系统。在核心层面,主要通过加强物流企业创新来培育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在知识、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对物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物流业创建全球竞争优势、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驱动力量;在关键层面,主要通过提升物流企业效率来构建竞争优势,物流业面对的宏观市场环境成为主要的发展动力;在基础层面,主要通过物流企业资源禀赋来获取比较优势,物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禀赋及产业所处技术环境等基础元素的支撑。基于此,当前我国物流业构建国际竞争力,一要充当“一带一路”战略的先锋官,展开物流全球布局;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技术转化;三要积极与沿线国家物流企业竞合,构建全球物流网络。

“一带一路”战略;国际竞争力;物流发展模式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国际竞争力理论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在迎合我国周边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更为我国过剩产能找到了突破口。各产业特别是物流业正在面临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新部署,必须为迎接进一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未雨绸缪。

1.“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近年来,由于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方之间存在经济形态的差异性以及多边利益难以协调等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日常问题处理上显得力不从心,其多边机制作用逐渐削弱,进而导致规模较小的区域贸易协定开始兴起,2009年美国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及2013年美国与欧盟开启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便是这些区域贸易协定的典型代表。很显然,覆盖范围小、交易成本低、通达程度高的区域性贸易协定能够促使协定成员方通过简单而有效的谈判与协商取得较高的贸易和投资效率。[1]但与此同时,由于小范围区域贸易协定对协定外国家和地区具有一定程度的排斥作用,协定外国家和地区就存在被原有贸易伙伴排斥并边缘化的危险,如美国即以其根据自身高标准设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给我国的对外投资贸易设置了重重障碍,产生了重大威胁。[2]

对此,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从地缘国家和地区着手,建立以中国为起点,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为轴心,辐射中亚、西亚、南亚以及东欧、西欧、非洲等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关系,以应对美国《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的挑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应从互联互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五个方面展开。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我国对外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激发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活力与合作程度、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安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战略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带一路”战略改善了我国产品的出口结构,从此不再依赖于对传统发达国家的产品输出,进而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二是在能源资源方面我国对国外的依存度向来较高,多数由海外通过轮渡等运输方式引入,而“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有效增加内陆地区的资源供应量,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三是“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了与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我国可凭借较强的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海外投资实力,为需要资金、技术、设备的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构造互惠互利的国际供应网络。

在“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国际间区域协作、信息交流、投资贸易等活动愈加频繁,区域间剧增的物质交流无疑为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如何面对全球化市场竞争,创新物流发展模式,提高国际竞争力,迅速摆到了我们面前。

2.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始于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3]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状况、企业结构与竞争对手等方面阐述了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创造了“钻石模型”。

此后,国内学者也在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展开了探索和研究。金碚[4]在分析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时发现,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资源禀赋是非常重要的影响来源,这与当时我国投资带动型经济与粗放发展模式相吻合。然而,随着我国各产业竞争力的逐渐增强,国内企业开始走出国门,传统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已经不再适用于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产业竞争结构。许多产业开始呈现出寡头垄断的市场形态,产业国际竞争力应从企业层面(企业的垄断程度、竞争效率及全球市场份额)来讨论。[5]刘林青等[6]提出,在评价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时应淡化企业国籍,外国投资方投资企业带来的竞争力贡献应属于所属国而不是母国。陈虹等[7]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人均国民收入的影响最大。刘名俭等[8]通过构建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评价方法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排名,并分析了各产业的优势和劣势。

在物流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谢如鹤等[9]确立了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评价方法赋权并进行评价分析。李莉等[10]设计了符合物流产业特点的调查问卷,并根据调查结果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评价,指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应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加快产业国际化等方面着手加以解决。李金辉[11]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入手剖析了影响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二、“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空间架构及评价指标

1.“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物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第一,我国周边区域市场开放,沿线物流量大质优。“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已经得到了我国周边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和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欧大陆桥铁路建设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我国与沿线其他各国的技术经济合作逐步深化,而国际贸易的增多与货物质量的提升势必会带来物流业的蓬勃发展。此外,由于我国与东盟、中亚、南亚以及阿拉伯国家拥有良好的睦邻友好关系,同时具有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上往来便利,相互之间经济贸易往来的契合点极多。

