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探讨

2015-01-03熊秋香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3期
关键词:抗菌肺炎研究组

熊秋香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河南信阳 464000

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探讨

熊秋香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河南信阳 464000

目的对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5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吸氧、吸痰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单一应用抗菌类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的改善幅度、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重大。

氨溴索;抗菌药物;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病症,以中老年患者居多,该疾病易引起不同的合并症,其中以感染性肺炎为最为常见的类型,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合并症发病高,临床症状不典型,且临床治疗较为复杂。临床上单纯应用抗菌类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随着现代医药研究的发展,临床上应用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文通过探讨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5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氨溴索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5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作为该研究的对象。所有均符合我国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指南中关于糖尿病合并肺炎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年龄66~72岁,平均(70.4±1.3)岁,糖尿病程7~10年,平均(8.3±0.5)年,肺炎II级12例,III级14例,FPG为4.13~14.7 mmol/L,2 hPPG为6.16~15.04 mmol/L;研究组:年龄65~74岁,平均(71.6±1.4)岁,糖尿病程8~10年,平均(8.5±0.8)周,肺炎II级11例,III级15例,FPG为4.14~14.6 mmol/L,2 hPPG为6.17~15.05 mmol/L。两组患者合并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基础呼吸病症加重并有脓痰,伴有胸痛;发热;肺炎体征,有湿啰音;WBC在10×109/L以上或在4×109/L以下;X胸片卡观察到斑状或片状阴影。排除肺结核、肺肿瘤等病症,两组患者一般特征、病症病情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给予常规胰岛素、吸氧、吸痰等治疗基础上给予抗菌药物治疗,采用头孢曲松钠(国药准字H10983038)2.0 g,注入左氧氟沙星液(国药准字H19990324)100 mL,行静滴,1次/d。

1.2.2 研究组该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溴索注射液30 mg注入0.9%氯化钠100 mL,行静滴,2次/d。两组患者如伴有高血压等病症应给予相应治疗。

1.3 疗效标准

根据CAP症状及临床疗效标准[2]分为:①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恢复正常;X线胸片检查结果和血象恢复正常水平;②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体征恢复良好,X线胸片检查结果和血象恢复接近正常水平;③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血象及X线胸片有一定改善;④无效,病症、体征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并对治疗前后临床病症改善情况进行评分对比:①3分,咳嗽、咳痰严重,且痰脓黄量;2分,咳嗽、咳痰中等,痰量较少;1分,偶尔咳嗽、咳痰,痰量少;0分,咳嗽、咳痰全部消失。②3分,体温在39.5℃以上;2分,体温在38.5℃到39.4℃;1分,体温在37.3℃到38.4℃;0分,体温在37.3℃以下。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用率(%)表示,用χ2检验统计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5.7%高于对照组的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对比

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咳嗦咳嗦、发热等症状得到改善,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评分对比[n(%)]

2.3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注:和对照组对比,P<0.05。

组别体温恢复改善(h)咳嗽咳痰改善(h)住院时间(d)对照组(n=23)研究组(n=23)34.6±7.4 41.7±8.1 46.1±7.2 51.6±6.7 11.4±3.5 16.6±4.1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在该用药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出现1例呕吐病例,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人因机体功能的衰退,以及免疫力的降低,存在多种基础性病症,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肺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病较为隐匿,合并症类型较多,发病率及死亡了均较高。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病率在32.7%到90%,其中尤以感染性肺炎最为常见,达到23.4%到44%[3]。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因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使得代谢出现紊乱,而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高血糖环境下,大大促进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且使得血浆渗透压异常升高,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力,降低了机体的抗感染和防御能力,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经常使用抗菌类药物,以致于菌群失衡或增强了病原菌的耐药敏感性,易造成严重性肺炎。另外,老年患者应经常采取吸痰辅助治疗,易对呼吸道粘膜造成一定的损伤,进而引起出血、水肿等病症[4]。所以,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的治疗不单单给予抗菌素治疗,进行祛痰通气,病灶治疗也很重要。

目前,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的治疗,通常是在基础治疗和抗菌治疗基础上给予强力祛痰药物的治疗。氨溴索就是一种良好的祛痰化痰类药物。该药物的药理机制主要是:一是有效调节支气管粘膜的分泌液,氨溴索可对痰液中的酸性黏多糖成分进行裂解,进而促进该成分的分泌,增强水合度,降低痰液稠度,有助于咳出。二是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氧自由基是引起细胞死亡的重要物质,大量的氧自由基的产生黏膜损伤的一个重要表现。氨溴索可有效抑制氧自由基产生,降低过氧化物的形成,进而降低黏膜的损失。三是可有效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对肺实质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氨溴索可有效抑制肺泡II型细胞的合成,增加肺泡表面活性成分,进而达到维护肺泡稳定,改善气道黏液分泌的目的。四是可有效抑制气道炎性反应。炎性细胞的产生、炎性介质的释放,是引起肺炎的重要因素,氨溴索可降低炎性物质的形成和释放,可抑制肺炎细胞的聚集。五是能提升抗菌药物在病灶的浓度,增加停留时间,使得效果能充分发挥出来,增加抗菌药物的疗效,具有良好的协同治疗效应[5]。该研究中,应用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5.7%,明显高于单一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组的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用药治疗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临床诊治的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明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基础上,给予适量的氨溴索,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提高康复效率,减少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和推广意义。

[1]钟栋辉,陈镜文,朱建强,等.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5):662-663.

[2]周慧,王长连,陈惠兰.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2450-2452.

[3]曾其毅.氨溴索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7-68.

[4]许勇军.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23)130-131.

[5]周日刚.氨溴索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551-552.

R58

A

1672-4062(2015)07(a)-0007-02

2015-04-11)

熊秋香(1977-),女,河南信阳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糖尿病的预防和临床诊治工作。

猜你喜欢

抗菌肺炎研究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白藜芦醇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