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灾难新闻报道框架探析

2015-01-04赵国宁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灾情救灾灾难

赵国宁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我国灾难新闻报道框架探析

赵国宁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灾难新闻是新闻报道一个十分重要的类别,由于灾难本身的巨大危害性特点,灾难新闻报道的得当与否直接关乎公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研究我国灾难新闻报道框架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应用框架理论,对我国灾难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以求对我国灾难新闻报道框架有整体上的描述和把握。发现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呈现出“政治宣传主导”框架,并且不同媒体之间的新闻报道框架在“政治宣传主导”框架下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初步探析其中原因。同时,在结论的基础上,笔者提出要逐渐推进灾难新闻报道框架由“政治宣传主导”框架向“灾情报道为主,救援与反思报道为辅”框架转变,进而推动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健康发展。

灾难新闻;报道框架;特点探析

一、研究缘起

灾难新闻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新闻本身的特殊性,有关灾难新闻的报道的得当与否直接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媒体关于灾难新闻的报道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它遵循一定的框架进行。有人就指出说,框架为新闻工作者设定好了“菜谱”,新闻工作者要做的就是按照菜谱选择材料、加工材料,新闻就是如此生产出来的。[1]本文拟通过研究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框架来分析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灾难新闻报道框架的缺陷与不足,给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希望通过该研究给业界以一定的启发,从而使我国灾难新闻的报道框架有所改观。

鉴于目前我国有关灾难新闻报道框架的研究中尚没有对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框架进行整体的描述,只有侧重各不同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本文就将对我国新闻报道框架做一个整体的描述,并在前人已有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二、我国灾难新闻框架探析

(一)“政治宣传主导”框架

在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中占主要篇幅和内容的依然是政治宣传主导下的新闻报道,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主题上。灾难新闻报道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救灾报道、灾情报道和灾难的总结与反思报道三类。我国各类媒体上,有关灾难新闻的报道中,救灾报道占绝对优势。

例如,《人民日报》有关5·12地震灾难的报道中,有关5·12地震的新闻报道总共有2131篇,依据主题类别进行分类。经统计后发现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中,救灾主题报道共有1673篇,占到报道总量的78.5%;关于灾难的总结与反思的报道共有276篇,占到报道总量的13%;而有关灾情的报道仅有182篇,只占到报道总量的8.5%。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救灾主题”报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占据绝对优势,其中救灾报道具体就涵盖抗震救灾宫锁的部署安排,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主旋律的社会各界抗震救灾捐助报道,当然还有关于抗震救灾的科普知识等等方面。而对灾区情况的报道做到了绝对的弱化,其报道数量只占到不到报道总量的10%,仅有8.5%。

表1 《人民日报》各类报道主题文章数量和所占比例[2]

另外,在青岛输油管道爆炸新闻报道中,青岛当地媒体的新闻报道也呈现出同样的主题框架。我们选取了当地四家媒体,有《青岛晚报》《青岛日报》《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在爆炸后发生三天内(即11月23、24、25日)的新闻报道在有关该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救灾报道以绝对性的优势占到报道总量的87.07%,灾情报道占到报道总量的12.24%,总结与反思占到报道总量的0.69%,关于灾情以及灾难反思的报道所占比例少之又少。

表2 青岛媒体各类报道主题文章数量和所占比例[2,3]

因此,正如《我国灾难报道研究——以通海、唐山与汶川、玉树四次地震报道为例》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从最初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宣传框架”,后来是“政治宣传主导,兼有稳定基调下的人文关怀框架”。[4]即便如此,从纵向来看,政治主导的意味在减轻,但是从新闻报道实例来看,政治主导的意味非常浓厚。

(二)不同媒体间呈现出差异化特征

虽然从宏观上来讲,主导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框架是“政治宣传主导”框架,但是从微观和中观上来讲,不同媒体关于灾难新闻的报道的框架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特征。

首先就是党报和都市报之间的灾难新闻报道框架的差异。党报由于其体制特点,受到政治影响明显,其报道主题上主要就是“救灾”框架。虽然在有关“灾情”框架上,整个媒体行业都受到限制,但是一些都市类报纸为了吸引读者,可以对“灾情”框架有些许倾向,或者是采用“反思”框架在构建有关灾难的整体的新闻报道。

以《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为例。在有关5·12地震的灾难报道中,前文已经提到,人民日报各类主题报道的分布情况是:救灾主题报道占到报道总量的78.5%;关于灾难的总结与反思的报道占到报道总量的13%;有关灾情的报道只占到报道总量的8.5%。而《南方周末》却与人民日报有所不同,南方周末各类主题灾难报道的分布情况为:救灾主题报道占到报道总量的30.89%;关于灾难总结与反思的主题的报道占到报道总量的39.02%;其中有关灾情的报道占到了报道总量的22.76%。[5]从对比中不难看出,《人民日报》的对5·12地震这场灾难报道的报道框架为“救灾”,而《南方周末》的对5·12地震灾难的主题框架为“反思”。并且,从各类报道所占的比重中不难发现,人民日报的救灾报道占到绝对的优势,而南方周末则是三类报道所占比重不相上下,虽然灾情报道是这三类主题报道中所占比重最少的一个,但是与《人民日报》比起来,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对“灾情”报道的倾向。