第二,投资贸易频繁化会带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要求我国在道路交通方面与周边国家具有连接各参与国的交通运输体系,并做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构建更加紧密的物流互联网。特别是我国在高铁建设方面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能力、较为低廉的成本优势以及国内多年运营铁路的丰富经验,能够有效帮助沿线发展中国家解决铁路网络建设初期面临的资金、技术等问题。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国际间投资贸易量增大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而物流体系的逐步完善又能有效加速物资流通,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跨境投资和市场扩大加快了物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物流业主要集中于国内市场,投资主体仍然以国有资本为主,投资主体单一、目标市场空间范围单一是物流业发展的两大桎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高了国内外资本投资的便利程度,物流产业不仅可以引入外商投资,也能够让资本走出国门,进行跨境投资,扩大市场,实现物流业的全球化发展。

(2)物流业面临的挑战

第一,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尚不统一,存在观望态度。历史上由于大国崛起必然会带来经济政治上对其他国家的侵蚀和压榨,因此部分周边国家始终对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保持戒备态度。特别是前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倾斜,与周边新兴市场国家在重要战略资源上的合作并不深入,加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政策、社会文化环境、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无疑使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第二,周边国家和地区局势不稳定,风险与压力并存。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诸多领土和主权问题,如印巴争端、中印边界争端、南海争端等;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面临恐怖主义、毒品走私等犯罪活动的威胁,不仅对物流安全造成了较大冲击,也影响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投资贸易的顺利进行。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易引发国内相关省市区之间的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严重。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国内各相关省市区,如新疆、陕西、福建、重庆乃至中部地区的河南等,积极争取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以抢占发展先机。但是,这种无序竞争容易造成区域功能重叠、资源浪费、产品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如各省市区相继开通的中欧国际铁路货运专列就存在货源地重叠问题,会在货源上引发恶性竞争。此外,这些货运专线多数面临始发地货源充足而返程无货可运的困境,会导致物流成本的大幅提升。

2.“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空间架构

根据以上分析,在“一带一路”建设初期,物流业所面对的并不仅仅是经济一体化加快所带来的发展机遇,还要妥善处理国际竞争压力逐步加大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层层阻碍问题。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重新进行战略部署,不断创新物流发展模式,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物流业实施全球战略布局、构筑全球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而我国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依靠物流企业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的更加开放的平台和着力点,在自由、公平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抢占更多有利的生产资源和市场机遇,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获取优于他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物流业的战略发展应当是一个在国际社会多方主体复杂交互作用下有序自发调整资源配置的过程。[12]

我国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的空间架构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即企业核心竞争力层面(核心层面)、竞争优势层面(关键层面)、比较优势层面(基础层面)。三个层面之间相互转化、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个专注于物流企业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有机系统,整个系统密不可分,推动着物流业内部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其终极目标是提高物流业国际竞争力,打造全球竞争优势。三个层面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机制如图1所示。

(1)核心层面:通过加强物流企业创新来培育核心竞争力

核心层面是物流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是物流企业能否持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是企业资源配置能力、产品或服务创新能力以及其他企业软实力。其中,物流企业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管理运营能力、产品或服务结构以及市场开拓能力,进而影响其核心竞争力。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越强,我国物流业国际竞争力就越强。

图1 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空间架构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还受外部竞争优势与内部比较优势的影响,即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在较大程度上受良好的宏观市场和政策环境以及资源禀赋的影响。反过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也能对物流业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产生深远影响。

(2)关键层面:通过提升物流企业效率来构建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决定了物流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加优势的市场地位,能否在面对市场中需求各异的客户时表现出独特的吸引力,从而有效抵御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物流产业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物流业市场需求量大小及占有率、物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物流业生产要素成本及获取情况、物流产业规划、政策投资环境和机遇以及与他国的同业竞争情况等,而这些无疑可以通过提升物流企业效率,从成本领先、服务差异化两个方面来实现。其中,成本领先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优势、原材料成本优势、规模经济等方面,而服务差异化竞争优势则主要体现在面向差异化市场需求时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能力强、营销渠道具有差异性、市场份额高等。藉此,我国物流业可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然而,要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中长久保持优势地位,需要物流企业持续改善自身经营状况,不断创新发展。

