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畅通的绿色出行记浙江省电动汽车动力服务网络试点项目

2015-01-05

信息化建设 2014年10期
关键词:服务网络换电电力公司

如果驾驶电动汽车不再担心动力不足,你是否会更加青睐既环保又便捷的它呢?自电动汽车推广以来,动力不足一直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浙江省电动汽车动力服务网络项目的建设给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曙光。

据了解,自浙江省电动汽车动力服务网络项目开建以来,全省已经建成充换电站162座,充电桩1026个,基本形成了可以满足浙江地区电动汽车充换电实际需求的服务网络。2012年以来,随着苏、沪、杭、嘉、湖等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充换电站的建成,电动汽车动力服务网络应用已初具规模。

便捷网络基本覆盖

2010年,浙江省电力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的统一部署,与全省11个地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推进浙江省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浙江省基本实现了充换电站的全方位覆盖。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建成充换电站(含配送站)162座和交流充电桩1026个,具备每天可满足3700辆电动汽车换电需求(按每车每天换电2次计算)的网络服务能力,有效缓解了区域内电动汽车充换电难的问题。其中,省会杭州目前已投入运营的充换电站达到27座,累计完成换电68万车次,15分钟充换电服务圈初步形成。

为便于电动汽车服务网络的运营和推广,全省多个地市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了电动汽车服务公司,承担动力服务网络的对外运营工作,并在公共交通领域取得良好成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杭州市目前已投放可分时租赁的纯电动汽车5400余辆,计划在2014年底前建成平面站点近100个,实现租赁汽车随借随还,解决老百姓回家最后一两公里的需求;该市首个大型纯电动公交车换电站工程也已进入土建招标阶段。这些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方便了百姓便捷环保出行。

互动智能新体验

浙江省电力公司在建设电动汽车动力服务网络项目过程中坚持“智能电网、物联网、交通网”的三网融合理念,致力于打造电动汽车动力服务网络一体化。

电动汽车动力网络基于“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系统,通过构建智能电动车动力服务系统的信息架构模型,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整合电动汽车用户需求数据,实现同一平台接入充换电设施信息、车辆信息等电动汽车专有信息,进而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动力供给。该系统采取广域分布式数据采集,并与智慧高速等其他“智慧城市平台”进行信息共享,让用户随时随地知晓身边信息。通过整合各种通信技术,开发车联网服务平台,该系统还实现了监控、运维、服务、应急一体化,确保车辆的安全监控,有效地实现了电动汽车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三化管理。

此外,市民可通过关注“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微信公众号,选择“充换网点”,轻松找出所在位置附近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点。

高效安全低能耗

电动汽车以高效率的充电电池、燃料电池为动力源,借助先进的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降低了城市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同时,作为一种储能设备,电动汽车还能参与电力系统调峰,平衡电网峰谷负荷、优化系统运行,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为加强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统一管理和车辆的安全监控,浙江省电力公司设立了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运营管理系统和运营监控(调度)中心,并研制出电动汽车第二代底盘换电系统和智能换电机器人,使单次换电时间缩短为45秒/车次,实现单站日换电能力300次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自动化水平,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确保了电动汽车充换电的精准、高效、安全。当前,省电力公司正在研发第二代智能换电机器人,成功后在单站7人(最少人员配置)的情况,日换电能力即可达到300次以上,充换电将更加便捷。此外,省电力公司还组建了电池安全监测重点实验室,通过实时采集车辆运行过程中的电池状态,建立数据库,开发电池寿命模型和异常模型,确保电池故障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理。

电动汽车动力服务网络项目的建设不仅为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必需的硬件设施,更实现了电动汽车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对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电动汽车以电代油,在减少石油需求的同时又能改善空气质量,能有效缓解能源紧张及安全问题,构建了符合智慧城市需求的新型交通网络。另一方面,浙江省也可以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服务贸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将浙江省打造成全国新能源产业示范引领区。endprint

猜你喜欢

服务网络换电电力公司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展示
纯电动轻型商用车换电技术方案
电动车换电模式迎利好
国内首个换电标准过审
7月10日蔚来开始执行全新换电收费模式
巨怪电力公司面试中
大型电力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与绿色同行——省电力公司环保工作掠影
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载体问题探析——基于遵义市构建“四级服务网络”的思考
能效服务网络建设及能效小组活动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