其次就是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框架的差异。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都要经过专业媒体人员和新闻部门的审核,在我国特有的社会情境下,具有政府主导的特性。而网络媒体省去了专业媒体和新闻部门对新闻事实的选择与审核,因而具有民间性特征。虽然在有关灾难新闻的报道中,由于身份限制等原因,许多民众不能深入现场,不能争夺灾情报道的比重,但是在救灾报道中政府救援力量与民间救援力量的报道比重上却出现明显的差异。

例如,新华网和优酷网在5·12地震的灾难报道中的主角位次排列。首先说,两个网站的报道的主要方面依然是“救灾主题”的灾难新闻报道,在报道角色所占比重上却呈现出差异。新华网呈现的是“以政府部门和军队警察为主的角色框架”,而优酷网呈现的则是“民间主角报道框架”。在两个网站中,新华网在汶川地震的灾难新闻报道中,主角是政府部门和军警,而在优酷网上,以民众为报道主角的灾难新闻报道占到了大多数,接近报道总量的80%。[6]

因此,从以上两点来看,我国灾难新闻报道框架在不同媒体间存在较大差异,除了有共同的“政治宣传主导”框架外,在具体执行上面呈现出中观和微观层面框架侧重的差异性特征。

三、总结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灾难新闻的报道框架为“政治宣传主导”框架,并且在该宏观灾难新闻报道框架下,针对不同的媒体,根据其媒体性质和受众定位等呈现出不同的偏向性。造成该灾难新闻报道框架的原因主要就是我国的政治控制,虽然相比建国时期,政府对于灾难新闻报道的管控有所放宽,但依然管控严格。其次就是新闻媒体自身的原因,同一宏观框架下的中观、微观层面的差异是新闻媒体自身的追求所导致的。例如,《南方周末》在做“专业”新闻理念的指导下,大幅度调整有关灾难报道各主题类别下的新闻报道所占的比重;网络媒体的群众性特点,导致其主角框架于其他媒体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因此,我国灾难新闻报道框架所呈现出的特点就是:以“政治宣传主导”框架为主要框架,随时间推移,政府宣传主导框架有望放宽松,但是政府管控依然会严格。在此基础上,不同媒体受到媒体性质、受众需要以及办媒体思想等的影响呈现出差异化特性。

四、思考与建议

针对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呈现出的报道框架,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逐步扩大灾情报道所占的比重。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来讲,灾难新闻中,新闻价值最大的还是灾情本身,至于救援报道与反思报道虽然也是灾难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也只是灾情报道的附属品。政府应当逐步推进以“政治宣传主导”的灾难新闻报道框架的解体,逐步转向为以“灾情报道为主,救援与反思报道为辅”的灾难新闻报道框架。

这样做一方面符合新闻价值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也有助于政府部门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避免因为灾难新闻报道比重的严重失衡而出现受众的逆反心理,导致政府舆论引导权的丧失。例如,在“6·1东方之星沉没事故”中,人们聚焦于事故发生原因以及最近的灾情报道,并在新媒体上达成一种共识。可是媒体的报道框架依然没有转变,依然采用“政治宣传主导”的新闻报道框架,远远满足不了受众的需要,所以报道效果不甚理想。对于那些救援报道甚至是典型人物报道,并没有唤起受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情感,而是引起了民众的普遍反感与愤怒。甚至在网上流传出《“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十大恶心标题》这样的文章,表达了民众此次新闻媒体对该事件报道的不满,如此一来,政府最初想以正面报道来引导舆论的初衷也未达成。

因此,对于我国的灾难新闻报道框架,要逐渐由“政治宣传主导”框架向“灾情报道为主,救援与反思报道为辅”框架转变,逐渐将主角地位归还媒体和民众,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健康发展。

[1] 许丽华.叙事:新闻真实构建研究的新路径[J].新闻界,2012(2):11.

[2] 裴昱.中日报纸灾难报道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朝日新闻》的地震报道为例[D].山西:山西大学,2013.

[3] 李梦龙.“中国特色”灾难报道新闻框架分析[J].采写编,2015(2).

[4] 李政.我国灾难报道研究——以通海、唐山与汶川、玉树四次地震报道为例[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

[5] 连水仙. 5·12汶川地震的媒介镜像——《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报道框架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0.

[6] 朱筱丹.关于就在新闻报道的框架的论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4(18).

G210

A

1674-8883(2015)15-0215-02

猜你喜欢

灾情救灾灾难
盐城市夯实灾害灾情管理基础
雷击灾难
2022年6月全球灾情
2021年12月全球灾情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社会化救灾人员虚拟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