(3)基础层面:通过物流企业资源禀赋来获取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指的是一国或地区在某一类产品上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我国物流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为资源禀赋上的差异性,如人力资源、金融资本、生产要素等方面的易得优势。

比较优势属于基础层面,是一种单纯依靠外部资源优势建立起来的静态优势。尽管资源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并具有进一步发展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潜能,但如果长期依靠比较优势来获得国际竞争力,容易使物流企业陷入“资源禀赋陷阱”,因为这种有形的资源禀赋优势无法长期存在,具有简单可复制性。因此,我国物流企业不能停滞于底层的资源优势层面,而是要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并依靠自身的创新能力来培育核心竞争力,最终增强物流业国际竞争力。

3.“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物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

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三者共同组成了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的空间架构,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彼此支持,并依托分布于产业网络中的众多物流企业,一起努力,协作创新,实现我国物流业的全球化战略目标。

“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我国物流业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特点与国内市场相比存在较大区别,如经营空间范围大,经营环境复杂,市场竞争激烈,信息传递、信息管理难度增加,计划和组织周密性要求高等。[13]这意味着,开展国际化经营固然能使物流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得到空间上的战略延伸,从而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创造更多的价值,但同时也必须应对国际化市场竞争的复杂性、挑战性和风险性。为此,按照国际竞争力的空间架构,分析物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运行机制和作用,设计我国物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三、“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基于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发展模式新设计

1.“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物流业国际竞争力成长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一项中长期发展战略,不仅需要政府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减少并放开对市场的束缚,同时也需要物流企业激发能力和活力,积极应对,加强区域合作,把握战略机遇,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我国物流企业必须循序渐进,按照全球化战略的四个阶段来促进国际竞争力的逐步成长。具体如图2所示。

表1 物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物流业初始发展阶段。物流业的初始发展主要依靠国内宏观环境、资源禀赋等因素。一方面,物流企业可通过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发展,充分利用国内的人力资源、金融资本、生产要素等,并进行合理配置;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要通过良性竞争,优胜劣汰,共同分割国内物流市场,并最终提高物流业运行效率,充分发挥物流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这一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应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培育核心竞争力,为“走出去”占领全球市场做好资本规模、服务规模、服务能力上的准备。

第二,跨国经营起步阶段。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经贸合作网络范围日益扩大,包括中亚、西亚、南亚、欧洲、非洲等地区,且沿线多数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其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产品输出能力巨大,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国际领先的实力和经验。因此,在这一阶段,国内物流企业应抓住我国资本输出的机遇,打造国际竞争力,然后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开辟的新兴出口市场,大力开拓国际业务,服务我国转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任务。

第三,投资国外物流企业阶段。当国际物流业务扩大到一定程度,无法通过简单的国际货物运输满足物资双向频繁流动时,进行国际物流合作就势在必行了。因此,在这一阶段,国内物流企业应投资国外物流市场,通过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获得国外物流企业的合作优先权,同时在周边大量建设物流节点,实现货物转运的无缝对接,确保国际货运的通达性,以此逐步构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图2 物流业国际竞争力成长路径

第四,国际物流业协同发展阶段。随着国际经济贸易与投资合作向更广阔领域、更深入层次推进,物流业国际间协同合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因此,在这一阶段,我国物流业应凭借自身在区域合作中的优势地位,针对全球市场进行物流业整体布局,形成全球物流网络,同时加强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物流运行效率,最终促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

2.基于国际竞争力三个层面的物流发展创新模式及对策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国际竞争力的三个层面,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的物流发展创新模式,具体参见图3。

物流业发展创新模式同样可分为基础层面、关键层面、核心层面三个层面。在基础层面,物流业主要依靠产业资源禀赋(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因素、生产要素资源等)以及产业所处的技术环境来获得发展,可以说,物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元素的支撑;在关键层面,物流业所面对的宏观市场环境成为主要的发展动力,此时物流业的发展主要受市场需求量大小、政府政策支持程度、金融服务开放程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等影响,特别是跨国物流企业受国际物流业政策的影响更为强烈;在核心层面,物流企业在知识、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对物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物流企业间的联合、创新以及知识传播与共享,能够有效降低物流管理与服务的成本,是我国物流业创建全球竞争优势、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驱动力量。

图3 基于国际竞争力三个层面的物流业发展创新模式

根据物流发展创新模式,可设计当前我国物流业三大核心策略如下:

(1)充当“一带一路”战略的先锋官,展开物流全球布局

“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要扩大对外开放格局,不仅要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输出劳务、技术和产品,引入自然资源与能源,还要积极引导企业及个人扩大对外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环境,把握全球范围内的相对资源优势。因此,我国物流业应充当“一带一路”战略的先锋官,通过全球布局,先行打通国际投资贸易往来的障碍,从而推动我国资源能源的优化配置,使我国经济更加充分地融入国际市场。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技术转化

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先进物流技术如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的应用,为物流业实现精准送货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物流企业应充分利用比较优势资源和竞争优势资源,培育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一是积极开展物流企业间多方面的创新与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企业间技术交流,加强资源优势互补;二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产学研”科技研发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充分转化,同时保证大量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物流业,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三是完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物流需求识别、服务、配送等活动的精准度,提高物流资源整体使用效率。

(3)积极与沿线国家物流企业竞合,构建全球物流网络

我国物流企业与沿线国家物流企业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合作关系。在物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走出去”的物流企业应充分考虑市场划分、资源利用以及产业价值链上的冲突节点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定位,利用竞合策略来实现多赢,尽量避免两败俱伤局面的出现。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应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以现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依托,把握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精准设立国际物流节点,与国内业务实现完美对接,最终构建全球物流供应链网络。

*本文系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进一步促进科技服务业做大做优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ZLZLZF00011)的部分研究成果。

[1]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30-38.

[2]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5-9.

[3]PorterM.E..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York:Free Press,1985:67-81.

[4]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3):5-13.

[5]杜传忠.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与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6):42-49.

[6]刘林青,谭力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评价——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37-44.

[7]陈虹,章国荣.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10):13-23.

[8]刘名俭,邹丽君.基于TTCI的中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J].经济地理,2011(3):518-522.

[9]谢如鹤,邱祝强,陈宝星.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工业工程,2008(1):109-112.

[10]李莉,薛冬辉,毛奕,刘建明.我国物流业振兴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生成模型构建探讨[J].物流技术,2009(7):1-5.

[11]李金辉.物流业国际竞争力来源及关键性要素识别[J].港口经济,2011(2):39-43.

[12]谢泗薪,张文华.资源整合视角下的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运行机制[J].中国流通经济,2014(3):49-53.

[13]李莉,张子晗,苑德江.基于物联网的我国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生成模型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11(21):1-5、23.

责任编辑:陈诗静

The Innovation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Pattern Based on International Com petitivenes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One Belt and One Road”Strategy

XIE Sixin and HOU Meng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China,Tianjin300300,China)

The introduction of“One Beltand One Road”strategy is notonly beneficial to the econom ic developmentof our neighbor countries,but also providing the excessive production capacity with the point of breakthrough;every industries,especially the logistics industry,are facing a criticalopportunity for opening up.In the lightof the strategy of“One Beltand One Road”,to better implement the global strategic arrangementand fos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the logistics industry should reconsider its strategic arrangement,make innovation in development pattern,and improve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namely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the core level),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the critical level),a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the basic level).On the core level,we should foster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by strengthening innovation in logistic enterprises;innovation in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terms of knowledge,technology,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is playing the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logistics industry;and it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in fostering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increasing itsmarketshare in internationalmarket.On the critical level,we should fos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logistic enterprises;and the macro market environment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On the basic level,we should obtai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the help of resources endowment of logistic enterprises.Based on this,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veness of China’s logistic enterprises,first,we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pioneer i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One Belt and One Road”and do a better job in logistic arrangement;second,we should improve our capabil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trengthen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and third,we should compete and cooperate with related countriesand build theglobal logistic network.

thestrategy of“One Beltand One Road”;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logistic developmentpattern

F252

A

1007-8266(2015)08-0033-07

谢泗薪(1966—),男,湖南省冷水江市人,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一站),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二站),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物流管理等;侯蒙(1991—),男,安徽省蒙城县人,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战略管理。

猜你喜欢

物流业层面竞争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策略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宝鸡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